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
麻油雞飯

Health

暖身食養小智慧

2013年01月11日 ~~ 第911期 忽然1周

抵抗寒冬大多數人喜歡圍住火鍋或烤爐蒸熏,汗淋淋一臉紅燥,轟轟烈烈地熱暖一回。但酒酣耳熱,腎最傷不起,偏偏冬天保養最注重「養藏」、補腎陽。其實暖身也像人生一樣,需要一點一滴、由內而外積累打造。所以喜歡在家弄一頓暖身料理,兼顧食養原則,加上捋起衣袖切切洗洗,自製溫馨,身心亦隨之熱暖起來。




註冊中醫
邱穎琳


註冊營養師
盧潔婷

湊米氣


麻油雞是台灣婦女傳統的坐月補身菜,也是冬天家常料理。雞肉能溫中補脾,非常符合中醫說的冬天食養原則。可以做成湯,又可以配糯米飯。冬天暖身貼士營養師最常提的就是多吃澱粉質,打算戒澱粉減肥的人,冬天注定要手凍腳凍。如果嫌糯米難消化,可混入白米適量替代,甚至全用白米也可。麻油,是這味菜的神髓,營造獨特風味之餘,芝麻是很好的鐵質補充品,可補血防手腳冰冷。

材料


雞腿 1隻(斬件)、糯米 2杯、杏鮑菇 80克、薑 2大塊

調味


米酒 1湯匙、糖少許、麻油適量

1糯米先用冷水浸 2小時,然後洗淨瀝乾。菇切成一口大小。薑連皮切片。
2煲滾一鍋水,加進數片薑和酒,然後將雞件放入汆一汆水。
3起鑊,將薑煸香至邊緣微微焦香。加入雞炒勻,再加菇和糯米,並加進適量麻油至每顆米都裹上油。
4以適量鹽和糖調味,可調得稍鹹一點,因為之後會加水蒸,味會變淡。
5加進清水半杯和酒 1杯。水和酒的比例可按喜好調節,但米和水整體比例需為 1:0.7。
6將整鍋材料注進飯煲,按煮糯米程式煮熟,跳掣後視乎水分收乾程度再焗 5-10分鐘便成。





補血行血


黑糖紅棗
桂圓薑母茶

談暖身,中西醫少有口徑一致,就是要行血,加速血液循環。中醫說:「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所以血與氣兼要同時調養。黑糖、紅棗、桂圓加上薑,皆屬溫性,能行血益氣。「熱底」的人常認為此配搭會燥上加火,此茶的確不合燥濕體質的人,但屬熱屬寒只是個大致傾向,隨着年齡、季節、飲食和生活習慣改變,體質亦會變。中醫經驗告訴我們,女生體質大抵還是偏寒,南方女孩頂多夾雜虛火,真正的燥底女生恐怕並不多。 

材料




桂圓 50克、紅棗 15粒、黑糖適量、生薑少許

1鍋內放 1公升水,加進桂圓、紅棗和生薑,水滾後轉小火煨,至紅棗煮爛。
2最後加入黑糖便成。
在辦公室可利用真空杯,注入滾水,加進桂圓、紅棗和薑,貪方便可用乾薑取代生薑,焗 30分鐘,再加進黑糖便可飲用。 

養腎防寒


牛奶紅薯
栗子露

所謂「五臟六腑之陽氣,非腎陽而不能溫養」,故腎陽虛則全身之陽皆虛,各臟腑機能便減弱,代謝降低產熱減少,形成虛寒。紅薯和栗子都有補腎之效,栗子補腎陽,腎陽可溫煦五臟;紅薯補腎陰,使臟腑得滋養。營養師亦指出,栗子和紅薯均含豐富維他命 E,可促進血液循環,提升禦寒能力。 

材料




紅薯 1個、栗子 2顆、薑 1小塊、牛奶 1/2半杯、冰糖適量

1紅薯去皮切塊,然後立即泡清水,否則會變黑。栗子剝殼除衣洗淨。薑拍碎。
2紅薯瀝乾水,與栗子同放鍋內。
3加入薑和冰糖。
4加水,約 2-3碗,蓋過紅薯,中火煮至紅薯酥爛、栗子變軟身。
5加入牛奶,煮滾後熄火。 

暖中健脾


京葱羊肉

按食養原則,冬天保暖就是要補中健脾,吸收得好,來自食物的水穀精微才得以運化輸布全身,化作熱能力量。《本草綱目》說羊肉能暖中補虛,可羊羶不是人人受得了。以前也怕羊羶,不過一次在滿桌濃油赤醬的北方小館,味蕾竟然被騙了!京葱的辛香竟然可以遮蓋羊羶,一口一口吃下去,由一個極端去了另一個極端,欲罷不能。京葱辛辣的味道亦有助刺激新陳代謝,產生熱力,有助保暖。 

材料


羊肉 200克、京葱 150克、蒜 2粒、薑適量

醃料


紹酒 1湯匙、生粉 1/2湯匙、鹽 1/4茶匙、糖 1/4茶匙、胡椒粉少許、麻油少許

1羊肉以醃料醃 30分鐘。
2京葱切段、薑切絲、蒜拍扁。
3燒熱鍋,爆香薑絲、蒜。
4加入羊肉炒至 8成熟。
5加進京葱炒勻。
6沿鑊邊灒入紹酒即成。





冬天養生之道


冬天養生之道在於「養藏」,看看大自然就明白,冬天小動物都減少活動,甚至冬眠,養精蓄銳。現代人忽略四季對身體影響,易病、早衰皆由此起。想安然過冬就要順應自然規律。

●早睡晚起
大自然其實每天都暗示明示,冬天黑得快,就是提醒人要早點休息,減少應酬。早上睡到太陽升高則有利吸納陽氣。
●運動不過量
冬天主收藏,所以不宜過量運動致大汗淋漓。汗孔張開反而易感風寒。
●泡腳曬太陽
吸收陽氣是冬天要務,多曬太陽和泡腳都有助暖身行血。足底因分布着 60多個穴位與臟腑器官相連,所以泡腳兼可紓經活絡,改善機能。
●頭腳要暖
頭和腳板是散熱最快的部位,注重保暖有助禦寒。穿衣亦忌太緊身,以免妨礙血液循環。

養腎健脾保健穴


冬天着重養腎健脾,食療以外,可按穴輔助。合谷(手虎口凹陷處)、魚際(拇指對下「雞髀位」)可補腎陽;豐隆(小腿「上五吋下五吋」脛骨外緣)可健脾;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更是養腎健脾的保健穴。







撰文:黃文英
攝影:周義安
資料:來源:邱穎琳中醫師、菲力偉營養師盧潔婷( http://www.phillip-wain.com.h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