許多人在暑假都會一家人出埠觀光,可是若在外地旅遊時腸胃不適,將會很麻煩;尤其是小孩子「哎吔」頻嚷肚痛,那就更擔憂。今期與大家認清旅行時六大常見的毛病,那就不致陣腳大亂,失了方寸。
不少明星名人均喜歡帶同幼子外遊,○九年,歐陽妙芝與丈夫,帶同一對分別四歲及兩歲的兒子,到澳洲旅行。陳醫生也建議家長,應在孩子兩歲後才離港旅遊。
1.水土不服,由於不慣當地水質或食物敏感,可產生嘔吐、肚痛,這時停用當地食水食物,或可痊癒,但要休息。
2.若是嘔得嚴重或屙嘔不停,引致脫水(少尿、皮乾無彈力、眼乾、心跳快),便要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鈉、鉀等),維持內平衡及心腦功能。最好入院化驗及以吊鹽水治療,不可延醫誤診,因脫水太多或電解質紊亂可致命。
3.若是食物中毒或因感染病菌(如霍亂、痢疾、大腸桿菌或三門氏菌),則必要入院,衞生當局亦需調查。可能需要用靜脈注射殺菌藥(抗生素),亦要留院觀察,才能痊癒。若大便如水一樣,要小心霍亂;若大便有血有潺,擔心有痢疾或大腸桿菌,小孩亦可能有輪狀病毒。以上感染都可能會發燒。
4.若需要止嘔止暈藥,Gravol或Motilium都可以;若是肚痛則可用Buscopan;發燒則用Paracetamol或Ibuprofen,以上都可在藥房買到,但切勿用亞士匹靈。最重要的是必須求醫,因為能診斷是否要化驗殺菌,還是入院吊鹽水。若只為肚瀉而用止屙藥,有時會弄巧成拙,因只是止屙,不能對症下藥,用止瀉藥不讓大腸排泄了含菌的大便,更會「困」住病菌在大腸中,導致病情惡化。
5.若不吊鹽水,可給孩子飲用營養補充劑,或現成的含葡萄糖及電解質的罐裝飲料。
6.若有發燒要小心有菌,有時上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都可引致嘔及瀉,必須知道是甚麼病菌,然後對症下藥。例如:肚痛之外有喉嚨痛、傷風咳、周身骨痛、頭痛、疲倦,可以是流感病毒,亦可是傷風感冒、乙型嗜血桿菌,或甲型鏈球菌。小心病菌引發併發症,如腦膜炎、猩紅熱、心臟病、風濕性關節炎,要及早診斷,可以做快速測試,便能對症下藥。
旅遊Q & A
Q:孩子多大可同行?
A:最好兩歲以上,又毋須戴尿片的,否則大人辛苦,孩子又沒保障。而且孩子兩歲前吃奶頻密,睡覺時間要更多;在外旅遊時,會影響孩子的作息時間,要睡卻睡不到,便可能會吵鬧不休。隨身帶奶瓶及水讓孩子喝,可令孩子暫時滿足止哭,亦可令耳咽管暢通而耳朵舒服一點。
Q:有病如患了感冒可否去旅行?
A:盡量不好!感冒令耳咽管塞?,在飛機起飛或降落時,氣壓改變會令耳膜受壓力需要適應,若孩子有病的話,會倍感辛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