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志多年來游走於學術與傳媒之間,雖然博士論文暫時擱下,但瓣數多、人脈廣,令他吃得開。「邵忠(現代傳播老闆)說我不只搞學術,也寫搖滾樂評,難得有人既關注思想、也關注另類文化。」

非常人語

實地觀火 張鐵志

2013年03月07日 ~~ 第1200期 香港《壹周刊》

港人愛寶島,文化人張鐵志偏偏反其道而行,去年 10月中由台北移居香港太古,應邀任《號外》主編。這個位置曾是香港本地文化的大旗手,卻懸空多年,現由台灣人走馬上任。來港除了工作,也為女人:「香港朋友都說我為何那麼笨,娶一個港女……」為進修:「台灣媒體常找我講香港問題,但我還是心虛,真的來港住過了才有資格評香港。」為前途:「未來幾年這裡肯定會出現更多社會矛盾,我想來做些觀察。台灣現時開放陸客,都要面對香港現有的問題。」
張鐵志來看香港的淪陷,好讓台灣別重蹈覆轍。以港為鑑,他去年在《中國時報》專欄直書憂慮:「(中港矛盾的)關鍵不在於民間文化的衝突,而是北京的政治與資本的力量,正在侵蝕香港原有的自由與文化。」李怡亦在《蘋果日報》的社論引用此文,作為台胞對中港處境的看法。港人抗拒自由行、水貨客、國民教育,彼岸蔡衍明的金句也令人觸目驚心:「擋坦克的男子仍活着,證明六四沒死那麼多人。」看見港人水深火熱,寶島朋友豈能不步步為營?一國兩制的示範習作是時候 certified:「學香港,沒可能。」


今年一、二月號的《號外》,分別以新青年和同志文化為主題。

面對北方的大怪獸,港台同胞格外親厚。張鐵志的內地朋友很多,但來到香港,卻不自覺跟大陸人畫一條界線。張宅就在他的辦公室對面,在車來車往的英皇道,記者和攝影師很自然的走過去,也沒有留意紅燈已亮,張鐵志竟有點興奮:「你們也衝紅燈?」「當然唷。」「我剛來到時不敢,以為衝燈的都是大陸人,慢慢發現香港人也會啦。」生怕被錯誤歸類。
他不諳廣東話,與香港人未至於同聲同氣,但對公司同事以至記者的超爛國語,似乎很習慣,溝通沒困難。今年由他主理的首兩期《號外》,也是港味十足,分別以學民思潮及「出櫃大使」黃耀明、何韻詩、趙式芝等做封面。在 facebook上轉載甚廣,鄧小樺、梁文道等老友給力撐場。不問世事多年的時尚雜誌忽然與社會接軌,隱隱然有陳冠中草創時期之風,想不到幕後推手是個台北人。
提到去年九月的反國教示威,他有一絲失落:「我月中來港,以為趕得及去政總,誰知在九號凌晨便撤退了。」後來幾位學民小友去台灣,與彼岸的社運青年交流,也是由張鐵志穿針引線。黃之鋒以為台灣的公民社會很強大,但動員其實不易,有七、八千人已還得神落,張慨嘆:「香港能動員十萬人反國教,因為北京的壓力已來到你身邊。」
至於最近贏了藝發局五萬元獎金的賈選凝,她那篇「紅文」被張鐵志評為不甚了了:「若說從《低俗喜劇》看香港人焦慮,不如說這篇文章看到大陸人的焦慮。」大陸人怕被歧視、被排斥,但從藝發局的評審制度、梁振英的言行、以至廉政公署邀請大陸人做顧問,他看到更可怕的事:「我感覺香港的政治制度正在崩壞。」 

紅藍綠


《王丹回憶錄》登場,與陳昇齊齊撐場。

香港人怕被赤化,台灣人何嘗不是。但面對大陸以商圍政的攻勢,仍是節節後退。來港任《號外》老總之前,張鐵志在台灣傳媒工作,以前只分藍營綠營,現在則大片染紅,自我審查愈來愈嚴重:「報紙沒什麼好談。只有《時報》很綠,《中時》、《聯合》最自我審查,《蘋果》好一點。電視也很詭異,就算本身是深綠的,拍了偶像劇要賣去大陸,也不得不收斂起來。」《台蘋》已售,《中時》○八年被旺旺集團收購,老闆蔡衍明語不驚人誓不休,最經典是去年初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發表關於「坦克男」的偉論。
蔡氏在台灣擁有三報一刊一電視台,也是台灣壹傳媒的新主之一。簡單而言,就是把台灣四分三的媒體變成了亞視。張鐵志亦在五月宣布不再為《中時》寫字。
更早之前,他在○九年八月創刊的《旺報》擔任文化副刊主編,老闆正正就是蔡衍明。《旺報》開宗明義要媚俗媚共,那邊廂張鐵志卻胡作非為:「我做《旺報》時是很 critical的。」第一期文化週報以「中國不高興?!剖析中國民族主義」為題,十二版;艾未未專題,八版。「那時台灣人還未聽過艾未未的名字。」
他找流亡德國的詩人廖亦武寫專欄,更請來余杰寫文聲援劉曉波,大逆不道:「也沒有被抽起,只是開檢討會時被警告,說『以後少提』。」結果他在創刊後兩個月便宣告投降,連同籌備期,前後不足八個月:「(《旺報》的)新聞報導非常不客觀、親北京,而且愈來愈紅,雖然不是我負責,但跟我個人的立場不太合。我有退路,寫專欄也可生存,雖然收入有差別,但不會餓死。」及後他加入《陽光時務週刊》任台灣總監,十月被現代傳播( 0072)的邵忠挖角來港。
張鐵志不曾「被喝茶」,也沒聽過台灣有評論員遭此禮遇:「要是有,我也應該是第一個。」但中共總有方法關心你。他以往常到內地參與文化活動,自去年七月開始不能進大陸,簽證不發,原因?「不知道。」
他在《南方都市報》、《新世紀周刊》等大陸報刊有專欄,寫台灣民主化的經驗、社會狀況以至搖滾音樂等。北上受阻,令工作諸多不便。但過境食檸檬,再酸也不宜揚聲:「就先低調點,看看有沒有機會……三月再試試吧。」 

拒一國


無論在台在港,張鐵志都關心本土議題。他本身就在本土化的浪潮中成長。八十年代末,台灣解嚴、民進黨成立。張家祖籍河南,外省家庭理所當然的親國民黨:「家庭和學校的調子基本一致,就是強調民族情感,要拯救大陸同胞於水火之中。」
他九一年入讀台大政治系,方知道自己的家就在台灣,而不是課本上的長江、黃河。忽然知道國民黨怎樣打壓人權、何謂白色恐怖,驀然發現自己對台灣的認識少得出奇,本土心態一發不可收拾。他甚至為了自己不諳台語、不夠草根而煩惱:「沒有南部經驗、所謂台北精英的身份也成了包袱。」
叔父在電視看見民進黨說要民主化,無名火起,便打電話來罵他:「好無辜,我不代表民進黨。但我是他唯一認識、不同政治立場的人,所以找我發洩。」
當時他又加入了最活躍的社運團體「大陸問題研究社」:「大陸社的讀書風氣很盛,被批評為不夠激進,似讀書會。」他成績好,後來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取錄為博士生,以公費留學。但作為社運領袖,他最激那次,不過是為了爭取改革大學法,翻牆闖入立法院,差點被打;九二年爭取全民直選總統,在民進黨麾下佔領了台北車站幾天,最終被驅散。「九○年台灣的警民對峙相對溫和,民眾不會攻擊警察。」電視上,立法院內卻時有肢體衝突:「演戲嘛。」現時他仍是遊行示威的常客,三月九日趕回台北主持反核集會。
反觀香港的示威者出名「和平理性非暴力」,卻遭強力胡椒噴霧顏射。今日香港的情況,竟連二十年前的台灣也不如。「去年香港特首選舉後,我在台灣辦討論會,當中很強的命題,就是不要讓台灣變成為現在的香港。」
「回歸後中共滲透不同媒體去影響香港,我來港後感覺更加明顯。加上奶粉、自由行等問題,過去一年的氣氛尤其糟糕,未來五年只會更嚴重……」結論是:「一國兩制對台灣人來說是很負面的一件事,我們根本不願跟你一國,更不要說一國兩制了。」


以前常說「背靠祖國」。《號外》辦公室,「中國」二字就在頭上,看你頂得住冇。


崔楠在○九年到台北公幹,認識了
張鐵志。二人以 Line談異地戀,最終開花結果。

鐵絲網


住洋樓、養番貓,都是由張太主導。英國短毛貓名曰「貓寶」,是張鐵志 facebook的推銷員。

不談一國,家中的兩制卻避不過。首先是住屋,他鍾情古早味唐樓,老婆卻想「住好啲」。張宅實用面積 635呎,同一大廈,同類單位月租三萬。「若我爸知道,一定會崩潰。」公司資助一半,也是大鑊。
張太崔楠在河北出生,十歲來港,集北方女子的爽快和港女的獨立於一身:「台妹很喜歡撒嬌,但她會很受不了林志玲那種聲音啦。」二人○九年在台北遇上,大部分時間分隔兩地。籍貫不同,性情也各異。崔楠任職 NGO,不太熱衷政治:「小時候總以為另一半會是跟我很像的人,不論是個性或興趣。但男女之間的 chemistry很難說。」其間男方多次提到婚事,女方卻不恨嫁,覺得很煩、繼而吵架、鬧分手。直至去年底終於守得雲開。張鐵志希望婚禮呼朋喚友,她卻想保持低調,但終歸順從了他。婚禮在台北的 Legacy Live House舉行,他與陳昇合唱《不再讓你孤單》告別寡佬生涯,自己在台上哭得死去活來,新娘子也難免眼濕濕。大陸的周雲蓬、張瑋瑋等音樂人特地赴台,合演了一場「中台姻親演唱會」。
回港後,「文藝復興基金會」又為他搞了一場新婚派對。有黃耀明獻唱《春光乍洩》,並由編曲的蔡德才親自伴奏。去年成立的基金會由兩岸四地的文化人組成,旨在推動文藝創作,成員還有韓寒、賈樟柯、鄧小樺等,是張鐵志人脈網絡的縮影。他與王丹也甚老友,臉書成癖的丹哥在其 status道賀:「祝好友張鐵志新婚快樂!望眾多女鐵絲堅強。」旋即引來數百留言:「鐵絲們手牽手不就成了鐵絲網?」台式幽默,軟糯而黏膩,但也真夠貼切。
張笑言王丹常在臉書故意賣萌。二人相識於五、六年前,一見如故,因為大家都成長於「學運時代」:「王丹被關過三次,那種經歷旁人難以體會,其實不太容易進入他的內心。但 facebook也是一種表演,你知道寫什麼會較受注目、怎樣獲得更多 likes。」他自己也深諳此道。《號外》在臉書上的粉絲由他上任前的數百急增至現時的 8500,多得鐵絲們給力,也多得他大力推廣。總編也兼任市場經理?「對老闆來說也是吧。」提到老闆,他總是溫良恭順,直至那紅色的神經被踩中,才露出一副硬骨頭。 

撰文:蔡慧敏
攝影:鄭樹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