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無論清晨或傍晚,路上都有不少練跑人士,想必為二月的馬拉松賽事操練,爭取好成績。
長跑是對個人耐力及意志的考驗,賽事中會不斷提取身體能量,如儲備不足,不但影響表現,更有機會能量耗盡,無法繼續!
如何在比賽前將能量儲備提升達至佳績?今日營養師余思行為大家講解。
英國註冊營養師 余思行
1.運動全靠醣原儲備
運動需要能量,燃料包括碳水化合物及脂肪,身體消耗碳水化合物還是脂肪,取於運動的強度。強度愈高的運動如短跑,身體會傾向消耗碳水化合物,時間長、強度較低的運動如急步行或緩步跑,身體消耗脂肪的比率就愈高。
馬拉松是肌肉長時間發力的運動,故跑手需要盡量儲存碳水化合物供身體長時間應用。
「儲存在身體的碳水化合物,稱為醣原(Glycogen),分別儲存在肌肉及肝臟,大部分在肌肉。運動時,身體會先將肌肉中的醣原拆解出葡萄糖,然後分解葡萄糖作為能量。」余思行說。
我們身體有幾多醣原儲備呢?根據香港體院營養部資料,一名體重六十八公斤的男運動員,肌肉含280至350克醣原,肝臟只含80至100克,另外血液亦有約20克。
2.醣原負荷法
在正常情況下,肌肉中的醣原可以維持六十至九十分鐘的中強度運動,例如十五公里長跑。如肌肉中的醣原用完,身體便會開始拆解肝臟中的醣原。研究顯示,一個小時以上的中強度帶氧運動,例如長跑、游泳和踩單車,就有機會耗盡體內的醣原儲備。那麼,我們應如何增加儲備?
余思行說,研究指出在運動前三至四日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肌肉及肝臟的醣原儲備,延長比賽期間的能量使用,提升表現,即所謂「醣原負荷法」(Carbo loading)。
這個大量碳水化合物餐單,以每公斤體重7至10克為原則,即一名五十公斤重成年人,每日就需要攝取350克碳水化合物,相等於以下食物:
‧四碗飯或麵 ‧一支運動飲品
‧二杯奶或乳酪 ‧四個水果
及加上適當肉類及蔬菜。
3.低纖、高GI易儲醣
平日的均衡飲食,碳水化合物應以高纖及低升糖指數為佳,這對穩定血糖及血壓有利,然而儲醣期間的碳水化合物,則應以低纖、高升糖指數為佳,務求令身體在短時間內吸收,肌肉快速取得能量。
低纖、高GI食物如白飯、白麵包、薯仔、果汁及甜食等。由於醣原儲入肌肉時需要水分輔助,所以這段時間應大量喝水,或選含水分的食物,例如粥、果汁等。
不過余思行提醒,醣原負荷法的效用因人而異,所以她建議大家可在賽前一至兩個月實行,如效果佳,才正式於賽前進行。
4.脂肪是運動耐力的燃料
時間愈長的運動,燃燒的脂肪相對愈多。所以想借助運動來消脂,可以持續性的帶氧運動,並保持中低強度,即最高心跳率度(220減去年齡)的40%至70%,就有足夠時間讓身體用上脂肪,作為支持運動的能量。如果運動強度增大,身體就會改用碳水化合物。換言之,同是六公里的距離,相比於三十分鐘的快跑,六十分鐘的急步行所燃燒的脂肪會較多。研究亦發現,有恒常運動習慣人士,身體有較多燃燒脂肪的酵素,他們的肌肉亦較懂得燃燒脂肪。
不過余思行提醒毋須儲脂肪,「脂肪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及血液膽固醇水平,所以絕對沒有必要多進食!」
5.運動中、運動後要補充
在長跑運動中,由於在賽事開始後六十至九十分鐘,醣原已用完,故這段時間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最方便是帶備輕便的能量啫喱,隨時可進食,或飲用運動飲品。每到水站都應飲水,補充水分流失及幫身體散熱。
「運動期間進食碳水化合物,不但能補充運動時的消耗,更可維持體能,減少肌肉疲倦而出現運動創傷。」余思行說。
而運動後半小時內,應補充碳水化合物,建議每公斤體重約補充0.7至1.5克碳水化合物,即約等於一支半運動飲品,以補充流失的糖分及礦物質。
「如果日後還有賽事,此時是身體儲存碳水化合物的最好時機,因此時儲能效率最高。之後,再每隔二、四、六小時再補充同份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所有賽事已完結,大家亦可以補充能量,但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相對減少。」
早餐食啲乜?
賽事當天吃得好可以幫助運動表現,以下三款餐單可供給足夠營養及能量。
A. 白麵包二片加果醬/蜜糖
低脂奶/果汁一杯
B. 粟米片一碗配高鈣豆漿
果汁一杯
C. 瘦肉粥二碗
水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