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太經常叫父母笑,「你平常笑得多,當板起臉來,孩子就知道做錯。」

Parents

積極行為培育法

2013年03月01日 ~~ 第918期 忽然1周

家是孩子成長的土壤,但現今家庭問題多。從事家庭輔導的容曾莘薇,見盡孩子的問題皆因家庭而起。故提倡「積極行為培育法」,認為解決孩子的問題,先要教導父母培養積極態度,再來影響孩子。

容太曾當教師,做過學生輔導。後來在醫院學校輔導病童,再到特殊學校任校長。近年開辦全人發展中心,專門做家庭輔導。早前,陳敏兒創辦的「家長匯習」都請她演講,報名踴躍。眾多工作中,在醫院 4年的經驗,她最深刻。她主要在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單位工作,看見不少孩子因自閉、高買等入院。

具體事例




尋寶
每天想一、兩件事讚自己、身邊人和孩子,是培育全家的積極行為。


延遲反應
遇上孩子做錯事,先想當中有何好處,以延遲發脾氣。真的做不到,可先深呼吸或行開一陣,但需要多練習。


空袋子聆聽
若子女鬧交,要他們坐兩旁,各自講發生甚麼事,再要他們想若果事情重來,有 3個甚麼方法可不爭吵。這時他們會靜下來,講完態度會軟化。再給各人 1粒糖,餵對方吃。


身體約束
孩子失控發脾氣,可抱他埋身,面貼面。一手按他的手,一手按他的腳,跟他耳語安撫說可以哭,讓他發洩。大人呼吸要慢,講話慢而細聲,說會幫他,問他想要甚麼。若不能滿足他,講清楚不可以,並給選擇。


畫出問題
亦可叫孩子畫出剛發生的事,問他可以在甚麼地方有所不同。

孩子反映家庭


「有名校生高買進來,我要他畫出來重組事情經過,有甚麼方法可令結果不一樣。他畫了,心結有點紓緩。但放假回家,母親偷看到這畫,不問情由罵他還想着這種事,我做的輔導前功盡廢。
「看到好多個案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有孩子失控地發脾氣,大人冇符來找我。跟小朋友做輔導,慢慢有變化,父母都很詫異。問孩子要否再來,他指住爸爸話要來學習,因為不想像爸爸成日發脾氣。他害怕家會散,有次拖住父母的手,做了個心形,想大家用心來維繫這個家。
「有人做研究,發現父母吵架,孩子心跳血壓呼吸會加速。父母沒事,指數仍高,因孩子經常處於戒備狀態。我經常說,只要父母願意,問題百分百可解決,孩子亦會改變。」


經常在講座勸導父母影響孩子,要從自身做起。


她開辦的中心叫青草地,希望每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片青草地。


一家十口,全靠父親獨力支撐,父親仍接不聽話的小朋友回來住,希望影響別人。

父母積極聚焦


父母要怎樣做?「先培育自己的積極行為,多點欣賞自己、伴侶和孩子。在菜市場做功課的孩子,人人經過都讚,他自然勤力。就算孩子講大話,應先從正面想原因,如他不想被罵、不想父母失望。再去了解事情,不要太快發脾氣。」
做父母要懂聚焦。「我兒子中一時,走來走去不願做功課。我要他到我房間做,他大發脾氣。一般父母必扯火,甚至打罵,說他態度差,但這樣做便失去焦點,我目的是要他做完功課,所以我忍。兒子做完功課後,我指出他態度非常差令我不開心,要他反省。兒子彎腰說對不起,親了我一下。」
容太更指出,做父母心要定。「我女兒飲牛奶,打爛隻玻璃杯。一般父母會把玻璃碎清理,自此給孩子膠杯用。我拖着她的手去掃地,再給她玻璃杯用。有親戚說不應該這樣做。但我認為不這樣做便剝奪小朋友在錯誤中學習的機會,亦不知道做錯要負必然後果(要掃地)。小朋友只要專注少少,根本不會犯錯。」

父親為人人


容太當老師時深受學生歡迎,沒教過的學生在家長日拉着父母來見她,因她愛鼓勵孩子,她說這都是受父母影響:「父親在社署工作,媽媽在家幫人帶孩子。他們不打罵子女,對我們非常信任。父親還經常接鄰居親友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回來住,在我們家的氛圍下,不乖的孩子心會定下來,因有人關懷體諒。父親過世時,幫過的孩子都來守孝,個個叫他爸爸,場面非常墟冚。
「現在的父母,為將來一味追求物質,但將來的生活是建基於今天,今天跟孩子關係疏離,將來間屋多大又有何用?我孩子現在 30多歲,出門上班會抱我錫我。做父母有乜好過跟孩子有好的關係?」 

撰文:馮淑玲
攝影:潘啟德(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模特兒: Joyce Li& Ryan Lee@Jam Ca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