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才不過在30年前興起的「報章」,現在卻面臨著互聯網的強力挑戰。30年前沒有人會料到這個狀況。
現在就投資在內地銀行股,30年後賣出就差不多了。屆時內銀股的增長率應該已經見頂,同業的挑戰也越來越明顯。
第二法則,就是避開壞股跟尋找好股同樣重要。在我投資生涯的前15年,我發現即使在牛市裡,我的損失還是比獲利高。當時我也確實有做功課,由此可見真的不能依賴別人的「貼士」購股。
少量投資於小型股是沒問題的。不過投資在沒有獲利歷史可言,而且還債台高築的公司,則等於自殺。很多投資者都曾經碰過小型股,結果股本所剩無幾。
長遠而言,我認為只有最優質的生産股能在原材料成本上升、競爭增加、人民幣升值等的挑戰中存活。供應來源的變數也會左右中國長久以來聞名天下的製造業的前景,這就像30年前香港的紡織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