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湯浸菜,不始自今日。
上世紀60年代初,特級校對在他的《食經》第九集內,有一則「雞汁油菜」的故事:說到「當時一位精於吃的巨紳,一次他的兒子從南洋回港,吃到巨紳廚子所炒的油菜,大為激賞。到下一頓飯時,叫廚師再做炒油菜,廚師當然奉命惟謹,但這位公子爺根本不曉得這一碟油菜的作料所值幾何。


「原來這一碟炒菜用了五斤嫩菜薳,選出最嫩的部分約一斤,洗淨後以滾水(原文要加鹼水,但我認為絕不需要)拖過(即是過冷河),再以兩隻雞之汁慢火將菜薳煨至吸夠雞汁的鮮味,然後用紅鑊將菜薳炒過。特級校對覺得這一碟油菜當然夠嫩夠鮮,惟以時論值,這碟油菜,應值若干?該巨紳精於吃,由此可見,但這種吃法是不足為訓的,尤其是白領階級之流。」
我們香港人都知道近年在家外很難吃到一碟炒油菜。油菜雖然夠嫩,但都不是炒的,廚子大都先把菜過了冷河再回鑊炒熱。為了可少用油,符合健康要求,這些年頭便多了所謂「浸菜」。
浸菜本來是頗簡單的烹調工序,菜固然要嫩,只需用少量油,爆香一瓣蒜,加入上湯和大頭菜絲,湯一燒開便投下菜薳,加點糖和酒,煮至軟腍便可上碟。酒家樓也樂於做這種浸菜:一來上湯是日常必備的;二來可以賣得較高的價錢。浸菜不限於一種,四時都有可浸的菜,因此風行了這麼多年。


原始的浸菜在食客要求多變的時代,除上湯外,便有配料的產生。起初加些火腿絲,已十分令人滿意,絲絲鹹香的金華腿,的確是畫龍點睛。但在強烈的競爭下,各出奇謀,浸菜的配料日新月異:最近我吃過有上湯竹笙浸的菜;也有野菌浸的菜;草菇冬菇和培養菌浸的菜,失去了原始的意義。
家庭下廚人不求花巧,家常飯餐最便捷是用油、糖、水「淥」菜,上桌時可隨人喜愛下些蠔油或頂上頭抽,各適其適。若是宴客,可以講究些,用上湯浸了菜,還可以在菜面加配料。我喜歡用竹笙和松茸,有時加些黃耳,都是十分精緻的。竹笙和黃耳都應先用上湯煨過。松茸本身有香味和鮮味,使浸菜的上湯味更雋永。
珧柱也是上佳的配料。我曾用蒜子珧柱浸春菊,效果甚佳。夏天用這方法來浸嫩莧菜,比生炒的莧菜還要適口。十多年前我在酒家吃過金銀蛋上湯浸菠菜,是浸菜上加鹹蛋和皮蛋,口感很有趣。


不由你不信,有一種菜真是浸不得,那便是豆苗。就算用上最精緻的豆胚,浸起來混不是味兒,豆胚非得生煸不可。 
做浸菜的時機最好是做完白浸雞後,用浸雞的湯來浸菜,因為浸菜是家常菜式,不必為此而另熬一鍋上湯。當然,家中常備正統上湯是食家所為,今天香港的步伐太急速了,普羅大眾也想省點時間,不含味精的史雲生罐頭清雞湯也可以代用的,再簡約一點。

野菌上湯浸油菜
數十年前的油菜.起碼要用數斤才能得到一碟只有三寸長的的菜薳。今時的油菜,種類不多,條條勻稱,肥美飽滿,菜味甚濃,全條可用。北京遠途運來的比較纖小,另有口感和菜味。

材料
竹笙︰5條
冰乾松茸︰5塊
黃耳︰5朵
雞湯︰1/2杯
油︰1茶匙
糖︰1/2茶匙
紹酒︰2茶匙
鹽︰少許
即食宣威火腿︰1小包
油菜芯︰900克
油︰2茶匙
雞湯/罐頭雞湯︰2杯
鹽︰約1/4茶匙
蒜︰1瓣,拍扁為兩半

準備
1. 竹笙浸透,汆水5分鐘(1),在水下沖淨,剪去頂,以鹽抓洗,剪開(2),再用鹽擦去內裏的潺,沖淨後排在廚紙上吸乾水分(3)。
2. 黃耳浸透後剪去硬蒂。
3. 冰乾松茸以開水僅浸過面。
4. 油菜撕去第一莢,改去底部少許,摘去菜花,留約10厘米長的菜薳(4)。
5. 火腿切細絲備用(5)。

浸法
1. 置中式易潔鑊於中火上,下油1茶匙爆香半瓣蒜,加入配料(6),並下雞湯1/2杯,煮至收乾便下少許鹽調味(7),灒酒,鏟出。
2. 洗淨鑊,下油2茶匙,爆香餘下1/2瓣蒜,加入雞湯2杯、些許糖和酒,煮至湯開時放下油菜(8),大火煮至油菜色呈翠綠(9),至於油菜之軟度則隨人喜好。
3. 野生菌配料放回油菜上(10),再把湯燒開,加鹽(如用罐頭雞湯,則不用下鹽)。
4. 供食時先排油菜在盤上,上置配料,淋下上湯,撒上火腿絲。

江獻珠來頭
上世紀初食壇名人江太史之孫女,經典的太史蛇羹便是源於江家。
江女士自小吃盡考究之食物,由此練成一張懂吃的嘴。
成年後經自學煮得一手好菜,又撰寫中、英文之食譜,著作有《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古法粵菜新譜》等。


準備時間︰40分鐘
費用︰約60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