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負債為短期,於12個月後到期,進一步的A股發行延至2011年9月。
已發行股本合共14.82億A股及7.93億H股,故市值750億港元,而我也不知為何。
有人將要出手襄助,可能是中國政府,以配合潔淨能源的政策,或是巴菲特,但不會是我或我的客戶。
為什麼在同一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能用不同方法編制財務報表呢?有些公司為了掩飾自己的弱點,而刻意將利潤和資產放大,掩人耳目。
中國鋁業(2600)並沒有明顯擺弄數據,但它的「持續經營」假設也不很站得住腳。其淨資產超過600億元人民幣,負債比率達到120%,因此2011年盈利很可能不夠清還利息。我想這應該會引起核數師的注意?
再談港鐵。它有著香港政府的全力支持,也能以優惠價獲得地皮,有著最好的發展團隊而且還能贏得海外工程合約,包括內地、澳洲、瑞典等國家,儘管那些工程未必有本土工程那麼賺錢。
香港市場面對最大的危險,不是所謂的牛熊市,而是董事和高級行政人員可能觸犯的詐騙、盜竊等不誠實行為。香港的核數師在花言巧語的董事面前根本毫無還擊之力。
我分析過SOHO中國(410)和瑞安房地產(272)這兩個內地發展商,它們對我而言都是好股,因為報表清晰,管理層素質也高。不過土地價格的上升和發展商所要承受的稅項卻也不好受,甚至會導致公司倒閉的問題。
以SOHO為例,以87億元利潤算的正常應繳稅額為21.5億,相當於25%。另外土地稅30億,又會將最高稅率提升至59%。這到底是內地自己的主意,還是想複製西方國家60年代的鬧劇?
我認為目前商品市場的災難,跟內地對能源的瘋狂需求有著密切關係。我不要聽到藉口。我認為內地一方面想要大力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則用利率、儲備、房產等的打壓措施來刹車。它們需要認真重新思考。
也許看淡者是對的,不過理由卻不對。內地政府魯莽的行為,也許才會是讓股市大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