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醫療

 

九十年代末標靶藥面世,針對癌細胞獨特的因子和受體,為癌症患者帶來轉機;最新研究顯示,標靶藥不單針對癌症,還可對付以往成因不明、無藥可救的奇難雜症,最新例子是殺傷力強勁的原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簡稱IPF)。 IPF患者因肺組織不斷結痂,逐漸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一般在病發兩年半至三年半內,便因呼吸衰竭致死。

 
「我每日早上或黃昏,都會急步行一小時,這個習慣已維持十幾年。」七十六歲的區伯,十五年前患上心律不正後便開始每日急步行,目的是強身健心,身體一直維持在上佳狀態。

蠶食肺功能
今年初,區伯發覺急步行時氣喘,被迫減慢步速,「做運動氣喘本來好正常,但我氣喘情況比以前厲害,要減慢速度甚至停低,最擔心是心臟病惡化。」覆診時他將情況告知醫生,醫生最初懷疑是心臟病惡化,但聽肺卻發現有好多雜聲,因此將區伯轉介至呼吸系統科,經過X光檢查、電腦掃描和肺功能測試後,證實他患上原發性肺纖維化(IPF)。肺纖維化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副作用、接觸化學物品等引致的屬於繼發性,可針對致病原因控制病情;而其他找不到發病原因的則屬原發性。 X光顯示,區伯的肺部明顯萎縮,代表肺容量及功能下降,氧分輸送減少,所以運動時會氣喘。「無辦法,醫生話無藥可醫。」區伯無奈地說,他從未聽過這個疾病,既然無藥可醫,唯有八星期覆診一次,監察肺功能。「IPF多數發生在六十歲以上較年長的病人身上,臨床最常見的病徵是持續幾星期至幾個月乾咳、氣喘,患者平均存活期只有兩、三年。」港大醫學院胸肺內科臨床助理教授何重文指出,香港未有正式統計IPF患者人數,粗略估計目前各公立醫院的胸肺科都有十至二十名累積病例。「由於IPF早期病徵與一般呼吸系統疾病相似,所以容易被醫生和病人所忽視,病人數目極可能被低估。」根據英國的統計,每年有超過五千宗新症,死亡人數約四千。 IPF雖不常見,但至今未有有效治療方法,病情發展至中後期時,肺功能逐漸喪失,患者活動會因缺氧而受到極大限制,生活質素大受影響。

IPF襲肺
肺纖維化是指肺組織結痂,令肺容量縮小,影響氧分傳送;IPF早期病徵為乾咳、氣喘、容易疲倦,當纖維化加劇,肺功能進一步被蠶食,連簡單行路、說話、進食都受影響,需要氧氣治療,最終併發肺炎及心肺疾病,或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IPF成因不明,不過近年醫學界對IPF有新認識,剛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歐洲呼吸學會(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簡稱ERS)2011年度會議上,德國University of Giessen Lung Centre教授Andreas Günther指出,過去以為IPF是由免疫系統失衡,導致發炎而出現纖維化,曾建議用類固醇抑制炎症,可惜療效並不顯著,更令患者容易受到感染,引起極大爭議。隨細胞分子學迅速發展,科學家發現IPF並非炎症,而是細胞內負責傳遞訊息的受體異常活躍,不停製造纖維細胞,導致肺纖維化。

針對活躍壞分子
每粒細胞都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生長因子或受體,它們互相影響,形成龐大的訊息網絡,控制細胞的成長和分裂;但當其中一個因子或受體過度活躍,便會令細胞失控,形成腫瘤,而被稱為「神奇導彈」的標靶治療,就是針對失常因子或受體,卻不會波及正常細胞。科學家深入研究細胞內的分子活動,發現好多疾病的因子或受體都有近似表現,當這些因子或受體出現在不同器官或細胞,就會演變成不同疾病。其中一種正進行臨床研究的新標靶藥,能同時針對三種活躍於肺癌、卵巢癌、腎癌、肝癌及大腸癌的因子和受體,這三種因子和受體亦在IPF的細胞中找到,所以研究員嘗試將新標靶藥用作治療IPF。

標靶發功
標靶藥主要分為兩大類:
1 單克隆抗體(簡稱MAb),專責攻擊癌細胞表面標記。
2 酪胺酸激㩗抑制劑(簡稱TKI),專責阻截癌細胞內訊息傳遞。
兩者目標一致,主要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分裂、抑遏新生血管,或促使癌細胞凋亡。


研究中的新標靶藥屬新一代TKI,暫未有註冊藥名(化學代號為BIBF1120),可同時阻截三種不同的失常因子和受體,除了抑制肺癌、卵巢癌、腎癌、肝癌外,還可減慢IPF導致肺功能下降的速度。

新標靶研究
結果剛在上月底刊登於醫學界權威雜誌《新英倫醫學期刊》,報告指出新標靶藥可以減慢IPF的惡化速度;研究由意大利University of Modena & Reggio Emilia醫學博士Luca Richeldi負責,在全球25個國家招募了432名IPF病人,參與為期十二個月的第二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與接受安慰劑的病人比較,新藥可以減慢肺功能下降速度,急性氣喘發作的次數亦較少,病人的生活質素提升,不過,由於研究時間只有一年,仍未能確定新藥可否延長患者壽命。治療最明顯的副作用是腹瀉,超過一半病人在用藥一年內出現一次或以上腹瀉,但衡量藥物的效果,Luca Richeldi認為副作用可以接受,「現正展開第三期臨床研究,在全球25個國家招募近千名病人參與,估計將於2014年完成。」何重文醫生亦認為,IPF目前沒有有效治療方法,上述研究提供了新治療方向,期待第三期研究結果,可以進一步確定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

藥研四部曲
新藥研究必須經過四個階段臨床測試,確保其安全性和療效,如可在第三階段取得正面成果,藥物就會申請註冊,推出市場。 第一階段 •20至80名健康人士或病人 •觀察人體對藥物有否不良反應及找出合適劑量第二階段 •30至數百名病人 •確定藥物是否有治療效果及其副作用第三階段 •數百至數千名病人 •比較新藥與常規藥物的治療效果第四階段 •數百至數千名病人 •進一步研究藥物長遠的療效和安全性

醒你
英國和美國的IPF患者人數均有上升趨勢,主要因為人口老化,加上醫學界於十年前清晰確立IPF的診斷準則,有助確診。 港大醫學院何重文教授正展開一項研究,利用正電子掃描檢查IPF病人肺部纖維細胞的活躍程度,查證纖維細胞活躍度與IPF惡化速度是否有直接關係。 ####


新一代標靶藥,不單可以對付癌分子,亦有效抑制過度活躍的纖維細胞,減慢IPF惡化速度。Model: King Chiu / HK Genesis


曾任蘭桂坊協會總監的陳藹慈,○七年證實患上IPF,○九年五月病情惡化,短短兩年便被IPF奪去性命。


IPF令肺泡收縮,港大醫學院胸肺內科臨床助理教授何重文展示病人的肺部X光片,指出IPF患者的肺部明顯收窄。


歐洲呼吸學會2011年度會議,聚集各地呼吸系統科專家交流最新研究資訊,除了熱門的肺癌、慢阻性肺病、哮喘外,IPF亦是今年其中一個焦點。


肺片顯示,區伯的肺部明顯萎縮,只剩下三分二(虛線顯示正常肺部)。


從電腦掃描看見肺部的橫切面,纖維化令肺氣泡壁膜增厚,電腦掃描就會顯示出肺部呈蜂巢狀(虛線內)。


IPF病情發展至中後期,肺功能下降,病人需要接受氧氣治療。


研究以新標靶藥治療IPF的醫學博士Luca Richeldi指出,治療原理是阻截令細胞纖維化的因子和受體,減慢惡化速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