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

時光的標記 森美餐廳

2013年01月25日 ~~ 第913期 飲食男女

屹立西環皇后大道西的森美餐廳,是該區一個標記。
一句「司機唔該,森美有落!」,是往返西區小巴乘客說了幾十年的老話。
她也曾經是高尚富貴的標記。幽暗的燈光,格仔的 枱布。
侍應端來的牛扒,帶 着濃厚汁醬香味,曾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豪華享受。
只是,這樣的渴求,隨 着時光推移,見識增添而日漸變淡。
當滿城都是星級法國菜意大利菜西班牙菜,這樣的港式西餐廳,已愈來愈少人懂得欣賞。然而,儘管時不與我,她終究還是一個重要的標記。
標記 着曾經有一段時光,我們生活艱難,卻有奮發的動力。
我們擁有很少,心靈卻很滿足。

「只記得返工,不記得放工。」


森美餐廳門口那個巨大的牛招牌,於西環的居民而言,一直有特殊的意義。
許多人沿着皇后大道走路回家,或坐巴士小巴踏上歸途,待見到大牛,心裏就踏實。因為她標誌 着久遠的路程即將完結,顛簸的行程快要結束。
想不到這隻大牛,原來也標誌 着一個人奮發向上的事 迹。
那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抗日戰爭正酣,香港尚未淪陷,惠東人葉聯,是年十二歲,自家鄉來港投靠在香港仔的姐姐,每日騎單車送麵包幫補生計。後來,經人介紹去淺水灣酒店做「細路」。
既然是做「細路」,每天的任務就是洗煲洗鑊。整個廚房只有他一個細路,所有的廚具都是他洗。每天由早上六點做到晚上十二點,日子過得是「只記得返工,不記得放工」。如是洗了三年,上頭見他手腳勤快、工作認真,升他做「打汁」,可以開始跟師傅學習廚藝。






在淺水灣酒店做了幾年,葉聯被轉介到華爾登酒店做廚房師傅。那時已經見過些世面,眼看在酒店廚房裏,沒有一個中國人會英文,看菜單都要通過繙譯,而大廚永遠是鬼佬。他想,在這一行如果要有大出息,必須學英文。
可是廚房的工作太忙,由朝到晚根本沒有落場時間。為了騰出時間學英文,他索性由廚師轉做樓面細路,忍受工資由八百塊減到只有四十塊,為的是樓面時間較廚房要靈活些。每天下午,他一落場就去英專學英文,晚上十點放工後,又要做功課,常常學習至凌晨。就這樣,以幾乎文盲的文化基礎苦讀四年,掌握了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
從此,他如虎添翼,在酒店業日漸出頭。他先後做過管房、樓面、廚房等部門,供職過半島、文華、希爾頓、國賓、華爾登等酒店。每離開一個地方,就多一封推薦信,多一本爛熟於心的餐牌傍身。四十歲的時候,已經做到部門總經理。然而,酒店是個吃青春飯的行業,他看到事業已達瓶頸,便找了三個年紀相若的拍檔出來,夾份在西環開森美餐廳。


眉髮斑白的森美叔,是西餐紅褲子出身。


幾十年不變的餐牌上,印有巴黎風光。


人手落單,還是當年酒店的做法。


森美餐廳,始於 1969年。


好用又易清潔的木夾,一直用來落單。

「高級餐廳,有高級餐廳的規格。」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事了,從酒店出來開餐廳的葉聯,偶然重遇昔日相熟的一個美國商人,得知對方原來在做安格斯牛的生意。當年,這牛價格高昂,只有大酒店才能取得,屬超高級食材,坊間連聽說過的人也不多。
葉聯覺得,能夠讓客人吃到安格斯牛,標誌 着餐廳的級數,也是心中的一份驕傲。於是,不惜工本向這美國人進貨,還把貨單上印着的安格斯牛圖樣,拿去訂做一個大招牌。
不料,工匠覺得安格斯牛腿短不好看,擅自把牛腿加長,結果做出一個不倫不類的安格斯牛。招牌送來,葉聯一看,貨不對辦,但又擔心退貨會給工匠造成巨大損失,也就沒有跟人計較,無奈地付了三萬多塊。
這無奈的妥協,沒給他的生意帶來甚麼負面影響。反而成為西區的標記,標誌 着森美餐廳是一間吃牛扒的扒房,高貴而罕有,像那塊安格斯牛扒一樣,是當年最高貴的食物。


到底是中國人,森美餐廳逢初二、十六做禡。


《 Hering’ s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And Modern Cookery》(1958),葉聯在酒店工作時,廚師測驗考第一的獎品。


「酒店及飲食專業人員協會」的會籍( 1985年)


舊時葉聯會在扒房現場煮汁。

他也一直以酒店的規格來營運。一間店,開雙門面,一邊是餐廳,一邊是扒房。餐廳供應套餐快餐之類,而扒房則是燭光晚餐的情調,兩邊的菜品和價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檔次。扒房的餐牌,由前菜到湯,至主菜及甜品,全是葉聯廿幾年間在各大酒店打工所習得的菜式。
他甚至一直在餐廳裏實行酒店式的廚師培訓制度,所有人進來都從小工做起,由他親自指導,統一出品程序。如果有人離職,就由下一級補上,然後再填補一個小工。他不像外面許多餐廳那樣,請一個廚房大佬來埋組班底──「那是中餐館和茶餐廳的做法,」葉聯說。
他一直都努力跟 着酒店的那一套。入扒房招呼客人,必然穿上西裝外套。和人交談時,謙恭不失風度,時時微笑傾聽着,照顧對方的需要,令人如沐春風。
無論在餐廳的那個角落,他總是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卻不使人感到壓迫,他是一位真正高級的侍者。更是一位酒店級大廚。
森美餐廳的食物,以汁醬最馳名,甚麼聖占士汁、法國芝士汁、賓尼斯汁、森美汁……洋洋灑灑十多款。而汁醬,正是葉聯最自豪的絕活。
他是紅褲子出身,對西餐的汁醬,一直 着迷。愛到一個地步,甚至認為中國人吃不慣鬼佬那種「乾爭爭」的牛扒,要配合口感豐富的醬汁「潤一潤」,所以設計了有汁的牛扒,且成了招牌。


扒房是餐廳另一部分,透露着餐廳的酒店格局。


一店兩式,餐廳和扒房中間,隔着一道玻璃。


鐵板扒,也是許多人的回憶。


以前葉聯不肯拍照,怕影響客人用餐,近年經兒女勸說,才開始在餐廳貼照片。要知道,當年文雅麗是在這裏和丹麥王子相識呢。

「款客待人,有款客待人的態度。」




他做汁很用心,所有汁醬,一直堅持即叫即做。客人點了菜,才下油爆料,用燒汁調成。下料次序也一絲不苟,煙肉、蒜茸等濃香味道的先下鑊爆香,再下白菌、西芹等調校味道。不同的醬汁,又有不同的獨家材料,像森美汁,因蛻變自法國馳名黑椒汁,故下了黑椒調味。聖占士汁,就下了一點點鵝肝,增加香膩濃稠。
他一手即煮汁醬絕技,令森美餐廳顯得與別不同,七八十年代,不少人就是受這汁醬牛扒啟蒙,推開西餐的大門。
而葉聯的一絲不苟,後來也為他贏得了聲譽。
話說七十年代初一天晚上,一個外國人來扒房用餐,對森美的餐牌產生了興趣。他問葉聯:「這份餐牌是你設計的?」葉聯回答是。那外國人大為驚訝,因為當時即使是酒店的餐牌也只有一個菜名,不會像森美般附加註釋,解說用料做法。那外國人原來是一個來香港度假的明星,深被葉聯這詳盡專業的註釋感動,便 着幾家英語報刊來採訪,報道刊出後,從此森美一炮而紅。後來更被冠以「汁神」的美譽。 

「師傅,自有師傅的風範。」


這些年來,他努力堅持 着這一切。儘管時代改變,人已老。
葉聯今年已經八十四歲,鶴髮松齡,不能再負重任。廚房的工作,如今已交予兩個兒子負責。餐廳的營運,就由女兒接班。
但老人家每天依然堅持,神采奕奕地返鋪頭上班。他是那種一年四季都穿襯衣,永遠乾淨體面的老人家。如果不在櫃面收銀,就在廚房看場,幹勁仍然很足。儘管他手把手地向兩個兒子傳授自己畢生的功力,但是不知道為甚麼,客人卻只賣葉聯的賬。有些熟客來,知道是兒子掌勺,會顯得不高興,抱怨「怎麼不是大廚出馬?」
關於兒子能否替代自己,葉聯說了句真心話。他說:「他們沒有『大師傅格』,有我在,他們永遠是我的『細路』。」他無奈地笑笑,接着說:「對我來說,森美餐廳是捱出來的;對他們來說,森美餐廳是爸爸給的。」


一家人守着一間店。由左起:德盛、葉聯、德昌、鳳儀。


外面餐廳的電視機並不影響扒房的安靜氣氛。

他刻意栽培兩個兒子,當初本來由他出面引薦進外頭的酒店做事。但他不忍見兒子步他後塵,由低做起,又嫌他們在外面學東西太慢,機會太少,於是把他們召回來親自教。
他沒想到,兩個兒子不曾見過他所見過的世面,沒有吃過他所吃過的苦頭,難以理解他在廚藝上的心法,想要創新又處處受到父親的拘束,故始終無法擺脫活在陰影下的命運,食物質素也始終不能超越父親的水平。
至於餐廳的營運,自 98年金融風暴後,也愈見困難,加上高級餐廳早已如雨後春筍,人們早已揚棄這種老舊的味道。在生意江河日下之際,原本任職銀行的女兒鳳儀,卻毅然辭工全職回來幫忙。葉聯得女兒之助,總算捱過難關,但餐廳在這些年間,作了好些妥協。
從前的燭光餐廳,竟然裝了部電視。昔日不賣的鴛鴦奶茶,今天已然印上餐牌。
「電視裝在餐廳,不裝在扒房。只賣奶茶咖啡,卻絕對不做茶走(奶茶走糖下煉奶),算是父親最後的堅持。因為他說,賣茶走就是茶餐廳,我們不是,我們是西餐廳。」鳳儀說。


森美汁羊扒 $100 羊肉多汁而濃味,森美汁的黑椒香是絕配。


聖占士汁牛柳 $150 牛柳鮮嫩豐腴,與聖占士汁的鵝肝味相得益彰。


Crepe Suztte(美酒法國班戟)$120 法國領事為這班戟多次提議發簽證給葉聯,讓他移民到法國去。


Cheeries Jubilee(美酒燴櫻桃)$120 而美國領事就為這櫻桃盛情邀請葉聯移民到美國去。

「世道,卻有世道的艱難。」


鳳儀責任心重,沒有結婚,全心照看父母和弟弟,隱隱然有父親的風範。這麼多年,她和父親每天上班,但是兩個人都不支糧。幼子德昌說:「我和阿哥每星期各有一天假,但是家姐從來不放假,她是鐵人。」鳳儀聽了,只是笑笑:「我無所謂的,不用放假。」
如今,森美餐廳在葉聯和三個兒女的支撑下,雖然生意已不如前,也還能維持下去。兒女對父親其實都很孝順,有些菜式已經很少被人叫,但他們不敢刪改父親的餐牌。那本餐牌上的每一個條目,都是父親當年在外打工時,一樣一樣學回來的,兒女即使體會不到父親的那份情感,也會尊重他的意願,把那些年代久遠的菜式保留下來。讓有人偶爾一點,也許可以從中窺見這老店子昔日的光輝,和那年代人勤勞刻苦,卻又甘之如飴的標記。


帶着鮮花來給太太慶祝生日的男士。


劉先生一家是熟客,小朋友最喜歡鐵板餐。

森美餐廳


地址:西環皇后大道西 204-206號地下
電話: 2548 840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7am-11:00pm 

撰文:王雅雋
攝影:黃健峰、 Rex Chapm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