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UP

新式教學

2012年10月04日 ~~ 第1178期 香港《壹周刊》

科技融入校園,搞電腦室、全校裝 Wi-Fi,動作多多,不過硬件是其次,點應用先最重要。講到尾,無非為吸引班學生學習。近期中大同港大將流動元素結合教學,學生上堂名正言順拎住手機或 tablet答問題,十足玩緊「匯應通」,連舉手都慳番,甚至全班齊齊 share美術功課,公投俾分。


開學僅兩個禮拜,李教授已用過幾次 uReply,仲話之後都會繼續用。

「用手機經 Wi-Fi或流動網絡輸入投影幕上面 嘅網址,然後入你個名。」在中大任教的生物醫學學院一級導師李潔瑩教授,正在電腦上設定選擇題,準備叫學生作答。不過同學毋須舉手,因李教授正以中大( http://www.cuhk.edu.hk)上月初推出的 uReply教學系統發問,答問題用手機就得,答案會自動顯示在教師的電腦上,「以前上堂,個個十問九唔應,今個學期轉用新系統,學生覺得有新意,又唔使擔心如果答錯問題會好瘀,所以反應變得踴躍。」李教授話學生反應冷淡,連記者都 feel到,上堂前李教授三番四次叫同學靠前坐,無一個肯郁,難為李教授用 uReply之餘,上生物堂時為令學生體驗味覺,仲要買糖買零食派俾同學食,教大學生都要搞花臣,認真用心良苦。
「未必個個同學有流動上網裝置,所以會分組答問題,令所有人都可以參與。」不擔心學生用手機實情是玩緊 WhatsApp( http://www.whatsapp.com)、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李教授無奈話只可以靠學生自律,「就算無 uReply,佢要上堂玩手機都冇計。」 

掌握進度


講到 uReply,李教授讚不絕口,「好易用,學生毋須搞複雜設定,手機、 tablet,甚至 notebook,開到 browser就用得。」而且多了學生參與,更易掌握學習進度,「如果好多人答錯,即係好多同學未明,就要重頭再講。」


教師可決定是否顯示學生所揀答案,而右方就睇到參與人數。


uReply有 iOS專用 app,可直接輸入資料, Android及其他裝置就須用瀏覽器登入。

原理解說


uReply系統的運作原理,是教師只須在連接到系統伺服器的電腦上輸入課堂編號,製作一個網址,這個網址代表一個虛擬班房,學生就於手機或上網裝置登入網址,從而睇到教師的問題並作答,答案會即時傳到教師的電腦,再投影上課室的投影幕,全班幾多人識答,一睇就知。
系統概念來自外國專上學院早已採用的 clicker手提投票系統,中大學能提升研究中心副教授藍澧銓說三年前已著手研究 clicker,「傳統 clicker得幾個掣,只可以做選擇題,所以研究並改良成手機版,可以輸入文字答案,夠彈性。」藍教授指問題及答案都會儲存在伺服器,就算學生上堂時遊魂,都可隨時翻睇。


劉同學(食品及營養科學系二年級)
好用又好玩,過程又簡單,毋須設定一大輪先用到。


貝同學(生物化學系二年級)
同老師多了互動,好過以前齋坐,悶到幾乎瞓着。

大學最愛


Clicker得幾個掣,只可回答簡單問題。

專供課堂上使用的 clicker手提投票系統,早在九十年代中出現,研究指出可令怕醜學生踴躍投入答問題,據統計有近二百萬大學生使用,當中更包括英國哈佛、美國加州大學等。不過傳統 clicker操作麻煩,使用時須派發及收回,加重教師工作量及浪費時間,所以用手機或 tablet變身做 clicker,效率大增。 

立體教法


不單大學積極搞「科研」,教科書出版商亦利用 Augmented Reality( http://en.wikipedia.org/wiki/Augmented_reality)(增強實景)技術,將悶爆教材變得生動,例如打開數學書,望住四角錐體、三角柱體……仲要諗埋有幾多個切割面、支撐點,聽見都悶,但將相關 AR卡對住電腦 webcam,電腦屏幕就會顯示各種立體圖形, 㩒個掣,仲可以顯示支撐點、切割面等,更易入腦。大眾電子教學高級經理黃一樂表示,採用美國 Total Immersion( http://www.t-immersion.com)研發的 AR技術,「 AR卡製造方便,甚至影印完系統都可以認到,仲可以應用到其他科目,例如科學,顯示火、水等較難在課室展示的物品。」現時只造好數學科教材,並派發到數間小學做試點,仲未有正式推出日期。


將 AR卡對住 webcam,屏幕就會顯示立體圖形,學生更易明白。


可以在 AR卡上加入「虛擬按鈕」,隨時轉睇紙樣、橫切面,毋須教師整一大堆立體教材。

雲端課室


學生的「大作」即時傳上伺服器,並自動推送至教師的電腦。

用科技教書,好處是毋須坐定定,沙田保良局朱正賢小學搞流動課室,學校四圍貼滿 QR code( http://en.wikipedia.org/wiki/QR_code),學生用 iPad掃描 QR code,就睇到下一個行動或問題;玩完遊蹤,又可以用 iPad( http://www.apple.com/hk/ipad)上數碼美術堂,學生畫完畫,其他同學就即時睇到,甚至互相評分。「以前美術堂,要派畫紙又要整顏料,之後要去洗乾淨畫筆;收齊學生作品後仲要逐張俾分,好冇效率。」不過負責學校資訊科技的李志成老師話,目前學校只有約四十部 iPad,每次只夠一班用,要等到年底政府撥款,先可以再買更多 iPad。 

其實學校所用的是港大去年底推出的 iClass系統,資料以雲端儲存,集畫畫、文字、電子書及 QR code功能,負責開發 iClass的港大工程學院助理院長霍偉棟教授表示, iClass強調即時互動,「學生寫文字、畫畫,都會即時經雲端傳送到教師嘅電腦或 iPad上,教師可以馬上評分,學生之間亦可互寫評語, iPad操作直接,用手指就得,比 notebook更適合畫畫。」霍教授指電子教學推行多年,以往學校雖然同樣將教材儲存在伺服器上,供學生登入下載檔案及交功課,但只可說是一個平台,缺乏即時互動功能,「 iClass為教學應用而設,特別注重評分及即時互動功能,而且介面簡單,學生一睇就識用。」


iClass不單可以用來寫字及畫畫,更加入 QR code及電子書等功能。


全班學生的作品都可以互傳,進行集體評分或寫評語。

體感玩樂




微軟新推出的體感遊戲亦主張 playful learning,用 Kinect( http://www.xbox.com/zh-HK/Kinect)配合 National Geographic(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推出的《 Kinect Nat Geo TV》,於熊、貓頭鷹、狼及山羊四種動物生活影片中加插體感遊戲,例如學熊在河邊捉魚,藉此認識動物的生活習慣,好過齋睇片。
對於年紀較細的小朋友,未必有興趣望住熊、狼,亦可試用《芝麻街》( http://www.sesamestreet.org)一眾角色,吸引小朋友目光,《 Kinect Sesame Street TV》將上年九月播放的第四十二季內容,轉變成三十幾個小遊戲,例如利用體感數數目、學習英文字母等,郁埋手腳學習,小朋友更鍾意玩。 

facebook群組創立




NEXT 3.0除了繼續搜羅最新產品同潮流玩意,更特別開設 Facebook群組,提供互聯網世界精彩新聞同產品情報。只要在 Facebook以「 NEXT 3.0」為關鍵詞搜尋,或以手機的「 QR code」 app掃描就搵到,而且全日更新,想睇更多新資訊,就要即刻加入。 

text:劉耀祥
photo:許朝暉、吳卓凡、吳超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