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5日
「 Dr偉」真的是醫生,是腦科醫生,他在史丹福大學醫院完成實習課程才離開醫學界,認識他的人覺得他脾氣有點古怪。阿偉出世後不久因患病導致左眼失明,一個從小用一隻眼看世界的人,他的世界觀可能跟健全人有異。阿偉不愛群體生活,喜獨自思考,旁人很容易看得出他的智商特高,但總是覺得他怪怪的。
在醫學院讀書時,他愛上股票,用自己少許積蓄投資,這項興趣維持至他畢業後在醫院實習的時候,這時候是科網泡沫時期。除了股票,阿偉也愛電腦,很早期便把自己的投資心得在當年的留言版跟網友交流,當時「 Dr偉」在網上略有名氣。最特別的是阿偉信奉價值投資,拒絕參與科網狂潮,而他的投資成績在泡沫中也相當不俗。
後來,阿偉決定離開醫學界,做專業投資者,醫院院長認為他瘋了,但他一意孤行,他的身家是五萬美元的現金和十五萬美元的大學學債,凡事都有一個開始吧。創業後,某日阿偉接到一個電話,電話中人自稱是阿偉的網上擁躉,想跟阿偉見面,並支付他飛去紐約見面的頭等機票和五星級酒店費用。阿偉放下電話,令他最擔心的是,他衣櫃沒有一套西裝。
這個紐約人是一個知名對沖基金負責人,他聽到阿偉創業,想投資在阿偉的基金公司。阿偉呆了,他的一人公司淨資產是負十萬美元,怎會有人對自己有興趣!紐約人說:「一百萬美元吧,佔你公司 25%。」這時候是 2000年。
從 2001年至 2004年,阿偉的基金每年跑贏大市, 2004年底基金規模達六億美元。阿偉沒偏離價值投資,只持長倉,不沾手衍生工具,他從不離開他的辦公室,每日閉關閱讀年報和資料。阿偉雖然不大懂得跟基金客戶溝通,但對他沒造成什麼影響,因為客戶只看成績,基金經理懂得賺錢已足夠。阿偉漸漸富起來,但他的生活仍是獨自工作,這種生活方式正合他意,你有你,我有我,客戶開心,他又滿足。
2005年阿偉察覺到美國樓市不妥,特別是所謂次按市場,他做了大堆研究後,結論是美國樓市一定冧,而且是全面崩潰。奇怪的是,好像沒有人同意他的看法。他反覆驗證自己的分析沒錯後,決定重鎚沽美國的地產,但問題是,點沽?阿偉想找出一個槓桿最大的投資工具,即是以最小錢搏最大回報。他找到一種叫 CDS的衍生產品,這工具實際上是跟次按對賭,問題是 CDS非常冷門,投資銀行全不為意,因為當時市場只有一個買家,就是阿偉。
阿偉不停買,投資銀行開始起疑,莫非這小子知道了什麼,而其他人是不知道的?投資銀行圈子開始有三數個人跟風。美國樓價仍在升,愈升令阿偉對自己的看法愈堅定,這個市一定冧。
阿偉的客戶開始擔心,認為他這一注賭得太大,市場上大部分的意見都不認同阿偉的看法。阿偉的 CDS投資沒有流通市場,全靠投資銀行開價,而投資銀行刻意壓低價格,因此阿偉的基金表面上看是在蝕錢。客戶開始起哄,有的要求阿偉解釋,有的要提錢走,向阿偉投不信任票。令阿偉最痛心的,是對他不信任的人包括助他創業,給予他一百萬美元的紐約人。
阿偉面臨崩潰,他知道自己是對,但全世界覺得他是錯,在壓力中,他更加退縮至自己的世界。在客戶擠提的壓力下,阿偉被迫把部分投資平倉離場,他對這盤基金生意完全失去信心。阿偉這麼多年為客戶賺了這麼多錢,但因為一個決定就把錢取回,況且這個決定阿偉覺得自己是對的。
就在差不多時候次按危機終於爆發,客戶的埋怨聲音開始靜下來,基金不但收復失地,還掉頭賺大錢,不過沒有一個客戶跟阿偉說多謝。
2008年阿偉把基金關閉,因為他不能忍受跟這班蠢蛋客戶相處。傳媒這時候開始發掘次按風暴的贏家,表表者是保爾森( John Paulson),被封為次按股神。阿偉比保爾森起碼早一年入市沽地產。這故事的啟示是,做一個出色投資者和做一個出色基金經理和做一個出色基金公司負責人,之間存在很大分別。
(阿偉是 Michael Burry,真有其人,本文內容來自兩本書: Michael Lewis的《 The Big Short》和 Gregory Zuckerman的《 The Greatest Trade Ever》。)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蔡東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ing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