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資者財富受損,他們會因感覺貧窮了而減少消費,最終經濟變得更脆弱。理論如此,但能否套用在香港?
自81/84年的股災後,大群投資者離開股票市場,轉而押注在房地產之上。
其後港元貶值55%,加上息口下調,房產價格攀升,這些注碼為他們帶來可觀回報。香港的投資者變得更富有,而香港亦變得更繁榮。
經過97/03年的大清洗後地產市場景氣再來,儘管地產股已失去昔日光芒,十四年過去,現價只及當年65%。
香港普羅大眾的股票投資有限,不會因股市下跌而重傷。相對來說,英美及澳洲的市民,股票投資的比重要高得多。
誠然,香港的投資者有不少是變相賭徒,難免在窩輪、期權、外匯及ETF產品上損手爛腳。他們每日被外國投資銀行包圍遊說,要知道,後者開發「輸硬」產品的速度,較蘋果開發iPad有過之而無不及。
令人驚訝的是,本地地產股的主要股東,儘管身家達百億美元,最近見不到再有增持股份,而股份的現價,比幾星期前他們增持時,已平宜了四至六成。如果在這樣的折扣價下,他們仍對自己的公司缺乏信心,何況我們?
最主要的問題是中國。執政當局如何引導經濟軟著陸,及令商品價格有秩序地下跌,使通脹及毛利能回復正常等,將會是市場恢復信心的關鍵。
中國可以在適當時候採取寬鬆政策,況且有三萬億美元外儲以備不時之需。不過,香港不能依賴中國擺脫困難,因為後者有其自身的問題要處理。
當外國的投資者把香港及中國的股票拋售到84年以來最吸引的價錢之時,那些憂慮自己的工作、退休金,及未來的人,應該開始購入中國優秀企業的股票,放在一邊,以備日後所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