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祝健中
第壹流
混過去是好東西
2012年08月02日 ~~ 第1169期 香港《壹周刊》
一班同事開會,處理近期出現的問題,你一句,我一句,大家嘗試找出解決方法,但所謂解決方法彷彿製造更多問題。事情總是不夠完美,環境總是不夠穩定,開會開到尾聲,散會時結論是無結論。這個會議是否浪費時間?
近期很多事勾起我任職傳媒時期的回憶。我記得當年有一次我接受報章訪問,我說了企管人不大敢說出口的八字真言:「見步行步,見招拆招」,上司看後有微言,嫌我自暴欠缺掌握形勢的能力,滅自己及公司威風。當時我沒有反駁,只怪責自己,因為我真的不懂怎樣以一招解決所有難題。假如今日再遇這情景,我會充滿自信地反駁上司:「見步行步,見招拆招」是此時最正確的策略。這些年我沒有增添解決難題的能力,但我增添了自信。
同樣地,無結論的會議不等於浪費時間。一班人認真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使得不到結論,但很有可能為日後解決問題做了前期工作,事情發展下去,這班人或會想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法,而根據的論點來自這個會議的討論。
近期流行一個四字詞語:「齊齊整整」,司局長宣誓要齊齊整整,開會、影相、食飯要齊齊整整,我又發揮包拗頸本能,為什麼要齊齊整整?不齊整有什麼不妥?在書本理論上,這世界很齊整,但現實世界複雜兼多變,不如意事情總是在最不想它出現時出現。又回到開會的情況,我們一定努力想找出黑白分明的解決方法,但問題可能困難至沒有這麼齊整的答案。
我不時聽到打工族埋怨,內容多是關於上司指令不夠清晰、公司方向不夠清晰……每聽到這些怨言,我總想插嘴:世事就是不清晰,都這麼清晰的話,可能不需要閣下存在。話到口邊收回,生活在齊整的世界有它的好處,因為齊整令人有舒服感覺。
現實生活中,解決方法可能就是「見步行步,見招拆招」,但哈佛商學院、經濟大師、《 10分鐘經理》企管書等不會這樣教人,他們對每件事總有齊整的解決方法。管理企業,甚至做人處世,我較喜歡創業者的心得,這些人不相信齊整,不祈求清晰,他們字典中,最常出現的詞語,是混過去( Muddling through)。
在創業者的世界,有壞人、有蠢人、有最後一分鐘才落單的客戶、有騙人不眨眼的供應商、有練精學懶的員工,他們接受世界很複雜。創業者沒有一本營商手冊,需要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不管前景怎混濁,都會向前行,行得一步就一步。創業者是生存者,問題的答案永遠是「看情況」,或者他們會奸笑反問:「你想答案是什 麽?」。對於創業者,向後退、「五時花六時變」、認衰、樣衰,通通是等閒事,所謂勝仗可能是一連串的慘勝和險勝,而不是齊齊整整的光榮勝仗。
政府永遠不適宜做生意,因為官員不能接受混過去,或準確一點,官員不能接受明刀明槍的混過去。官員相信制度和規例,不喜歡不確定,所有事情都齊齊整整,方便向公眾交代。政府做生意不濟,原因是性格決定了結果,在黑白不分明的世界,政府硬要清晰和穩定,這是不可能的配搭,注定失敗。
很多企業偏離開始時的商業模式,發展過程中因應市場改變而不停變,變至找到一條成功方程式,而公司面貌可能變至面目全非。要齊整、要清晰、要從一而終,李嘉誠今日從事塑膠工業,蘋果賣個人電腦。沒把握的勝仗打不打?對於某些人,所有仗都沒把握,但會打,心裡想,或者環境會變至有把握,或者慢慢找到辦法可以混過去。與其坐着不動,等整齊的解決方法,等轟烈的勝利,不如接受混過去是好東西。
混過去代表自信,大聲指「混過去是好東西」的人是有自信的人。有自信的人接受這刻不清晰,眼前所有解決方法都不夠齊整,在動態環境中,這些人勇於作出妥協,不理書本和傳統,因為他們相信環境的自然狀態是混亂。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