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祝健中
第壹流
虛偽梁振英
2012年08月09日 ~~ 第1170期 香港《壹周刊》
小男孩未到懂得獨立分析事情的年紀,在很多事情上,他是一部錄音機,聽到什麼便重複什麼。可能七一遊行的氣氛太豐富,他至今不忘,每次在電視見到梁振英,他便唱誦三幾次:「梁振英,大話精」。我不敢制止,首先我不敢肯定這六個字不是跟事實不符(梁振英語法),更重要是這年紀的小孩子,父母愈制止他愈講。
我身邊有不少梁振英支持者,每次有人提到梁振英講大話,他們便提出抗議,要求拿出證據,這種討論通常沒結果,因為沒證據。人其實很擅長看穿虛偽,大話精不易做,但把舉證標準提升到真憑實據層次,卻是另一回事。
梁振英住宅僭建提供了大人細路也容易明白的講大話證據,被《明報》揭發涉嫌僭建後,梁振英指花棚是上手建造,他搬入去時已存在,後來高空照片證實不是事實。羅范椒芬接受傳媒訪問時,引述梁振英太太私底下只說給羅范聽的解釋,指梁振英記憶錯誤,潛意識以為自己沒僭建。即是說,梁振英沒講大話,是潛意識驅使他說出與事實不符的資料,根據梁家邏輯,這種大話不算大話。我想談梁振英的潛意識。
分析梁振英的潛意識,有一篇文章值得細讀,是黎智英在《壹週刊》( 2012年 7月 19日)寫的「心有靈犀理不通」。黎智英以一個小孩彈鋼琴解釋潛意識的概念,然後套用在梁振英身上,指梁振英自小受的訓練,使他對事實有不同看法,潛意識怎樣支配他的行為。根據黎智英分析,梁太沒說錯,梁振英自己未必為意自己在講大話,是潛意識作祟。
梁振英的大話引發關鍵問題,是大話的根源,因為我寧願特首是一個虛偽的說謊者,也不要一個潛意識相信自己謊言的自欺欺人者,因為自欺欺人者可怕百倍。我們經常批評政治人物看風駛,立場不停在變,但政治不就是妥協藝術嗎?當環境變,政治人物應該隨着全新的利益計算而變。我們夢想中的政治人物寧死不屈,代表着堅定不移的信念,從一而終,不過夢想歸夢想,我們心底裏當然知道現實比夢想醜陋。現實是,我們一邊鬧政治人物虛偽,一邊接受政治人物就是虛偽。
隨着時間過去,事件發生,虛偽政治人物多會現形。如之前所說,我們很擅長看穿虛偽,累積多年看破虛偽的經驗,虛偽者技術怎高超也難逃得過我們雙眼,我們建立預警系統及事後處理方法,因此虛偽者不足為懼。自欺欺人者卻可怕得多,這類人披着一層滑不溜手的外皮,外人不容易觸摸得到。正是因為這類人的「真誠」夠真誠,而我們傾向相信擁有信念的人,很容易給自欺欺人者感染,甚至成為他們一分子。
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機便是例子,成因是參與者拒絕接受痛苦現實,選擇相信美好但短暫的感覺。危機中,資產價格不停上升,所有人狂歡,或者當中有人察覺到不妙,知道這可能是泡沫,但泡沫的可能性令人太不開心,參與者集體蒙騙自己,久而久之,這種蒙騙可感染他人,集腋成裘,形成一個資產泡沫。危機中,銀行相信資產質素沒變壞,經營者相信自己會發達,投資者相信自己紙上已成富翁,政治人物相信資產價格上升代表自己的功勞,所有人選擇對泡沫視而不見。假如參與者都只是虛偽,情況還好一點,虛偽者看穿其他虛偽者,大家心照,有錢搵時大家繼續做戲,稍有風吹草動,虛偽者自會逃亡。建在虛偽上的泡沫大極有限,最可怕的泡沫建在潛意識上。
潛意識參與者擁有信念,感染力特別強,形成的泡沫特別堅實。騙人不是易事,因此最容易是騙自己,當自己相信一件事時,反而容易改變他人,即使這件事是謊言。
我寧願相信梁振英是一個虛偽的人,他的虛偽是出自利益計算,因為這個人其實就是你和我,我們何嘗不是時刻在計算,只是數口沒有梁振英那麼精明。虛偽梁振英始終是可以踢爆、可以對抗、可以學精下次作防禦,但潛意識梁振英深不可測,因為他連自己也騙了。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mailto:ed_bn@nextmedia.com
(蔡東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