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別懷念舊時大戲院的超等廂座有幾超然,但也有其不足之處:「以前戲院的石屎地板,會彈聲 o架!散場時後巷又曱甴又老鼠!」入場人數不足,戲院更加要長進,靚裝、 3D、甚至直播世界盃與酒吧和茶餐廳爭生意,革命背後只求個小陽春。記者:蔡慧敏攝影:梁細權

四個月速成港產示範單位

在尖沙嘴 The One的扶手電梯兜轉,去到 6樓才見到百老匯,正好為逼真到暈的 3D電影熱熱身。戲院剛於 9月 16日開張大吉,堪稱全港最新,連兩名負責的設計師羅靈傑( Ajax)和龍慧祺( Virginia)都未入去睇過戲。「以前第一次在昆明做戲院時好興奮 o架!一早就去試睇。」 Virginia說。「但我知道 I和 H兩行是最好的。」昆明之外,北京和上海的百老匯戲院都是出自二人手筆,如今回歸香港挑戰反而更大。戲院與商場合而為一, 123456院化整為零,難復當年皇后的氣勢,先天不足惟有在設計上下工夫:「 6間影院分佈在 3個樓層,如何連貫、令人仍記得自己處身同一戲院之內?」 3層之間還夾雜了健身室和家具店,他們以弧線作為母題,大堂以漩渦代替假天花,起伏有致:「方便維修,將來要加裝風嘴和燈都容易。」其餘兩層的牆身亦以弧線作呼應。老闆心目中的戲院要夠 grand夠 classic,來到售票處被那幅 LED人造雨懾住!但更重要的是為樓底「增高」。門框「頂天立地」、海報燈廂做成鏡框的模樣、棄用假天花、金光燦爛之餘又要保青春增活力……雖然偷位和掩眼法都是在香港做室內設計的必備招式,但戲院的情況更複雜:「人流大,入場和散場那幾分鐘之間就百幾人出入;物料又要配合聲效;而且一間戲院最少要用上 10年,要耐看又耐用……」設計過得自己、客戶和消防條例之餘,還要過專業放映員的一關:「戲院內的壁燈的排列最後也略有改動,避免遮擋視線。」租金昂貴,裝修當然越快越好,由構思、畫圖到動工不過 4、 5個月,港式示範單位極速誕生。

放大圖片
■ Ajax和 Virgina夫妻當開設公司,說戲院設計算是高難度之作。

■ Ajax和 Virgina夫妻當開設公司,說戲院設計算是高難度之作。

放大圖片
■戲院座椅全真皮,坐着看戲喫爆穀,正!

■戲院座椅全真皮,坐着看戲喫爆穀,正!

 

放大圖片
■ Tessa作為電影人看盡戲院的興衰。

■ Tessa作為電影人看盡戲院的興衰。

放大圖片
■ UA和百老匯在 9月中停止借用 3D眼鏡,觀眾或可付$6買一副。

■ UA和百老匯在 9月中停止借用 3D眼鏡,觀眾或可付$6買一副。

 

戲院華麗復興? 放大圖片
1.一台放映機用 20年是等閒事,新貨亦冇乜轉變。

1. 一台放映機用 20年是等閒事,新貨亦冇乜轉變。

要數戲院的心思位,還有號稱全港最多的女廁廁格,「免得大排長龍要男士在等。」人人追求官能刺激,梅花間竹排列的音效震動座椅,就為配合年輕人貪新鮮的特性,「但老一輩的不習慣,要有選擇。」還有方便入場前等人、散場後吹水的酒吧。近幾年新開的戲院爭妍鬥麗,舊院亦陸續翻新。百老匯戲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少文( Tessa)賣花讚花香:「這可說是由 03年 Palace IFC開始的風潮。當時我們打破了戲院要拉布簾、黑麻麻的慣例,以 simple elegance取代。」其後開幕的 The Grand、 UA Mega Box、機場 4D巨幕等,莫不以又靚又潮的姿態出現。「現時睇戲是一套 total experience,由上網訂票開始、來到戲院先喝一杯、到散場時也不必摸黑入後巷。」想當年入戲院是天大的事, Tessa兄姊眾多,有大量拉衫尾、坐大髀的觀影經驗:「以前拍拖一定會睇戲,周末睇戲周一就要買票;現在一打風戲院就好好生意,但以前是好好好好生意;要等到出糧才會一家人去睇戲;新年又是大排長龍。」但隨着迷你戲院興起,入戲院已變得輕鬆平常:「以前一套《亂世佳人》可以播足一年,但 80、 90年代影業蓬勃,無論荷李活還是港產片都有大量新戲等上畫,一間戲院只有一個大銀幕怎會夠用?」擁有 6間、甚至 12間院的 Multiplex應運而生,令睇戲變得即興:「以前錯過了一場,可能要等兩、三個鐘,家最多等半小時。」着到靚靚入戲院、「女仔肯和你睇戲等於接受追求」的光環不再,連座椅亦變得粗糙:「可能是因為 Multiplex的座位大增,為了減省成本美國戲院都改用了布座椅。 Palace ifc想用真皮座椅都好難找。」結果 Palace ifc和 The One的皮椅要出動到法國貨。雖然座椅華麗回歸,但從前動輒有逾千座位、無敵大堂的盛況難以再現:「如果要容納千幾人,消防條例的要求肯定好高。」 The One最大間的戲院亦只有 159個座位。「各院散場和入場的時間不同,加上好多人會在網上預先購票,巨型大堂亦不再是必需。」「小而美」成了戲院的新標準:「以前的戲院甚至會有大大條柱在中間!但以旺角百老匯為例,改裝後的座位的行距拉闊至 1.2米,出入不用再縮腳。座位的數目減少了三至四成,但票房收入卻沒有減少。證明執得正,觀眾才不會摒棄你。」

放大圖片
3.天花的弧線設計,貫穿了整間戲院。

3. 天花的弧線設計,貫穿了整間戲院。

放大圖片
4.一院兩機,菲林以外,還有數碼放映機。

4. 一院兩機,菲林以外,還有數碼放映機。

放大圖片
5.大堂 LED「流水作業」收先聲奪人之效。

5. 大堂 LED「流水作業」收先聲奪人之效。

放大圖片
6.門框頂天立地,但大門因為消防條例,只能半途收工。

6. 門框頂天立地,但大門因為消防條例,只能半途收工。

放大圖片
7.靚仔皮椅下有機關,開着低頻音效,會變身「按摩椅」,雙重震撼。

7. 靚仔皮椅下有機關,開着低頻音效,會變身「按摩椅」,雙重震撼。

放大圖片
8.鏡子的掩眼法,令空間感大增。

8. 鏡子的掩眼法,令空間感大增。

 

3D確係 free D? 放大圖片
■《 Avatar》可說是 3D電影風潮的分水嶺。

■《 Avatar》可說是 3D電影風潮的分水嶺。

3D電影重新界定了「戲院觀影」和「住家播碟」的分別。《 3D玉蒲團》的「 3層樓巨胸」有幾爆,明年才有分曉,但 3D肯定已成為入戲院的重要理由。「 3D的潮流來得很快,由 09年中的《冰河世紀 3》開始,短短一年已成為主流。戲院的觀眾以 18至 25歲為主,貪新鮮是必然。」但 Tessa強調,入場與否最重要還是電影的質素:「以只有 2D的《潛行凶間》和以 3D版為主的《反斗奇兵 3》,入場人次其實差不多。」兩片在香港的票房收入分別為 8,800萬和 5,400萬。「其實我們的願望只是入座率不要下跌。自從 3D電影流行以來,剛過去的暑假票房比去年升了一成多,以全年計,截至 9月亦升了 5-6%」在 IMAX放映的 3D電影,效果比一般 3D更強勁。 UA擁有 2間 IMAX影院,副總經理黃韋琪表示:「 IMAX戲院的收入可以佔一套戲的 10%,一般戲院有 2至 3%已經好好。」票價較高、影期較長當然也是原因之一。但農曆新年的《阿凡達》戲票,居然要提早在去年聖誕時訂購,相當誇張。「證明觀眾覺得值回票價。《蝙蝠俠黑夜之神》中有 6場戲以 IMAX攝影機拍攝,而非靠後期製作做效果,就相當震撼。」一間 IMAX影院的建造成本超過 1,000萬,但更難的是找適合的地點。不是所有商場都能安置 5層樓高的銀幕:「去年底開幕的 i SQUARE UA由未建商場時開始,已傾了好幾年。」幾時會有下一間 IMAX?似乎十畫都未有一撇。「 3D電影新鮮感幾時會過去?去年票房增長有 7%,但都是旺財不旺丁,入場人次的增長其實不是太鼓舞。」

點止睇戲咁簡單 放大圖片
■黃寶珠本身是歌劇迷,還把歌劇帶入戲院。

■黃寶珠本身是歌劇迷,還把歌劇帶入戲院。

海運戲院直播世界盃、 MCL院線亦播放經典歌劇。這些都是 3D以外,戲院數碼化的副產品。蘇施黃 11月又會在 The Grand搞 talk show,戲院在睇戲以外,忽然熱鬧。洲立影藝總經理黃寶珠表示,早前 MCL播歌劇的入座率達七至八成:「有很多多年沒有入戲院的人也重新出現,又有外國人 dress up入場!」總之多元化就是戲院的發展趨勢。 11月德福 MCL會變身成大專生的實驗場,兩日咁多。播放電影系學生的短片:「能在大銀幕發表作品畢竟是很鼓舞的事。」不以搵錢掛帥的,還有楊凡的崑曲紀錄片《鳳冠情事》和分享會。「戲院場地細,但細場有細場的做法,令交流更能聚焦。」

放大圖片
9.德福的戲院由百老匯易手為 MCL,改裝後靚仔晒。

9.德福的戲院由百老匯易手為 MCL,改裝後靚仔晒。

放大圖片
10.IMAX的巨型銀幕,顯得人仔渺小。

10.IMAX的巨型銀幕,顯得人仔渺小。

放大圖片
11.MCL在機場的 4D影院,視覺以外,還有風吹、飄雪、氣味等 7種感觀。

11.MCL在機場的 4D影院,視覺以外,還有風吹、飄雪、氣味等 7種感觀。

放大圖片
12.「八十後反高鐵青年」今年 1月 2日在銅鑼灣 UA包場,招待菜園村的街坊看《 Avatar》,被逼遷者同病相憐云云。

12.「八十後反高鐵青年」今年 1月 2日在銅鑼灣 UA包場,招待菜園村的街坊看《 Avatar》,被逼遷者同病相憐云云。

放大圖片
13.透視 IMAX,喇叭躲在銀幕後。

13.透視 IMAX,喇叭躲在銀幕後。

放大圖片
14.「 80後花火」在兩個周末放映大專生的作品,門票賣大包價$40。

14.「 80後花火」在兩個周末放映大專生的作品,門票賣大包價$40。

放大圖片
15.再播《鳳冠情事》, MCL的高層形容為「大家齊齊做儍事」。

15.再播《鳳冠情事》, MCL的高層形容為「大家齊齊做儍事」。

放大圖片
16.戲院播經典歌劇《 Aida》,反應理想,即將添食。票價$150。

16.戲院播經典歌劇《 Aida》,反應理想,即將添食。票價$150。

 




2. 一部戲約有 6至 8本菲林,但近年播映都會先過在「大轆」上,不會再有趕不及換菲林而斷片的情況。

八十前懷舊留布簾 經理抗陀地

以前,一家大細看電影是大事,戲院經理則要照顧戲院大小事,他最後一個下班鎖門、要維持排隊秩序、監管清潔、要想辦法阻擋陀地滋擾。迷你戲院出現,電腦化換來人味淡薄,不但取消銀幕前的布簾,也淘汰老一輩的戲院人。記者:林佩婷攝影:梁細權、黃子偉、陳陶鈞、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場地提供: apm( 2267 0500)

少人看午夜場 放大圖片
■陳榮美:「內地廿四小時通關,對戲院生意都有影響。」

■陳榮美:「內地廿四小時通關,對戲院生意都有影響。」

據了解,香港 1907年便出現定期播放電影的戲院, 1941年香港有 27間戲院,踏入電影業最發達的五六十年代,港九新界戲院更是多不勝數。新寶院線老闆陳榮美,小時候落戲院幫手畫票,一日看兩部電影等閒事,「有興趣就一啲都唔覺辛苦,家人做開戲院,自己自然繼續做落去,當年幾好做,新藝城嘅戲比較收得。」舊式戲院除普通座外還有超等,旗下的豪華戲院兩院各有 960個座位,現在看來超大,不過和以前動輒過千座位比只算小規模,新式迷你戲院得百多個位就更加無得比。他認為八十年代是電影業最輝煌時代,「嗰陣仲未有咁多影碟或娛樂,大部份人都會選擇睇戲,幾乎日日滿座。」最高峯時期,他旗下有廿四間戲院,大部份都是自家地皮的物業,不過自 1995年起,戲院生意大不如前,入座率長跌,現今只剩下銅鑼灣總統戲院、旺角新寶戲院、旺角豪華戲院和屯門凱都戲院。「家資訊發達,娛樂多好多,以前好多酒樓夥計收工會睇午夜場,大陸開放後,佢哋同年輕人寧願返內地消費,搞到家午夜場都少咗人睇,當然,翻版同樣有影響。」要營運戲院不易,多年衰退也令他開始意興闌珊,「好彩全部都係自己地,蝕少少都可以做落去,家興趣無咁大,剩番幾多間戲院無所謂,豪華戲院等到適當時候,都可能會拆。」

戲院拆卸即退休

老闆與員工一起大嘆生意難撈,豪華戲院經理符氣堯,在業界打滾四十多年,由帶位做到經理級,「我 1968年讀完會計,去總統戲院做帶位,嗰陣好旺日子好易過,但帶位當更最辛苦,要企喺度睇住個場。九個月後,我去銅鑼灣豪華戲院做票務,日日有人排隊買飛,收工仲要計數, 1971年到百樂做司理,管晒成間戲院,工作範圍包括維持排隊秩序、監管清潔、收工我行最尾因為要鎖門,如果有陀地滋擾,仲要諗辦法擺平。」之後他做過新都、快樂、金聲和現在的豪華戲院,絕對是老前輩。「以前啲戲院好似百樂、新寶、豪華咁,大部份連地一間間起,或利用『通天位』起戲院,即係用大廈旁邊本來留空嘅天井位,金聲、凱都係類似例子。戲院分樓上樓下,有超等位,以前普通位$1.2,超等$2.4,銅鑼灣豪華戲院最有氣派,下面入口有柚木裝飾,羅馬式裝修好靚。」1991年旺角豪華戲院開幕,初初入座率很理想,可惜到 1997年符生入職時已變差,即使有平價早場、$30戲票等措拖仍未能救亡,他歸納兩大衰退原因:「 1997年每場戲都有二三百觀眾,??家每場戲得幾十人,除非周星馳啲戲先有幾百人睇。新戲院乜都新,舊戲院裝修要一大筆錢,一張凳最平千二蚊,豪華兩院成二千個座位,點換?其次,戲院位置唔多好,即使喺旺角,都好少人肯行過嚟。迷你戲院開喺商場裏面,十幾人到商場消費,大家唔睇戲可以行街打機,再約幾點喺商場集合,位置又近地鐵,打風落雨都唔怕。有晒天時地利,豪華點執都無用,等戲院拆咗之後,我就退休。

放大圖片
■ 1969年符氣堯(左一)於銅鑼灣豪華戲院後座入口拍攝,牆上有柚木藝術品。

■ 1969年符氣堯(左一)於銅鑼灣豪華戲院後座入口拍攝,牆上有柚木藝術品。

放大圖片
■百樂戲院首次播映的西片是《教父》,當時很多人排隊。

■百樂戲院首次播映的西片是《教父》,當時很多人排隊。

放大圖片
■符氣堯 1968年於總統戲院做帶位時留影。

■符氣堯 1968年於總統戲院做帶位時留影。

放大圖片
■ 1972年百樂戲院大堂,(左)符氣堯和著名電影油畫廣告師黃金合照。

■ 1972年百樂戲院大堂,(左)符氣堯和著名電影油畫廣告師黃金合照。

 

放大圖片
1.放映室機器有幾十年歷史,以前影片分上下兩半,要用兩部機放映,現在用一部就成了。

1.放映室機器有幾十年歷史,以前影片分上下兩半,要用兩部機放映,現在用一部就成了。

放大圖片
2.+3.以前舊戲院用人手劃票,劃位紙現在幾乎變古董。

2.+3.以前舊戲院用人手劃票,劃位紙現在幾乎變古董。

放大圖片
3.

3.

放大圖片
4.約七年前改用電腦購票,是全戲院唯一改革的配套。

4.約七年前改用電腦購票,是全戲院唯一改革的配套。

放大圖片
5.訪問當日播映《精武風雲.陳真》, 960個座位只坐了約十位觀眾。

5.訪問當日播映《精武風雲.陳真》, 960個座位只坐了約十位觀眾。

放大圖片
6.電影前的廣告,以前得用這部專用幻燈機播映。

6.電影前的廣告,以前得用這部專用幻燈機播映。

放大圖片
7.+8.以前老闆及影評人,就在這二樓發行部的試映室看片,內裏的放映機是古董。

7.+8.以前老闆及影評人,就在這二樓發行部的試映室看片,內裏的放映機是古董。

放大圖片
8.

8.

放大圖片
9.旺角豪華戲院為陳榮美自家地皮,單幢式設計,雖在旺角,但因位置較隔涉,少人到此看電影。

9.旺角豪華戲院為陳榮美自家地皮,單幢式設計,雖在旺角,但因位置較隔涉,少人到此看電影。

放大圖片
10.戲票最平$20,可謂平絕旺角,大堂面積比一般迷你戲院要大。

10.戲票最平$20,可謂平絕旺角,大堂面積比一般迷你戲院要大。

 

排隊排到出碼頭 放大圖片
■ Raymond:「戲院入座率不錯,《 Inception》有八成觀眾。」

■ Raymond:「戲院入座率不錯,《 Inception》有八成觀眾。」

1969年海運戲院開幕,當年一千七百個座位分堂座、超等,很豪華。1984年開始做帶位現為當值經理的王俠,還記得當年盛況,「以前規定戲院之上唔可以再起樓起商場,我覺得除咗碧麗宮,當年海運戲院都算豪華,當時廣東道有條電梯行過海運,超等位又有條電梯,上到樓上 Lobby可以休息,好多名人好似鄧肇堅,成日都嚟睇戲,散場嗰陣會先疏散超等客人,最記得上映《 E.T外星人》,排隊排到出碼頭。」 1985年開始,入座率回落,加上國際電影公司如環球、派拉蒙等撤走香港,令市道變差,為救市,海運亦有播《碧麗莎的情人》、《感官世界》等藝術三級片, 1990年市道轉好,《人鬼情未了》、《風月俏佳人》又再掀起電影熱,至 1993年因租約關係,縮減戲院面積,將原來堂座取消,變成現在的 576個座位, 2000年再用千萬裝修,座椅、音響、銀幕全部更換。集團影院部營運總監 Raymond說:「八幾年真係日日排長龍,場場爆滿, 1998年後因翻版、迷你戲院出現,受到衝擊,所以又再裝修一次,家周末都維持到八成入座率,不過始終得單一院線,片源選擇少,往往第二星期入座率就會下降。除影片外,亦曾搞過 3D世界盃,未來希望搞多啲唔同類型活動,加強競爭力。」

放大圖片
■ 1993年,裝修前上映最後一套戲為《絕嶺雄風》。

■ 1993年,裝修前上映最後一套戲為《絕嶺雄風》。

放大圖片
■戲院翻新,銀幕、座位、地毯、音響等裝修費約過千萬,特地保留銀幕前布簾,有懷舊感覺。

■戲院翻新,銀幕、座位、地毯、音響等裝修費約過千萬,特地保留銀幕前布簾,有懷舊感覺。

 

戲迷寫《戲院誌》

若戲迷有上網找資料習慣,必看過黃夏柏寫的網誌《戲院誌》。他是超級電影迷,平均每星期看兩套電影,九十年代去外國旅行看電影,見當地戲院好懷舊,遂開始留意香港戲院設計, 2006開始決定以戲院為題寫網誌。他認為每間舊戲院都有特色:「以前啲戲院係獨立建築,係一條街內裏面嘅重要部份,設計空間感大,裝修花心思唔會吝嗇空間,二樓有休息地方,天花又高又大,第一排座位同銀幕隔一段距離;家啲迷你戲院要盡量慳地方,大堂有咁細得咁細,就連出口燈光牌啲燈都射到銀幕,好滋擾。」他對三間戲院印象最深刻:「以前我住澳門,電視成日直播利舞臺戲院啲選美活動,直至親眼見到,真係覺得好古色古香,係個愉快經驗。其次係海運戲院,環境大,座位同銀幕夠闊,樓上樓下空間感十足,最記得散場嗰陣,戲院落幕打燈嘅感覺好靚。最後一間係灣仔新華戲院,可以話係第一間藝術戲院,佢專放映獨立或比較特別嘅電影,不過佢用商廈地舖建成,坐得唔多舒服,但頭幾年真係打理得好好。」有些電影迷死忠於某間舊戲院,他比較理性,認為時代轉變無可厚非,迷你戲院都有其好處。「戲院未必一定大就好,好似大華戲院,嗰陣得 400幾個座位,整體感覺唔錯。舊戲院座位其實有啲窄,家啲凳鬆動同舒服好多,一個城市唔一定只鍾意舊嘢,多啲選擇會更好,不過當然有價值嘅就要保留,好似倫敦、紐約等地,舊戲院可以並存。」

放大圖片
黃夏柏

黃夏柏

放大圖片
12.因寫 Blog繼而出書, 2007年出版《憶記戲院記憶》。

12. 因寫 Blog繼而出書, 2007年出版《憶記戲院記憶》。

放大圖片
13.秀茂坪金茂坪戲院,為少數還見外殼的戲院,他幾年前抽空拍攝。

13. 秀茂坪金茂坪戲院,為少數還見外殼的戲院,他幾年前抽空拍攝。

放大圖片
14.當時五顏六色的戲票設計,每間戲院各有自己特色。

14. 當時五顏六色的戲票設計,每間戲院各有自己特色。

放大圖片
15.	1964年娛樂戲院的開業特刊,他於舊物店購買,十分珍貴。

15. 1964年娛樂戲院的開業特刊,他於舊物店購買,十分珍貴。

放大圖片
16.旺角豪華戲院同樣辦過特別場,亦有印製宣傳單張。

16. 旺角豪華戲院同樣辦過特別場,亦有印製宣傳單張。

放大圖片
17.他由澳門來香港,於百樂看的第一套早場就是《打工女郎》。

17. 他由澳門來香港,於百樂看的第一套早場就是《打工女郎》。

放大圖片
18.當時新華戲院會送季刊《新華影訊》,他說:「最好睇係裏面嘅電影回顧資料。」

18. 當時新華戲院會送季刊《新華影訊》,他說:「最好睇係裏面嘅電影回顧資料。」

 




11.當了三十年放映員的傅生:「當年豪華戲院場場爆滿, 1997年後走下坡,家陣一隻碟賣$10,仲邊有人入戲院睇戲?舊戲院式微係趨勢,無得擔心咁多。」 八十前懷舊留布簾 經理抗陀地

以前,一家大細看電影是大事,戲院經理則要照顧戲院大小事,他最後一個下班鎖門、要維持排隊秩序、監管清潔、要想辦法阻擋陀地滋擾。迷你戲院出現,電腦化換來人味淡薄,不但取消銀幕前的布簾,也淘汰老一輩的戲院人。記者:林佩婷攝影:梁細權、黃子偉、陳陶鈞、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場地提供: apm( 2267 0500)

少人看午夜場 放大圖片
■陳榮美:「內地廿四小時通關,對戲院生意都有影響。」

■陳榮美:「內地廿四小時通關,對戲院生意都有影響。」

據了解,香港 1907年便出現定期播放電影的戲院, 1941年香港有 27間戲院,踏入電影業最發達的五六十年代,港九新界戲院更是多不勝數。新寶院線老闆陳榮美,小時候落戲院幫手畫票,一日看兩部電影等閒事,「有興趣就一啲都唔覺辛苦,家人做開戲院,自己自然繼續做落去,當年幾好做,新藝城嘅戲比較收得。」舊式戲院除普通座外還有超等,旗下的豪華戲院兩院各有 960個座位,現在看來超大,不過和以前動輒過千座位比只算小規模,新式迷你戲院得百多個位就更加無得比。他認為八十年代是電影業最輝煌時代,「嗰陣仲未有咁多影碟或娛樂,大部份人都會選擇睇戲,幾乎日日滿座。」最高峯時期,他旗下有廿四間戲院,大部份都是自家地皮的物業,不過自 1995年起,戲院生意大不如前,入座率長跌,現今只剩下銅鑼灣總統戲院、旺角新寶戲院、旺角豪華戲院和屯門凱都戲院。「家資訊發達,娛樂多好多,以前好多酒樓夥計收工會睇午夜場,大陸開放後,佢哋同年輕人寧願返內地消費,搞到家午夜場都少咗人睇,當然,翻版同樣有影響。」要營運戲院不易,多年衰退也令他開始意興闌珊,「好彩全部都係自己地,蝕少少都可以做落去,家興趣無咁大,剩番幾多間戲院無所謂,豪華戲院等到適當時候,都可能會拆。」

戲院拆卸即退休

老闆與員工一起大嘆生意難撈,豪華戲院經理符氣堯,在業界打滾四十多年,由帶位做到經理級,「我 1968年讀完會計,去總統戲院做帶位,嗰陣好旺日子好易過,但帶位當更最辛苦,要企喺度睇住個場。九個月後,我去銅鑼灣豪華戲院做票務,日日有人排隊買飛,收工仲要計數, 1971年到百樂做司理,管晒成間戲院,工作範圍包括維持排隊秩序、監管清潔、收工我行最尾因為要鎖門,如果有陀地滋擾,仲要諗辦法擺平。」之後他做過新都、快樂、金聲和現在的豪華戲院,絕對是老前輩。「以前啲戲院好似百樂、新寶、豪華咁,大部份連地一間間起,或利用『通天位』起戲院,即係用大廈旁邊本來留空嘅天井位,金聲、凱都係類似例子。戲院分樓上樓下,有超等位,以前普通位$1.2,超等$2.4,銅鑼灣豪華戲院最有氣派,下面入口有柚木裝飾,羅馬式裝修好靚。」1991年旺角豪華戲院開幕,初初入座率很理想,可惜到 1997年符生入職時已變差,即使有平價早場、$30戲票等措拖仍未能救亡,他歸納兩大衰退原因:「 1997年每場戲都有二三百觀眾,??家每場戲得幾十人,除非周星馳啲戲先有幾百人睇。新戲院乜都新,舊戲院裝修要一大筆錢,一張凳最平千二蚊,豪華兩院成二千個座位,點換?其次,戲院位置唔多好,即使喺旺角,都好少人肯行過嚟。迷你戲院開喺商場裏面,十幾人到商場消費,大家唔睇戲可以行街打機,再約幾點喺商場集合,位置又近地鐵,打風落雨都唔怕。有晒天時地利,豪華點執都無用,等戲院拆咗之後,我就退休。

放大圖片
■ 1969年符氣堯(左一)於銅鑼灣豪華戲院後座入口拍攝,牆上有柚木藝術品。

■ 1969年符氣堯(左一)於銅鑼灣豪華戲院後座入口拍攝,牆上有柚木藝術品。

放大圖片
■百樂戲院首次播映的西片是《教父》,當時很多人排隊。

■百樂戲院首次播映的西片是《教父》,當時很多人排隊。

放大圖片
■符氣堯 1968年於總統戲院做帶位時留影。

■符氣堯 1968年於總統戲院做帶位時留影。

放大圖片
■ 1972年百樂戲院大堂,(左)符氣堯和著名電影油畫廣告師黃金合照。

■ 1972年百樂戲院大堂,(左)符氣堯和著名電影油畫廣告師黃金合照。

 

放大圖片
1.放映室機器有幾十年歷史,以前影片分上下兩半,要用兩部機放映,現在用一部就成了。

1.放映室機器有幾十年歷史,以前影片分上下兩半,要用兩部機放映,現在用一部就成了。

放大圖片
2.+3.以前舊戲院用人手劃票,劃位紙現在幾乎變古董。

2.+3.以前舊戲院用人手劃票,劃位紙現在幾乎變古董。

放大圖片
3.

3.

放大圖片
4.約七年前改用電腦購票,是全戲院唯一改革的配套。

4.約七年前改用電腦購票,是全戲院唯一改革的配套。

放大圖片
5.訪問當日播映《精武風雲.陳真》, 960個座位只坐了約十位觀眾。

5.訪問當日播映《精武風雲.陳真》, 960個座位只坐了約十位觀眾。

放大圖片
6.電影前的廣告,以前得用這部專用幻燈機播映。

6.電影前的廣告,以前得用這部專用幻燈機播映。

放大圖片
7.+8.以前老闆及影評人,就在這二樓發行部的試映室看片,內裏的放映機是古董。

7.+8.以前老闆及影評人,就在這二樓發行部的試映室看片,內裏的放映機是古董。

放大圖片
8.

8.

放大圖片
9.旺角豪華戲院為陳榮美自家地皮,單幢式設計,雖在旺角,但因位置較隔涉,少人到此看電影。

9.旺角豪華戲院為陳榮美自家地皮,單幢式設計,雖在旺角,但因位置較隔涉,少人到此看電影。

放大圖片
10.戲票最平$20,可謂平絕旺角,大堂面積比一般迷你戲院要大。

10.戲票最平$20,可謂平絕旺角,大堂面積比一般迷你戲院要大。

 

排隊排到出碼頭 放大圖片
■ Raymond:「戲院入座率不錯,《 Inception》有八成觀眾。」

■ Raymond:「戲院入座率不錯,《 Inception》有八成觀眾。」

1969年海運戲院開幕,當年一千七百個座位分堂座、超等,很豪華。1984年開始做帶位現為當值經理的王俠,還記得當年盛況,「以前規定戲院之上唔可以再起樓起商場,我覺得除咗碧麗宮,當年海運戲院都算豪華,當時廣東道有條電梯行過海運,超等位又有條電梯,上到樓上 Lobby可以休息,好多名人好似鄧肇堅,成日都嚟睇戲,散場嗰陣會先疏散超等客人,最記得上映《 E.T外星人》,排隊排到出碼頭。」 1985年開始,入座率回落,加上國際電影公司如環球、派拉蒙等撤走香港,令市道變差,為救市,海運亦有播《碧麗莎的情人》、《感官世界》等藝術三級片, 1990年市道轉好,《人鬼情未了》、《風月俏佳人》又再掀起電影熱,至 1993年因租約關係,縮減戲院面積,將原來堂座取消,變成現在的 576個座位, 2000年再用千萬裝修,座椅、音響、銀幕全部更換。集團影院部營運總監 Raymond說:「八幾年真係日日排長龍,場場爆滿, 1998年後因翻版、迷你戲院出現,受到衝擊,所以又再裝修一次,家周末都維持到八成入座率,不過始終得單一院線,片源選擇少,往往第二星期入座率就會下降。除影片外,亦曾搞過 3D世界盃,未來希望搞多啲唔同類型活動,加強競爭力。」

放大圖片
■ 1993年,裝修前上映最後一套戲為《絕嶺雄風》。

■ 1993年,裝修前上映最後一套戲為《絕嶺雄風》。

放大圖片
■戲院翻新,銀幕、座位、地毯、音響等裝修費約過千萬,特地保留銀幕前布簾,有懷舊感覺。

■戲院翻新,銀幕、座位、地毯、音響等裝修費約過千萬,特地保留銀幕前布簾,有懷舊感覺。

 

戲迷寫《戲院誌》

若戲迷有上網找資料習慣,必看過黃夏柏寫的網誌《戲院誌》。他是超級電影迷,平均每星期看兩套電影,九十年代去外國旅行看電影,見當地戲院好懷舊,遂開始留意香港戲院設計, 2006開始決定以戲院為題寫網誌。他認為每間舊戲院都有特色:「以前啲戲院係獨立建築,係一條街內裏面嘅重要部份,設計空間感大,裝修花心思唔會吝嗇空間,二樓有休息地方,天花又高又大,第一排座位同銀幕隔一段距離;家啲迷你戲院要盡量慳地方,大堂有咁細得咁細,就連出口燈光牌啲燈都射到銀幕,好滋擾。」他對三間戲院印象最深刻:「以前我住澳門,電視成日直播利舞臺戲院啲選美活動,直至親眼見到,真係覺得好古色古香,係個愉快經驗。其次係海運戲院,環境大,座位同銀幕夠闊,樓上樓下空間感十足,最記得散場嗰陣,戲院落幕打燈嘅感覺好靚。最後一間係灣仔新華戲院,可以話係第一間藝術戲院,佢專放映獨立或比較特別嘅電影,不過佢用商廈地舖建成,坐得唔多舒服,但頭幾年真係打理得好好。」有些電影迷死忠於某間舊戲院,他比較理性,認為時代轉變無可厚非,迷你戲院都有其好處。「戲院未必一定大就好,好似大華戲院,嗰陣得 400幾個座位,整體感覺唔錯。舊戲院座位其實有啲窄,家啲凳鬆動同舒服好多,一個城市唔一定只鍾意舊嘢,多啲選擇會更好,不過當然有價值嘅就要保留,好似倫敦、紐約等地,舊戲院可以並存。」

放大圖片
黃夏柏

黃夏柏

放大圖片
12.因寫 Blog繼而出書, 2007年出版《憶記戲院記憶》。

12. 因寫 Blog繼而出書, 2007年出版《憶記戲院記憶》。

放大圖片
13.秀茂坪金茂坪戲院,為少數還見外殼的戲院,他幾年前抽空拍攝。

13. 秀茂坪金茂坪戲院,為少數還見外殼的戲院,他幾年前抽空拍攝。

放大圖片
14.當時五顏六色的戲票設計,每間戲院各有自己特色。

14. 當時五顏六色的戲票設計,每間戲院各有自己特色。

放大圖片
15.	1964年娛樂戲院的開業特刊,他於舊物店購買,十分珍貴。

15. 1964年娛樂戲院的開業特刊,他於舊物店購買,十分珍貴。

放大圖片
16.旺角豪華戲院同樣辦過特別場,亦有印製宣傳單張。

16. 旺角豪華戲院同樣辦過特別場,亦有印製宣傳單張。

放大圖片
17.他由澳門來香港,於百樂看的第一套早場就是《打工女郎》。

17. 他由澳門來香港,於百樂看的第一套早場就是《打工女郎》。

放大圖片
18.當時新華戲院會送季刊《新華影訊》,他說:「最好睇係裏面嘅電影回顧資料。」

18. 當時新華戲院會送季刊《新華影訊》,他說:「最好睇係裏面嘅電影回顧資料。」

 




11.當了三十年放映員的傅生:「當年豪華戲院場場爆滿, 1997年後走下坡,家陣一隻碟賣$10,仲邊有人入戲院睇戲?舊戲院式微係趨勢,無得擔心咁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