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癌症,要有無比的毅力及頑強的鬥志,但癌症帶來的痛楚卻會磨蝕病人的求生意志。當鬥志一旦被削弱,癌魔更容易肆虐,生命更快終結。

在對抗癌魔的路上,患者只有受苦一條路嗎?

事實證明,如能減輕痛楚,病人便能回復戰鬥力。四十三歲的陳先生,以自己走出十級癌痛的艱苦歷程,勉勵面對癌痛的病友作戰到底——

病人可以透過這把「痛楚量尺」,表達現時所受的痛楚程度。

李靜芬醫生說,當痛楚的脈衝通了電,就像無法按停的鬧鐘,病人不斷受痛楚煎熬。

已接受了三次化療的陳先生,每天早上吃完早餐後是精神最充足的時候,他可以在太太陪伴下到住所樓下花園散步,迎接晨早和煦的陽光,呼吸新鮮空氣。上周,他更了無牽掛地參加女兒的生日會,不像從前一邊唱生日歌一邊記掛着公務。

經歷了四個月的艱辛抗癌路程,他終於領悟到,原來豐盛的生命可以好簡單,毋須家財千萬,毋須遊艇鑽石,只要家人能同聚,每一秒都是歡樂時光。

「他說:『過去兩年協助多家公司上市,忙得連健康也無暇顧及,就連陪女兒到會所游泳這麼簡單的事都抽不出時間……今後完成療程,我必定會減輕工作量,始終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才是最珍貴……』」陳太在電話中向記者轉述丈夫的說話,因為此治療期間喉嚨未能如常發聲,只能靠口形傳達。

這把「痛楚量尺」特別設計予未能用言語表達的兒童病人用。

求見中醫 蹉跎五周

四十三歲的陳先生是典型搏殺的香港人,位居投資銀行研究部要員,今年四月初因暈眩求醫,醫生惟恐是心臟病而安排他入院接受詳細檢查——驗血、X光、超聲波掃描後,發現肝臟有陰影,疑似惡性腫瘤,再經進一步的全身正電子掃描,發現除了肝臟外,全身多處都有癌蹤影,包括淋巴、骨,而原發癌位置在食道。

由於癌細胞已擴散,手術切除已無效,醫生向他說唯一選擇是盡快接受化療,然而陳先生拒絕了。

「丈夫有位親友同樣患食道癌,他眼見親友接受化療時承受極嚴重的副作用,不但嘔吐連連,更完全無法進食,他不想這樣……」陳太說。陳先生在親友介紹下接受中草藥輔以氣功治療,但病情卻每況愈下,結果蹉跎了五星期,最後腹脹至像個即將臨盆孕婦,癌細胞散滿整個肝臟。

「此期間他肝腫大而壓住胃,影響消化,令他進食困難,所以吃得很少;另一方面因胰臟、腸道被擠壓,小便呈啡色,排便亦困難,雙腳又嚴重水腫。」陳太說。

陳先生將情況告知醫師,對方叫他千萬別中途轉軚接受西藥,要捱下去,捱得過便有希望。

在捱腹脹的同時,陳先生亦要承受痛楚。「痛楚是由內臟傳出來,像千腸萬臟絞纏在一起的痛,一天痛足二十四小時,痛得他連坐着時都標冷汗!」陳太說。期間他由腫瘤科醫生監察腫瘤狀況,發現五星期內肝臟腫瘤體積大增,由佔三分一到佔據九成肝臟,並出現肝功能衰竭。

有多種藥物可幫助病人止痛,如未奏效或想減少藥量,可進行其他止痛程序。

痛楚隨神經散播

家人怕陳先生捱不住,最終到養和求醫,並由痛症治療門診的李靜芬醫生跟進,先減痛苦才進行抗癌治療。

「陳先生來到時情況很差,腫瘤科醫生已經給他處方了最重的第三級嗎啡止痛藥,但仍然無法為他紓緩痛楚。」李靜芬醫生說。在痛症評估中,陳先生所給的評分是十級痛楚!

癌細胞明明不會發出痛楚,痛楚到底從何處來?李醫生說,當腫瘤日漸長大會侵佔附近組織,令組織受壓力,例如壓住內臟,就會有針刺、奄奄痛或如腹絞痛之感,以及「投影痛」(即反射痛)。

李靜芬醫生解釋,每一節神經根都由軀體神經和自主神經雙重支配,分支連接至其他肌肉位置,例如心絞痛會散發上膊頭,或橫膈膜痛、肝痛、腎石痛會投影背部。像這位病人患的是食道癌,癌細胞生長至食道最低位置,癌細胞遍及胃部、肝臟、胰臟等,而他的胃、胰、膽管、肝全部被上腹腔神經叢支配,故當中某一部位受壓,痛楚都會隨神經傳遍整個上腹腔和投影往背部。

醫生將針藥注入脊椎前面的神經叢,抑制痛楚訊息傳導。

由於注射入脊椎,位置必須十分準確於腰椎L1節前。

痛楚消除 戰鬥力升

另外癌症出現轉移,如常見的骨轉移,就會引發骨骼痛;如擴散至腦部,可能引發頭痛。

亦有一些痛症與療程有關,如接受化療初期會感覺腫瘤位置腫脹痛;電療如頭頸、骨,之後會產生麻痹痛;另有某幾種化療藥會影響周邊神經,引發手腳痛楚……這些都屬常見。

由於癌與痛症息息相關,故很多時腫瘤科醫生會與麻醉科醫生配合減輕病人痛楚。「腫瘤科醫生很多時都精於處方止痛藥,但如嚴重痛楚,則可能要做神經阻滯程序,或某些病人的痛楚不是普通嗎啡類藥物可以舒緩,就要轉介痛症科調校雞尾酒止痛藥。」李醫生說。

以下幾類癌症病人,會轉介疼痛治療門診部。一是已擴散病人,長期受着痛楚煎熬,接受重劑量的嗎啡藥引致便秘、欠胃口及精神處於混沌等副作用;二是處於腹腔內神經叢的器官腫瘤,如胃癌、胰臟癌、肝癌;三是末期癌病人,希望在最後的日子能減輕痛楚,過一些質素較好的生活。

神經阻滯程序,需要在X光引導下進行。

像陳先生的上腹腔神經痛,便可以由麻醉科醫生,進行腹腔神經叢破壞阻滯程序,針對上腹內臟腫瘤持續疼痛的治療,在有關的神經叢注入局部麻醉劑或神經破壞藥物,令神經傳導訊息受到抑制而壞死。雖然稍後約兩至三個月後神經會再度生長,恢復傳導痛楚能力,到時可以再進行阻滯程序。

「神經阻滯原理就像某處有火頭,就到那處將它撲熄。它不會影響腸臟神經,亦不會影響活動能力。好處是在那兩三個月可以減少嗎啡的副作用,病人精神狀態較佳,亦有胃口,可以出院與家人相聚。消除痛楚對癌症病人很重要,沒有痛,睡得好,病人才有能力去打這場仗。」

減七成痛 化療奏效

陳先生經李醫生評定後,為他進行了神經阻滯程序,陳先生的痛楚即時得到舒緩,約減了七成痛楚。內臟交感神經亦得到鬆弛,陳先生終可順利排便,李醫生並將他原來的止痛藥份量減三分一,其後減至一半。

當陳先生狀態提升後,他於五月中開始接受七成份量的化療藥,腫瘤科醫生見效果良好,肝酵素下降,腫瘤亦縮小,現時正接受100%份量的化療藥,情況仍在進展中。李醫生說期望陳先生繼續好轉,屆時可以再減止痛藥份量。

雖然陳先生肝臟布滿腫瘤,但經三次化療後,肝酵素逐步下降,情況好轉。

陳先生的肝臟腫瘤達7.17×4.46厘米。

雖然完全治癒癌症的機會不高,但目前陳先生對前景充滿希望。他透過太太向記者說:「我心中有幾個願望,一是可以和太太過一個釣魚假期,二是和家人到加拿大欣賞風景,三是陪女兒到會所的泳池游泳。」頭兩個願望相信要身體狀況極佳才能實行,第三個願望最簡單,相信可以很快實現。

李醫生說,在治療痛症病人時,除了紓緩身體痛楚外,還要教導他們及家人如何面對及改善生活,簡單如一些運動對病況都會有大幫助。

陳太就特別記得李醫生到病房探望丈夫時,看見他眉頭緊鎖,牀前的電視永遠都沒有開啟,於是勸他不如開電視,分散身體痛楚的感覺,並勸他多走動,讓四肢活動活動。「開了電視後,他狀況果然好一點,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感激李醫生如此細心關心病人。」

解決腹腔痛楚

腹腔叢是傳遞痛楚訊號的神經細胞網絡,它位於第一組腰椎骨前,且鄰近腹部主動脈。腹腔神經叢阻滯是一種針對上腹內臟腫瘤持續疼痛的治療。這療法對紓緩胰臟腫瘤及腹腔病的痛楚,效果達70%至85%。

醫生可用藥物使腹腔神經叢傳導阻滯,使因病引致的痛楚訊息受到抑制,從而得到紓緩。

或使用局部麻醉劑,鎮痛效果只可維持數小時至數天。

若用神經破壞藥,效果亦只可維持數星期至數月不等,因為受破壞的神經會於數月後再重生。

注射時病人須俯伏或側卧,醫生會在X光引導下將麻醉劑或破壞藥注射在神經內。

解構痛楚神經網絡

為何痛楚會到處走,明明是某部出現問題卻引發另一部位痛楚,這就要從了解神經網絡開始!

李醫生解釋,身體的神經系統有不同網絡,如生蛇的痛楚是由椎神經根發出支配,內臟的神經由交感神經分系統(sympathetic division)和副交感神經分系統(parasympathetic division)、上腹腔神經叢、下腹腔神經叢及盆腔神經叢支配。

「神經由數個細胞網絡支節連接在一起,有時重叠起來,例如心臟是由胸椎神經和迷走神經支配,包含胃、肝、膽、胰的上腹腔神經叢支配,由腰椎L1節前組成,包含腸則由下腹腔神經叢網絡。它與下部亦有溝通,因此病人的內臟神經痛未必在前腹痛,可以投影至後面背部肌肉,造成背痛。」

另外副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負責內臟功能及血管控制,它與神經中樞連接,所以雖然內臟或腹腔不懂得痛,但當它出現問題,在此系統中就如通了電一樣,像一個脈衝出現漏電,電力洩到外面的肌肉引發肌肉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