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A股,自己多選擇敬而遠之。

心理學上,有所謂「銘印」作用(Imprinting),決定了不少投資者的命運:小鴨出生,張開雙眼,眼見不論鴨、人、甚至死物,就會認定為己母,然後相隨不斷,亦步亦趨。同一原理,投資者出道時,賺大錢的第一役,也會在潛意識中,留下印記。據傳奇交易員Richard Dennis的觀察,第一場勝仗來自造好,多終身造好不造淡,反之亦然。例如一九七三年,大豆瘋漲,落場也好,旁觀也好,由於升幅實太驚人,六個月內由400美元升到1,290美元,終身只願當大豆好友。眾港人對滙豐(5)、內銀股之集體癡迷,或源於此。

○六至○七年,上證由1,000點升到6,000點,也應該在不少港人心中,造成不可磨滅的「A股牛銘印」。定時定候,例必收到讀者問題,共商長揸A股博發達大計。怎料金融海嘯後,恒指最高竟能反彈至25,000,若再升多約三成,便能破○七年32,000的前高點。而上證離當年6,320點的頂峰,反彈只在半山腰……事實上,二○一○年A50(2823)回報為負13.7%,難言理想。

通脹不滅不罷休

去年底以來,央行屢加存款準備金率,市場仍心存幻想,收緊銀根,會是雷聲大、雨點小。但近日國內信貸市場,已出現異常情況: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簡稱Shibor),短息大幅高於長息,利息曲線上下顛倒,意味短期銀根,極為緊張。

個人認為,通脹一日未被降伏,抽緊銀根,勢在必行。陶冬先生曾言,中國經濟增長近10%、5%的通脹率,並非不可接受。但中央對通脹高企,極為敏感,源於政治因素,多於經濟因素。建國以來,社會動盪,管治危機,多與通脹有關。八十年代的歷史,決策者未敢或忘。中央舞動存款準備金、利率、價格管制三大神鞭——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不鞭爆通脹,勢難罷手。

股價等於每股盈利(EPS)乘以市盈率(P/E)。正如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所言:「貨幣至於股市,就像氧氣至於呼吸。」息口向上,價格管制帶來的政策風險,會壓抑大市整體市盈率。無水,難升,壓P/E。

成本上升盈利受壓

P/E受壓,唯寄望盈利上升。但盈利增長,阻力不輕。薪水上升,最為易明:法定最低工資提升、富士康(2038)連跳後的加薪潮、沿海地區勞工短缺,大利打工仔,卻深損企業盈利。就算畀得起錢,留人、招兵,亦非易事。擴張生意,制肘益多。此外,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去半年來,油價升了兩成、銅價升了六成、棉花倍漲,要如《天龍八部》南慕容般,賣家將成本全數「斗轉星移」到買家,談何容易?物貴,挫商,壓盈利。

現時長倉A股,硬接「阿爺」神鞭,硬食成本上漲,應為勞而少功之舉。慶幸身為港人,能夠自選戰地,環球實戰。「知可以戰與不可戰者勝」,不如順勢避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