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古怪事天天發生,真真假假,大部分財技動作我已沒興趣深入了解。不過最近一個令人費解的企業行動牽涉一間行事正派的藍籌公司,我想知多一點,我說的是今年1月太古(0019)分拆太古地產(1972)上市。


2010年中,太古曾計劃分拆太古地產,集資逾200億元,做了一大輪功夫,只欠最後一腳,但太古在最後關頭宣布擱置上市,當時提出理由是,對定價不滿意,太古不願賤賣。那時市況不壞,有其他大型企業成功上市,太古之解釋有點牽強。今次捲土重來,上市形式不同了,太古以介紹形式分拆,不牽涉集資,把太古地產股份分派予太古股東。太古地產上市後,太古仍持83%權益,10%派予太古公眾股東,7%派予太古大股東凱瑟克家族。即是說,太古地產上市沒集資,是紙上動作,由一間上市公司變了兩間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進行分拆,主要有四個原因:一、市場不懂分拆或誤解了公司的真正價值。以和黃(0013)為例子,市場不時傳和黃計劃分拆赫斯基石油獨立上市,原因是和黃是綜合性企業,估值跟資產值經常出現大折讓,赫斯基作為一間獨立能源公司,或可吸引到更多對資源有興趣的投資者。赫斯基的估值埋藏在和黃眾多資產之中,可能是被低估了,分拆上市,可釋放赫斯基的估值。二、獨立融資。這個原因跟第一個有關,又以和黃和赫斯基為例子,赫斯基或者有個別融資需要,作為獨立上市公司,可在股票和債務市場提升知名度,減低融資成本。三、有需要從母公司剝離。最經典的例子是上世紀末美國綜合食品集團把煙草業務分拆上市,不少投資者因道德理由,不能或不願投資煙草業務,把煙草業務分拆上市,可把業務分清楚,由投資者自行選擇。


四、離離合合。綜合企業講潮流,一時流行,一時不流行,流行的時候管理層大談協同效應,一加一等於三,不同業務互相扶持,不流行的時候改口簡約是美。把分拆太古地產的個案套進以上四個例子,好像格格不入。太古一向是備受投資者擁戴的優質藍籌,估值之高是綜合企業之冠,股價相對資產值折讓不高。太古地產埋藏在太古之中,估值隨時有賺冇蝕,分拆之後能獲取更高估值的原因不大站得住腳。高盛剛剛為太古地產做了一份三十頁紙的研究報告,巨細無遺地分析太古地產的前景,投資級別是中性(Neutral),即係無意見。太古地產逾七成收入來自香港的收租和酒店業務,穩陣過穩陣,地產發展項目不多,大部分是現有項目的延伸,內地佔收入不足兩成,驚喜和風險同是有限。報告刊出當日太古地產股價是19.3元,高盛的一年目標價是20元,這種投行報告真搞笑,明顯的是分析員不大願意下注,一定要寫又不知怎寫,唯有寫完等於無寫。


作為太古旗下其中一項業務,我看不到太古地產有什麼蝕底的地方;換句話說,太古地產作為一間獨立上市公司,沒有明顯的新增好處。太古的形象一向非常好,太古地產旗下的商廈、商場、酒店管理可能是香港地產商中管理得最出色,市民清楚看得到,不存在價值被隱藏的問題。太古地產可獨立融資這理由也不大成立,太古地產大型發展項目不多,融資需要有限,況且以太古的實力,銀行爭住借錢。講來講去,太古為什麼要分拆?太古並不是慣玩財技的公司,管理層偏向保守,這麼大的動作不會是貪得意,必有後着。以太古的正派作風,後着不似是一些騙小股東的行為,我傾向相信這是太古大股東凱瑟克家族的財務安排。


太古地產市值1100億元,凱瑟克家族直接持股市值近100億元,把這部分在市場出售,可套現可觀金額,但不影響太古持股,也不會被市場視為看淡太古地產前景。相反,太古不分拆太古地產,凱瑟克家族想套現,唯有出售太古股份,形象上不討好。這一招以介紹形式分拆上市,為凱瑟克家族製造有體面的套現機會。太古多年來沒有大舉投資中港地產,可能反映了凱瑟克家族對中港地產業務長遠的看法。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