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壇長毛」 David Webb持有包浩斯 5%股權在聖誕節期間首次曝光,傳媒爭相報導。過往, David Webb在每年聖誕節推介一隻股票,多年來差不多百發百中,經他推介後的股票,股價表現驕人,但兩年前他停止了推介。今年, David Webb在聖誕節身體力行增持包浩斯,傳媒當作他送給大家的聖誕禮物。

我一直有留意包浩斯,它的爛牛仔褲、鐵鏈潮服產品,對我來說既陌生又遙遠,但我對包浩斯創辦人兼主席黃銳林的前衞定位很感興趣。我不是指他那長髮披肩、反叛藝術家的外形,這外形或者是他因應劇情所需,可視作公司公關一部分,私底下他可能非常保守。我所指的「前衞」是指黃銳林對內地市場的態度。
05年包浩斯上市時,黃銳林接受訪問,談及內地市場的潛力,當時包浩斯業務只分布香港和台灣,他指中國太大,以包浩斯的資源,無力應付。上市公司主席私底下跟朋友吐苦水,力陳內地市場的不是,我聽得多,但在傳媒公開指內地市場不是每間上市公司的一杯茶,我第一次聽,這夠「前衞」吧!
不過這是五年前的黃銳林,那時候包浩斯剛由一間私人公司變為上市公司,他才開始接觸到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領導者的要求,特別是在內地發展的期望。或者那時候的黃銳林是最純最真,無論如何,他已變了。去年 7月,黃銳林接受訪問,對包浩斯在內地市場發展,他說:「公司未來幾年在內地業務沒有明顯的增長,我都要規劃退休,轉由其他人來揸庄。」包浩斯在 06年 9月在內地開設第一間分店,現在內地的分店逾一百間,收入佔包浩斯總收入約 15%。
隨着時間過去和環境改變,對事的看法當然可以理直氣壯地變。五年前,黃銳林掌握的資料可能未夠全面,包浩斯上市後,他可能真的改變了對內地市場的看法,或者他當了上市公司領導者後,領略到顧全大局的重要。我欣賞五年前的黃銳林,一位敢公開向內地市場說不的上市公司領導者,因為我曾經在他身上看到自己。


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在內地發展的期望太明顯了,七百萬 vs十三億,這條數太容易計,況且這條數並不需要是實數,把這個十三億中國夢掛在口邊已經足夠,足以令投資者熱血沸騰。其實不少上市公司都是「掛內地頭,賣香港肉」——標籤自己為內地概念股,盈利實際上大都來自香港業務,總之拼命說一些投資者希望聽到的故事。
內地市場不是每間上市公司的一杯茶,原因是大部分香港上市公司的發展歷程,都是先發展香港和海外市場,做出好成績後,才進軍內地。即是說,進軍內地市場之前,公司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和系統,而這套文化和系統未必適用於內地。遇上這情況,公司一是要求現有管理層轉型,一是向外聘請熟悉內地市場的精英。
問題開始出現,轉型談何容易,幾十歲人要學一套全新招式,不是人人做得到。向外求助也非良策,一間公司能夠做到上市,過程必定有起有落,管理層擁有共同經歷,對外來加入者有一定排斥性,信任程度未必足夠排除萬難。人一定取易不取難,自自然然走去做自己得心應手的事情,困難重重的內地市場,很容易變成一個用來滿足投資者的工具。
然而,這一切都是在無聲中進行,不要說公開在傳媒談論,在會議室中跟幾十年老拍檔也未必會拿出來講,大家依然喃喃自語:內地業務一定要做好。我曾經以為黃銳林就是那位敢於告訴皇帝沒穿衣服的小孩,不過他最後選擇站在人群中,而業績證明他的改變是英明的,這幾年包浩斯把內地業務做得有聲有色。
黃銳林的改變為包浩斯的前景帶來一片新天地,成為包浩斯增長的火車頭,而十三億市場的潛力可能是吸引到股壇長毛的主因,現在雙長毛合璧,包浩斯前途似錦。而我這個曾經以黃銳林為偶像的小 Fans,繼續默默不敢言的在企業文化和系統中跌跌碰碰,不停責怪自己,只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多加努力便會見到成績,而心底裡其實期望遇上另一個黃銳林。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蔡東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