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回顧(八)

我喜歡乘搭國泰(293),不過它的股票則是另外一回事。

2009年它的業績非常差,因此和2010年業績不難作出比較。如果不是由於燃油對沖和售賣資產獲利的話,2009年它必然錄得虧損。

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分析國泰,而我則不是。
 
值得留意的重點包括:
(一)民航和貨運累計重量增加了
(二)燃油支出從170億大增至280億元
(三)出售了旗下港機工程(44)(HAECO)和香港空運貨站的持股,錄得盈利
(四)其他成本都受到有效控制
(五)稅率從5%增至9%
(六)股息增加了10倍
(七)毛利率多了一倍,達到15.7%
(八)淨負債減少了110億元,債務股權比為28%,明顯比先前的62%少
(九)貨運業務非常成功,跟中航(753)的合營也會錄得不俗獲利
(十)中航配股後,國泰在其持股先從19%跌至18%,然後國泰再購股,持股量回升至18.7%
(十一)股東資本從420億元升至540億元

繼2010年添置了7架新飛機和訂購了30架A350客機後,在2011年3月,國泰同意購入15架空中巴士330、10架波音777。似乎它的管理層對未來充滿希望。

國泰管理層的表現非常不錯,不過2011年又是場全新的遊戲。面對機遇之餘,它也要應對暗湧。

國泰跟中航合作,效果非常好。中航為國泰帶來了25億元的收入,相當於總收入的20%,而提議的貨運合營模式也已被接納。國泰持有著中航50%的H股(整體而言持股則為18.7%),而中航則持有國泰30%股權,因此兩者合併的話是最好不過了。這樣的話成本就能大大減低,合併體也將成為非常有力的航空勢力。

最後一點。它的50%中航持股價值160億元,其自身市值為730億元,因此淨市值為570億元。雖然航空業營運環境多邊,但正常而言,國泰是有能力獲得每年90至120億元的核心利潤的。因此其股價大概為每股獲利的5至6倍,對於這家優質的航空公司而言,似乎低了點。

不要太過看好太古(19, 87),畢竟航空業持股只會令每股盈利有波動。我喜歡將太古看成一個有著全資擁有房地產業務,外加75%HAECO持股、43%國泰持股、工業、飲料和海事等業務的大型集團。

依我看,我們應該對它的個別業務作出評估,儘管它們不是獨立的業務。
 
核心獲利從84億元升至111億元,增幅為32%,股息增加了25%,從每股5毫6升至7毫。由於增購了HAECO和國泰的持股,並添置了投資項目,因此淨負債從320億元升至410億元。
 
核心獲利的總結大概如下:

投資物業  從41.56億元跌至39.44億元
國泰業務  從13.49億元升至50.79億元
HAECO  從3.14億元升至4.42億元
香港空運貨站 從1.56億元跌至1800萬元
地產發展項目 從2300萬元升至1.55億元
酒店業務  從虧損3.32億元減少至虧損1.09億元
飲料業務  從7.53億元跌至6.99億元
海事業務  從16.37億元跌至7.91億元
貿易業務  從3.5億元升至4.27億元
成本支出  從5000萬元升至3.47億元

由此可見,投資項目、HAECO、飲料和貿易業務表現一直都相當平穩。

假設其國泰持股價值310億元,HAECO持股價值150億元,總共460億元。
 
資產負債表上的物業資產價值1900億元,外加發展項目帶來的200億盈餘,合共2100億元。
 
市盈率13倍的飲料業務價值90億元。
 
市盈率10倍的貿易業務價值40億元。

它的海事業務比較難估值,因為它正處於3至4年的下滑趨勢,不過我認為太古的業務至少價值100億元。

將所有加起來,就會得出2330億元,外加其它價值100億元的資產項目,將得出2430億元淨資產。

以15億A股算,每股資產淨值為162元,每B股資產淨值則為33元。B股的股價為21元,比資產淨值低至少36%。為什麼是「至少」?因為正如我之前所言,目前國泰是被低估的。如果跟中航的合營真的成事的話,國泰的價值將會大幅上升,HAECO亦然。

現在讓我們看看太古2011年的預期核心獲利,也就是撇除重估和非經常性收入的收益。

物業投資收益應該會從41億元升至45億元左右,發展利潤從1.55億元升至4億元,國泰應該能有120億元獲利,因此太古能分得52億元。HAECO方面,獲利應該能從4.4億元升至5億元。這總共是106億元。假設其他業務收益不變,獲得20億元的話,再假設成本下跌3億元,則能得出125億元利潤,比去年的111億元多。

這相當於每A股8.33元利潤,5%的股本回報不算高,市盈率14倍,回報率4%,每股股息8毫4,不算很貴,但也不便宜。
 
扣除航空業務的獲利,我們能得出太古核心獲利為68億元的結論。目前撇除國泰和HAECO的太古市值為1220億元。地產價值2100億元,其他資產價值230億元,外加100億元的淨資產,減去410億元的負債,則得出2020億元淨資產,而其市值不過是1220億元。這說明了太古每B股被低估了11元。

它的董事也做對了一些事情。

HAECO的持股被納入了太古的架構,另外香港空運貨站持股已出售,物業發展已上軌道,中航和國泰的合作只是時間問題,另外也有可供出售的持股。即將於2011年在廣州開幕的太古匯,和在北京開幕的頤堤港的預租情況都十分理想,租務必然能帶來收益。

太古的船隻使用率正承受壓力,但卻能賺取40億元的獲利。這合理嗎?為什麼我們還要說股價見底了?
 
410億元的淨負債偏高,我希望這能下跌至300億元左右,也希望它能出售非核心業務如飲料業務和香港空運貨站。為什麼不將海事業務賣給專業的航運公司呢?又為什麼要染指只能為集團帶來1.77億元收益的能源業務?
 
太古在內地重新發展並整固航空業務需要多年時間。如今投資者可以受惠於非核心業務的出售和成本的減低。

在調整資產之後,太古的B股價值應該為28元左右,而如今股價不過是21元,現在是時候購股了。太古地產上市的事宜也許會因為內地業務的發展而延遲,不過太古必須減少無謂的資本支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ing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