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高不沽低不買 宜長期持固定現金

「也許這種感覺很糟,但絕大多數市場老手會告訴你,在他們感到幾乎快要放棄的時候,實際上就是最好的買入時機。」─William J. Bernstein

老生常談,知易行難。事後回想,人人都會同意,當資產大爆炸,持有者慌忙逃生,就應該勇敢接貨。講係咁講,通常有三個問題:第一,自己就係持有者,滿倉槓桿,早已全身着火,只想先斬為敬;第二,另一類持有者,也是滿倉,不過沒有槓桿,雖然不用即斬,有耐力者可以死守,但要再加倉,實在強人所難;第三類,財力上游刃有餘,心理上卻難下決定。看似機會難逢,又怕痕又怕痛,最終沒有行動。

散戶經常埋怨大跌市無資金入市,所以要控制注碼,保持固定現金。

投資常見三大問題

落得第一種情況的下場,已不是再買不買的問題,而是已買了太多,屬注碼控制的範圍。要避免在市況最惡劣時,被迫離場,方法只有一個:實錢投資,不借貸、不槓桿,保證藥到病除。

第二種情況,跌市前早已滿倉,即是買入之後,從沒沽出。不少人以此為傲:「股神教落嘅,長期持有!」請勿老屈,尊者教長線投資,無講過只買不沽。2003年,$1.6買中石油(0857),2007年,$12-14沽清,就是完美示範。海嘯時期,最低只剩$4,試想想,如果這也不走,那也不走,又哪來資金,在恐慌期間對高盛(GS)、通用電氣(GE)出手相助,買入它們的優先股取利?教條背後,死守一項投資,多因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此一心理誤區作祟。

稟賦效應是指,人們傾向高估自己擁有物品的價值。一項資產,由發現到研究,再經買入持有,繼續跟進,會變得充滿感情,甘於同生共死。如是者,會進入一個沒有出路的封閉循環:資產表現理想——分析正確,長期持有或增持;表現不理想——分析雖不正確,問題屬短線、壞消息出盡、現價超值,繼續持有或增持。由於不理好醜,只顧持有,一有資金就投入,所以不會有餘力,在真正暴跌時出手。

第三種情況,心大心細,最終眼看手沒動,說穿了就是害怕風險,害怕蝕底。再簡單一點,就是怕未見底,買了要坐艇。尤其是跌市時手中仍有大量現金,多數是市旺時無博,取態保守者。風和日麗都不進取,要恐慌時入場,自然更難。這就是所謂趨避風險(risk aversion),另一心理效應。

控制注碼成救命索

雖然對風險趨避,阻礙閣下的撈底大計,但對我們的原始祖先而言,這種心理卻是重要的救命索。在遠古社會,遇上猛獸敵人等危險,是以性命相搏,不如現代投資,可以注碼控制風險。除非成功機會很高,回報亦極吸引,才足以令人冒險一次,反之還是食少多覺瞓,保命為上。由此一代傳一代,就算現在很多機率上是有利,可是我們都戒不了少做少錯的模式。

基因不是一切,後天仍可補救。要解決「高不沽,低不買」的問題,可從長期維持固定現金水平着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