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酷熱,汗水流個不停,一不小心便有中暑危機。要預防中暑,人人各師各法,營養師教大家自製冬瓜食譜,貪其水分充足;中醫師則提供解暑湯水,清熱祛濕。中西合璧雙管齊下,自能安然抗暑熱。



所謂中暑是指身體受炎熱天氣的影響而出現的不適狀況,最常見的就是出汗過多,若未能及時補充水分,可能引致頭暈、食欲不振等問題,如情況嚴重更有可能影響心臟及血管功能。



缺水影響血液循環

身心營養顧問註冊營養師劉立儀(Priscilla)指,水分有調節體溫的作用,在暑熱天時身體透過排汗來降溫,然而不及時補充水分,就容易有中暑危險。「身體每日都會有水分流失,簡單如呼吸等動作都會消耗水分,夏天流汗多故流失情況就更嚴重。假若缺水,人的血液循環就會減慢,繼而感到疲倦、精神不足,短時間缺水不會構成生命危險,但卻會增加中暑機會。」



如想避免中暑,當然是飲用足夠清水,不過假如已經在戶外活動一段時間,想即時回復體力,最佳方法就是喝帶有糖分的飲料,Priscilla說:「喝飲品是最快回復體力的方法,而豆漿、果汁等帶少量糖分的飲品就最適合,甚至電解質飲品亦可,至於茶類有利尿作用,想補充水分就不宜喝太多,而一般情況下喝清水或檸檬水已經足夠。」由於瓜果類食物如西瓜、冬瓜等水分補足,遠較其他食物更「補水」,所以大熱天時不妨多用瓜果入饌,美味又有益。



暑濕引致感冒發燒

至於從中醫角度分析,天氣太熱也可成病,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臨床導師林冠傑表示:「夏天容易中暑,尤其是處於長夏,即六至八月特別酷熱的日子,假如出現容易疲倦、怕凍、口乾、口渴、小便呈黃等情況,已是中暑的徵狀。其實這亦與濕有關,暑天會經常出汗,但同時又常出入冷氣地方,致令風邪入侵,傷肝津液,導致感冒發燒。其次,天氣熱大家都比平日喝更多水,不過灌水太多就會使脾胃不佳,水濕內停,影響外疲,因而經常肢體疲倦。此外,夏天正值生機蓬勃的時節,不少人都會特別晚睡,時常捱夜,如再加上煙酒過多,更會心情煩躁,胃口欠佳。」



針對以上徵狀,林醫師歸納幾項補益重點:「夏天以清熱消暑、生津止渴、除濕為主,如冬瓜就利水、去暑濕;豆腐口感清新,而石膏又有清熱作用。另一方面,夏天很多人都會飲用冰凍飲品,但太過寒涼,濕氣太多會引致胃痛和腹痛,所以不可過分寒涼,這時就可以荷葉入饌,它清暑利濕,升陽止血,並帶有芳香草澀,能夠紓緩刺激。此外,出汗太多就會『忘陽』,影響陽氣,故此要補氣平衡一下,元貝味道清淡,又能補氣和中,也是不錯的食材。」



中醫推介:湯水 (三至四人分量)

清暑化痰祛濕湯



材料:



冬瓜連皮半斤



荷葉3錢



茯苓8錢



綠豆1両



瘦肉少許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清水同煲。



功用:利尿解暑、化熱痰、生津止渴。



清暑補氣生津止渴湯



材料:



西洋參1両



小環釵5両



白茅根5両



豆腐1磚



元貝少許



南北杏5両



瘦肉少許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清水同煲。



功用:補氣、滋陰、清熱除煩。



營養師推介:食譜

鮮菇冬瓜海鮮泡飯 (一人分量)



材料:



冬菇(浸軟)6隻



細帶子12粒



冬瓜2碗



粉絲(浸軟)3/4碗



飯(已熟)1碗



鹽,胡椒粉適量



做法:



1)水滾後加入冬菇、冬瓜、粉絲,大火煲約30分鐘至熟透;



2)然後放入帶子滾至熟透;



3)將飯放入湯中拌勻煮2分鐘;



4)最後加鹽、胡椒粉調味即成。



雜錦瓜粒小炒 (四人分量)



材料:



罐頭三角豆2杯



洋葱粒半個



矮瓜粒50克



紅蘿蔔粒50克



豆角50克



車厘茄12粒



低脂清雞湯1罐



油3湯匙



蒜蓉適量



調味料:鹽、胡椒、蠔油少許。



做法:



1)用油起鑊爆香蒜蓉、紅蘿蔔粒和洋葱粒,然後加入清雞湯蓋鑊蓋煮10分鐘;



2)再加三角豆及已切段的豆角煮至熟透;



3)接着加入已切半的車厘茄及矮瓜粒,蓋鑊蓋煮5分鐘;



4)最後以調味料及生粉水埋芡。

Olivia
食多點瓜果,暑熱冇有怕。(設計對白)
食多點瓜果,暑熱冇有怕。(設計對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