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招牌,在九龍城高懸幾十年。
老字號
半邊天 黃明記
2013年01月11日 ~~ 第911期 飲食男女
九龍城黃明記,以一碗潮州墨魚丸粉麵馳名四十年。
街坊食客,只道是創辦人黃振福父子努力的成果。
鮮有人留意,背後出力最殷的,其實是黃家的兩個女眷。
母親與二女兒,幾十年來,一直秉持 着潮州女性男尊女卑的最保守傳統。
沉實低調,了無計較,默默為家庭,為店鋪付出,撑起半邊天。
黃明記,坐落在九龍城邊陲的啟德道,毗鄰都是車房五金廢紙店。
機場遷走,城寨清拆後,九龍城靠南這一帶,門庭冷落,風頭都被偏北的福佬村道、侯王道一帶搶走。獨一間黃明記,是這地帶唯一的路標。
若在九龍城問路:「啟德道在哪裏?」,老街坊十居其九會說:「這條路走到底,見到黃明記就是了。」黃明記,就是城南的座標。
這多少和他的創始人有關,第一代老闆黃振福,在九龍城是個有頭面的人物,至少,九龍城的潮州人都認識他。
過去每逢有修廟、唱戲、盂蘭節這樣的盛事,他都會出錢出力,挑個大頭。平日,他和方榮記、創發等幾個老闆玩在一起。
黃振福六十年代就在九龍城謀生,在東正道口擺檔,靠墨魚丸豬肉丸打出名堂。 1972年,麵檔正式入鋪,掛上「黃明記」的招牌。開張那天,街坊朋友們送來好大的花牌,這樣的排場莫說今日少見,即使在當年,那也是很體面的。
因着天時地利,憑一碗潮州粉麵,黃明記就這樣無風無浪地走過了四十年。其間歷經拆城寨、搬機場等重創,不少商鋪都捱不住,獨黃明記沒有多大影響。不僅因為黃振福人事通達,她的粉麵,更有種特別的味道,讓人回來找她。
二女黃洛恩是典型潮州婦女,勤奮幹練,永遠都在工作狀態。
黃振福太太,幾十年來替丈夫守 着一間店,也守 着一頭家。
每日現做的豬肉丸和墨魚丸,是黃明記的招牌貨。
1972年,黃明記新張誌慶花牌,她們用相架鑲起,珍而重之放在店裏。
老派的肉丸
黃振福說,一味豬肉丸,就是鎮店之寶。裏面有乾 葱、蒜頭、馬蹄、芹菜等各式配料,最重要的豬肉,是新鮮本地豬,一直向有五十年的交情的肉檔取貨,質素穩定。他又刻意取些肥豬肉,混在豬肉丸中,一吃,就吃出了一份豐腴之味。湯底是打丸的原湯混和豬骨熬製的,看上去油呼呼的,但是有肉味,很對老派人的口味。墨魚丸也很出色,混進墨魚肉粒和肥豬肉粒,香到不得了。粉麵則一直由對面那間陳明記粉麵廠供應,大家都是潮州人,當中講的是一個「信」字。因為有幾十年的歷史,黃明記維繫了幾代的熟客,豬肉丸河和墨魚丸河,成了許多人的集體回憶。每天都有客人遠道而來,為了重溫過去每次上機之前、落機之後,那一碗牽腸掛肚的「香港味道」。
又有頭髮花白的老人家,帶着小孫子,在「長者四圍玩」的交通優惠日,不惜從沙田、荃灣過來,一邊吃麵,一邊念叨「以前住在城寨的時候啊……」而那小孫子,只聚精會神地把一根麵運到口裏去。
熟客來了幾十年,十之八九不見黃振福。最常見到的,反而是他太太和黃家的兩個女兒。好像這麼多年,就只看見她們在店裏忙碌。「黃明記(黃振福)怎麼不在?他每天到廚房打完丸就走了,我比較着緊些,一天到晚都在這裏。我們這種小本生意,不看緊些怎麼行?」黃太說。
淨墨魚丸$26
彈牙有墨魚肉,混了肥豬肉粒打,很香口。
黃振福退休後,日頭不常在鋪,但午夜時分會回來準備收鋪。
開到深夜,許多人吃消夜,坐無虛席。
黃太就是這樣無怨無悔。她五歲隨母親來到香港,住在何文田木屋區。身為一家長女,她從小就要分擔許多家務。父母忙於掙錢餬口,她在家煮飯洗衣,照顧弟妹,似乎沒有經歷過童年。稍大一些,除了料理家務,更要出去做工幫補家用。長到十九歲,經人介紹與當時在飯店做廚房的黃振福結婚,從此由娘家轉到另一個家去繼續操勞。
老派的人情
淨豬肉丸$26
豬肉味很強,混了蒜頭乾 葱等,很香。
那時她在紗廠做工,為了多掙兩個錢,常常加班到深夜,四個兒女都是由家婆照料。她對兒女們小時候的事情沒有多少印象,只記得自己每逢出糧就會買個大麵包,帶回家給孩子們分着吃。到她三十幾歲時,丈夫出來擺走鬼檔,她每天既要看檔煮麵,又要提防警察,擔驚受怕地過日子,夜裏常常睡不着覺。等到黃明記入了鋪,總算心安了些,可是買鋪的時候向銀行借了那麼多錢,她只恨不得一天開足廿四小時,快快把錢還清。
雖然日子過得這樣艱難,黃太的心裏卻很知足。她說自己是「有得做有得食」,再苦也不及母親那「有得做冇得食」的一生淒慘。她記得母親去世的時候只有三十幾歲,懷着七個月的身孕,生病了,被人送到廣華醫院,奄奄一息地躺在走廊的摺櫈上。同一張摺櫈上,還擠躺了另一個苦命的女人。傍晚時分,母親跟她說想吃豬肚,她答應去弄,可是當晚母親就死了。
說到這裏,黃太長嘆一口氣:「女人啊,都是菜籽命,撒到地裏,長出來是甚麼就是甚麼,聽天由命。」
她平時有沒有甚麼娛樂和朋友,一輩子就消磨在這店裏:「我們潮州婆就是忍得、捱得、抵得諗,老公去花天酒地,去交際,去玩,我一步不能離開鋪頭,那有時間去耍樂和交朋友?但是我不圖那些,嫁雞隨雞,照顧家庭,把仔女養大,做女人就是這樣的命。」
黃家的四個孩子,或長或短都在店裏幫過忙,其中以二女洛恩待的時間最長。洛恩說自己不愛讀書,十二三歲輟學回家,正好去家裏的走鬼檔洗碗煮麵。那時候姐姐在讀中學,兩個弟弟年紀還小,她就跟着父母起早貪黑地幹活。買鋪的時候,她把自己平時存下的工錢拿出來,記得父親說:「黃明記門口有三塊階磚是你的。
退而不休的黃太,仍天天回來坐鎮。
粉麵來自街對面的陳明記,彼此交往幾十年了。
對自家的出品,一直自豪。
炸魚皮$18
雖是來貨,但炸得新鮮香脆。
白灼墨魚鬚$28
人氣食物之一,有新鮮墨魚的香甜,好吃。
傳統的家庭
她的顧家和勤奮,從來不獲家人重視,但她還是心甘命抵的幫忙。結婚之後,洛恩斷斷續續在黃明記打了幾年工,但因個性剛烈,和母親合不來,一天到晚吵吵嚷嚷的,終於使她下決心離開。後來,她到上水街市擺檔賣熟食,人生第一次離開黃明記,又要獨個面對創業的艱難,苦不堪言。加上丈夫對她不好,勉強湊合了二三十年,最終以離婚收場。
捱了十多年,始終想家,洛恩決定重返黃明記。沒想到店子已經改朝換代。父親沒跟任何人商量,就把鋪頭轉名給了大弟葉坤,於是弟弟變成了老闆。洛恩起初真有點難以適應這個轉變,但一想到家,又咬緊牙關捱下去。
洛恩就是勤力,每天早上先回店裏打丸,之後開鋪。其間還要打電話叫貨,並且安排員工輪休放假。開鋪之後,企檔煮麵到下午六點。
本來可以放工,但若晚上店裏忙不過來,她又回來幫忙。她其實和母親一樣,是個很緊張生意的人。
就連弟弟葉坤,也禁不住稱讚:「我家姐犀利,人很定性,又有責任感,有她在,甚麼事情都搞掂。」家姐甚麼都搞掂,那弟弟便可以輕鬆了。採訪期間,記者去了黃明記五次,終於有一次見到了黃葉坤。他不經常在店裏,有時候早上回來打一陣丸就走,再就每個月處理一下會計上的事情。當人人認為厚此薄彼時,反而洛恩為弟弟說項:「他很緊張孩子的學業,沒時間到店裏來。」
其實,葉坤也有太太,可以過來幫忙,但他就是不捨得讓老婆來,因為「到這裏來做事,沒幾天就會變成個粗人了」。
黃振福夫婦,每晚都來看望生意,待到凌晨兩點收鋪才回家。
老顧客特地從沙田和將軍澳過來吃肉丸河,很長情。
洛恩的丈夫黃先生,為了支持太太,專誠過來幫手。
小弟黃葉坤,接過父親帥印,成為黃明記的繼承人。
傳統的女兒
幸好洛恩並不孤獨,她在上水賣熟食時,認識了鄰檔賣粉麵的黃先生,二人都經歷過婚姻失敗,彼此慰解,最後再婚結成夫婦,生命有了個支撐。其後,她女兒有次請她參加了一次教會活動,因 着信仰的力量,對生命有了不同的看法,開始重建自己的家庭和人生,而丈夫也和她一樣,更新了自己的生命。「我和阿恩都經歷過婚姻的不幸,能夠遇到對方,重新組織家庭,覺得很感恩。」黃先生說。
但自從洛恩回黃明記後,黃先生發現一天到晚簡直見不到老婆。洛恩從早到晚都在店裏,全年無休,做丈夫的想和她一起吃頓飯都要預約,於是索性婦唱夫隨,每天來黃明記做半日兼職,轉眼有十年了。
兩代潮州女人,都有一個共同念頭,就是維護家庭。
「我以前以為我做事已經夠拼命了,當我看見阿恩做事,覺得自己真是拍馬都追不上。」黃先生笑着說。
有了丈夫的支持,她更加起勁地打理店鋪,只是媽媽對此,卻始終表現出不以為然,也許她覺得身為潮州女人,這就是天職,沒有甚麼值得誇讚吧!反而爸爸黃振福,在訪問尾聲,終於說了一句公道話:「這個女兒的確很幫到手。」
這寥寥十個字,對一個全心全意為家庭的潮州外嫁女來說,總算還了一個公道。但反高潮的,是當事人對於是否還予公道,並不計較。「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計較誰做多做少,我細佬好就是我好。」
都說:施比受更有福。只求付出,毫不計較,那才是潮州女人真本色。
黃明記粥粉麵家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1am– 1am
地址:九龍城啟德道 80號地下
電話: 2716 2929
撰文:王雅雋
攝影:李日進、馮大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