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在紐約百老滙這個戲劇殿堂演出,是每一個演員的夢想,但大部份人在小劇場、巡迴劇團打滾多年,都未必有機會一嘗踏上百老滙舞台的滋味,黃皮膚的林真華( Jennifer Lim),就憑着實力與運氣,實現夢想。這位港產女郎在一齣講述中美文化差異的喜劇中,表現出眾大獲好評,成功登上百老滙大舞台。


其他兩岸國際影片

32歲的林真華是中韓混血兒,廣州話和普通話同樣流利,至於韓語,她在網站自我介紹是:「有需要時,倒也足夠翻熱一碟韓國炒粉絲。」在香港長大的她,像許多港童那樣,自小學這學那,包括舞蹈、體操、滑冰和鋼琴,但她最愛的顯然是演戲,先是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 Bristol University)修戲劇獲學士學位,之後考入著名的美國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獲表演藝術碩士。

放大圖片
林真華在《中式英文》的演出備受讚賞。互聯網

林真華在《中式英文》的演出備受讚賞。互聯網

放大圖片
中國人愛拉關係「走後門」,《中式英文》也有觸及。互聯網

中國人愛拉關係「走後門」,《中式英文》也有觸及。互聯網

「我一直要比別人更努力」

但一張黃面孔闖美國戲劇界,殊不容易。林真華 2004年落腳紐約,但為了爭取經驗取得在美國工作的資格,她常常要到其他國家演出:比利時、德國、挪威、西班牙、蘇格蘭、奧地利走不停。她曾在土耳其參演希臘三大悲劇之一《美狄亞》( Medea)、在波蘭用普通話演《哈姆雷特》( Hamlet),也客串過電視劇和電影,包括《「法」妻》( The Good Wife)、《錢作怪》( Dirty Sexy Money)、《 27宜嫁》( 27 Dresses)。「我一直要比別人更努力工作,但如果熱愛所做,那還只是工作嗎?」她笑着說。

放大圖片
林真華在美國演出《 Yokastas Redux》。

林真華在美國演出《 Yokastas Redux》。

放大圖片
2005年在紐約 Vortex劇院演出《 Deviant》。

2005年在紐約 Vortex劇院演出《 Deviant》。

放大圖片
2002年在耶魯大學劇院演出《 iphigeneia at aulis》。

2002年在耶魯大學劇院演出《 iphigeneia at aulis》。

成功須苦幹,她多年努力終得回報──獲舞台演員工會承認藝人資格,取得綠卡,可參演著名華裔劇作家黃哲倫( David Henry Hwang)的舞台喜劇《中式英文》( Chinglish)。《中式英文》今夏在芝加哥公演,大獲好評,林真華的表現更是吸睛,結果不只在芝加哥延長公演,上月更移師百老滙。林真華說:「這是夢想成真,我從沒想過真的在百老滙演出。」她 2009年在社交網 facebook首次看到有關《中式英文》的消息,當時黃哲倫寫了第一幕,正招募演員。她坦言,以前沒機會看黃哲倫的劇作,於是立即跑往書店買齊他的作品,包括得獎百老滙名劇《蝴蝶君》( M. Butterfly),花兩天鑽研,之後跑去試鏡,經五輪篩選,當上女主角。

百老滙鮮見  7角色 5個華人

《中式英文》故事以現代中國為背景,林真華飾演一名市級官員,導演西爾弗曼( Leigh Silverman)讚她有趣機敏,演活了這個性格複雜的角色。「林真華透徹了解這個女人,讓我們可以不落俗套地講述出一個野心勃勃、機敏醒目的政府官員的故事。」該劇七個主要角色有五個是華人,這在百老滙也是鮮見的。林真華指出,在美國,亞裔演員經常被剝奪爭取白種人角色的機會,她當然也遇過無數次這種情況。

放大圖片
2002年在土耳其演《美狄亞》。

2002年在土耳其演《美狄亞》。

放大圖片
2005年在紐約演《 Yokastas Redux》。

2005年在紐約演《 Yokastas Redux》。

放大圖片
2006年在紐約演《 Songs of the Dragon Flying to Heaven》。

2006年在紐約演《 Songs of the Dragon Flying to Heaven》。

放大圖片
2009年在英國演出的《 This isn’ t romance》。

2009年在英國演出的《 This isn’ t romance》。

「每次參加試鏡會,我都會知道他們對角色早有想法。我的工作是走進去告訴他們:『你可能以為,你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但我想讓你看看,你需要甚麼。』」她說:「我想,這是保持理智不發瘋、繼續工作的唯一方法。」《中式英文》叫好叫座,林真華當然希望藉此得到更多發揮機會,而且她自言不會因為當過百老滙明星而諸多挑剔。「只要是好作品,不管是在芝加哥小劇場或是百老滙演出,又或者是在荒郊大漠拍獨立電影,我都一樣高興。」她說:「受到認同固然好,但那不是我幹這一行的原因。」美聯社


林真華在香港長大,在英國上大學,再赴美修讀戲劇。互聯網

《中式英文》演中美文化差異

《中式英文》是講述美國俄亥俄州商人卡瓦諾( Daniel Cavanaugh)到訪中國貴陽,希望可以為當地新建的文化中心製造雙語指示牌,這宗生意也是他打救自己的招牌生意的最後希望。他在貴陽聘用了澳洲人彼得為顧問,由於彼得在中國生活多年,因此中文說得十分流利,他希望偕彼得一起拜訪當地文化局官員,可以順利達成協議。但語言、文化與習俗的差異,卻為他們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經歷,而且卡瓦諾更與文化局的女副局長發生婚外情,令事情變得更加複雜。黃哲倫表示,近幾年常去中國,發現一些藝術場館設施和作品都很棒,但裏面許多東西的英文繙譯卻教人哭笑不得,令他想到要據此創作舞台劇。劇中也談到「走後門」等現象。林真華指該劇抓住了中美文化差異的核心,表現出華人的優缺點。「像我的角色,自始至終保持一種尊嚴感,這樣的特質在我外婆和媽媽身上都有。」美聯社/世界新聞網


《中式英文》上周正式現身百老滙,公演至明年 2月。互聯網

港女咬酒樽塞做《西貢小姐》

演員要在百老滙打響名堂本已很難,若是華人面孔的更是難上加難,至於那些非美國土生土長華人,還必須先克服語言障礙,苦練得一口流利的地道美式英語,才有成功機會。

要求說地道英語

香港女子許佩珊, 24歲隻身到美國追尋百老滙夢想。她入讀了紐約大學的古典音樂系後,想轉去讀音樂劇,豈料被老師一盆冷水淋頭說:「音樂劇是我們美國人的文化,若語言掌握不了,不是地道英語,那可能性就較低。」她很失望,但沒有放棄,在大學接受地獄式訓練。「導師有時叫我將酒樽塞放在口裏,練練練,讀報紙,直至讀清楚為止。」 2006年,她終於成為音樂劇《西貢小姐》首位華裔女主角。想演出,還須先成為百老滙演員工會會員。她最初身份是留學生,不合資格,幸好畢業後她獲《西貢小姐》取錄,成為工會會員。至於首個成功闖入百老滙的華人、中國演員王洛勇,他當年為了學好英語發音,先在嘴裏咬軟木塞,之後再咬硬木,最後索性咬石頭,後來那塊石頭的棱角都被咬得變圓了。他又四出跟人搭訕,將英語練好。《蘋果》資料室


許佩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