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着手保存本港一些日漸消失的民間傳統文化,民政事務局正委託大學進行全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初步列出 63個項目,包括舞龍、舞獅、盆菜、凉茶、打小人、養雞及養豬等,實地收集及紀錄有關資料,預計普查明年上半年完成。議員批評,不少傳統文化都因缺乏協助而瀕臨失傳,政府應提供更實際的協助。記者:麥志榮

負責進行調查的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初步列出 63項建議普查項目,包括民間音樂客家山歌及潮州音樂、粵劇、舞獅舞龍、春秋二祭、太平清醮、盂蘭勝會、天后誕、端午節、舞火龍、打小人、凉茶、跌打、盆菜、龍鬚糖、蝦膏、花燈花牌紮作、雨傘製作、養雞及養豬等。

項目失傳前應予協助 放大圖片
盆菜

盆菜

中心會派員到全港 18區,透過文獻、實地考察和訪問口述歷史等方式,搜集各類文化和活動的資料,包括由擁有實地研究經驗的研究人員進行訪問、觀察及拍攝記錄活動的過程。中心亦會尋找認識有關項目的人士進行訪問,以了解該項目的歷史沿革、內容形式、傳承人的履歷等。預計普查明年上半年完成後,會將名單交給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審定及研究如何保存。民政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賴黃淑嫻表示,普查完成後所搜集的資料,會成立持續更新的資料庫,供市民查閱。立法會議員要求政府在項目及傳統失傳前,應提供更多協助,而非只顧把項目申請成為文化遺產。有議員舉例說,大坑舞火龍近年開始缺乏男丁參與,再繼續舉行有困難,政府卻無任何協助。養豬亦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見證了本港養豬業由盛至衰的豬農卻預言,養豬最終會在香港消失。曾在新界養豬幾十年的梁植指出,他 50年代開始養豬,由只有兩隻到最多有 2萬隻,當年政府擔心內地豬供應不穩定,曾大力鼓勵農戶養豬,「香港養嘅豬直接去屠房,比內地豬長途跋涉運嚟,新鮮好味好多」。但近年由於養豬引起污染,政府變為不鼓勵,補錢換取豬農停業,他也在幾年前停業。現時本港養豬戶只餘 40多戶,比高峯時少了一半有多,面對內地低成本競爭,恐怕難逃式微的命運。

部份非物質文化遺產 放大圖片
養雞及養豬

養雞及養豬

客家山歌、潮州音樂、粵劇、舞獅舞龍、太平清醮、盂蘭勝會、端午節、舞火龍、凉茶、跌打、盆菜、龍鬚糖、蝦膏、花燈紮作、養雞及養豬資料來源:民政事務局


舞龍舞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