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一般被李小龍好打、有型吸引,他們會扮李小龍踢腳、嘶叫,這自然是較表面一層,但這些東西我們年輕時都做過。」較年長的兩位龍迷說。的確, 80後龍迷沒有同步感受過李小龍對世界的震撼,但看過其電影,影響也說不上淺,他們學武、他們參演電影,他們說:我不要被人蝦!記者:何兆彬攝影:陳陶鈞
點解爆炸力咁犀利?
盧海鷹( Leo), 29歲,有沒有覺得他很面熟?對,他參演過多部電影,最著名一部是《少林足球》,當星爺與黃一飛唱完「少林足球好」,拿着木棍一棍毆落星爺個頭:「鐵頭功吖嗱!」那人,就是他。想知他參演過甚麼電影不妨 YouTube一下,事實上他 17歲就以《香港仔》一片贏了 IFVA短片大獎,一直與電影有緣。迷電影、迷功夫,自然與李小龍有關,「我記得是六年級 12歲那一年,放暑假,屋企人返晒大陸,我租 LD碟睇,見到租碟舖有一張《唐山大兄》 Poster,不如租返去睇吓啦!一睇,嘩,點解佢爆炸力咁犀利,咁直接,有啲咁有 Power嘅嘢。之前我有睇成龍,但李小龍好唔同。細個我都有聽過李小龍,未睇戲前,我記得人人都話佢好勁,天下第一咁滯。」自此他迷上這個他出生前近十年就死去的巨星,「他對我的影響是有分階段的。最初的影響,是以前我覺得自己好孱,對自己好無信心,又唔知自己想做乜,但佢令我了解自己,有了目標。」這個階段,他努力學踢腿,「成日覺得腳踢到咁高就好,播影碟逐格睇,睇佢腳法,然後拳法、雙截棍,逐樣睇。」第二階段,是看李小龍的經歷,「看他的生平,記他講過甚麼說話,然後知道佢唔係扮嘢。佢又講過,叫人家不要學佢扮佢,否則你只是個小丑!他說:你必須忠誠的表達自己!他說,自己不能教學生,只能啟發你!你唔可以拘泥於形式,要因時制宜,李小龍講到做到,咁你就服佢!」 Leo強調:「你一定要有佢咁嘅經歷、咁嘅才華,在那個天時地利,才會咁爆出來!他他是個土生土長香港人,但又浸過鹹水,這令我想到,自己己可唔可以有咁嘅精神?」
為小龍入電影行 放大圖片
1.盧海鷹(左)和小白(右)。
Leo直接因為李小龍而產生的興趣有二:一是功夫,二是電影。初迷李小龍,素來孱弱的 Leo到了社區中心習武,「他們教的是傳統武術班,教踢腳、側旋子等,後來我發現自己的補習老師是習詠春的,就要他再教我!」如今已是業餘演員的他,還沒有放棄成為一名專業演員的夢想(可能下一個 Moment就會爆!),問他入電影行是否因為李小龍,他直認,「曾有段時間看了戲,想搵人打,但又唔夠人打喎,咁就想:我要做電影,如果做到影響全世界人的電影就好了!」他 17歲拍《香港仔》,就是把這功夫、電影的興趣二合一,「當年還沒有 DV,我拿着一部 V8拍,燈都沒有打,就與朋友在返大陸旅行時拍了。當中也有扮李小龍的戲份!不過今天回看,有點幼嫩,所以不放出來了。」今天 YouTube上, Leo仍有拍攝新武打短片,當中不少帶李小龍影子。「大部份人看過李小龍,都會受到他的精神影響,我記得黃子華提過李小龍,林海峰在台上也談過,是甚麼令他排練這麼多時間?當他這樣想時看看鏡前李小龍的相片,就有力量。我想每個人都多少受過李小龍影響。」當年《少林足球》有搞招募演員, Leo也是參賽者之一,「成千人去,我又扮李小龍,又扮周星馳。」結果入選了。同輩之中,迷李小龍的本來不算多;但因 Leo入了電影行,同好就識得越來越多,原來影藝人很少不喜歡李小龍,「認識了同輩及一些特技人、武師,大家就會談到李小龍。」香港另一個最著名的龍迷,自然是周星馳(他每每談到都稱李為「李小龍先生」),大家可有談過李小龍?「有。那時候他問我動作電影還有甚麼出路?問我看過哪個武打場面最出色,我就說出李小龍的電影場面。」
放大圖片
2.即場叫盧海鷹示範腿法、雙截棍,似模似樣。
放大圖片
2
放大圖片
3.飛身踢腿?小兒科啦!
放大圖片
4.《少林足球》內,一棍毆在周星馳頭上的,就是 Leo。
放大圖片
5.平日扮唔少龍哥,黃色戰衣?梗有!
放大圖片
日女龍迷嚮往香港 放大圖片
■小白如今習自由搏擊,臂都打腫了!同女仔打?「不,館內只有我一個女仔,所以同男仔打!」
小白, 24歲,打扮有點中性的她,原來是日本人!準確一點說,她是日籍華僑,原在上海出生, 12-13歲時隨父母移民到日本,卻在年少時迷上港產片,對香港生活甚有幻想,「讀書時,常感到日本人排擠我。」這時候,她看了李小龍的電影,影響至深,「當時有個同學鍾意李小龍,他給我看《龍爭虎鬥》,結果我一看,覺得好犀利,打鬥好真,就迷上了。然後上網認識了一班朋友,朋友一部一部電影的借我看。讀高中時,我開始學打拳,港產片也越睇越多。」小白用流利的廣東話說。(問她廣東話哪裏學的,她說都是在電影中學的,可知她有多迷港產片!她在家中說上海話,另懂國語、日文)她當年學的拳法,稱為少林寺拳,學到三段,「教拳的老師也是李小龍迷,他常在我們面前示範李小龍的高踢。」來港後,她習自由搏擊,與館內的男仔對打也從不怕,「我們那間館沒有女仔,我就跟男仔打了。」小白在日本畢業後,一直跟父母說要來港發展,父母自然不贊成,她就到處打聽機會,結果在網上找到一份日資旅行社的工作,年半前來到香港,她覺得香港人比較沒有「你從哪裏來」的概念:「我覺得香港比較適合我生活,來了年半,也確實覺得香港啱我多啲。在日本一直有同學看我不順眼,我應該會一直留在香港。」
學武唔一定要贏人
都說貧窮的孩子較早熟,那被欺負、受壓的孩子大概也一樣。對於小白來說,自小在日本被排擠,感受至深,這時候李小龍就成為她的精神支柱:「初初睇,覺得李小龍好犀利,後來睇佢啲書開始認識中國功夫及武術概念,然後想到人生道理。起初我學拳要贏人,但接觸李小龍思想後,想到學武唔一定要贏人,而是要幫助人、保護身邊人就 OK。因為李小龍在戲中,也是被人蝦才會還手。」她說:「我明白到,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保護自己。」小白屬新一代,要儲李小龍物品已有點無從儲起,但她最瘋狂,原來是為了集齊一套 Eric So的李小龍 Figure,來到香港,「全套有 24隻,分別在全世界不同的城市發售,結果好多人在網上賣。而我就來了香港,一次過買了 18隻。」李小龍在《精武門》打日本人,一個打 30個,打到日本觀眾都崇拜,是影史上的經典。但小白說,如今 30至 40歲以上的人還認識李小龍,但新一代已不怎麼認識了。「我工作的旅行社今年想辦個旅行團,趁李小龍出生 70周年讓日本人來港參觀,行程包括詠春拳館、他住過的新樂酒店、睇他童年參演過的電影等等,但參加的人數太少,惟有押後再辦。」兩個 80後也希望香港李小龍館能加快腳步,「否則再多幾十年,已沒有人認識他了。」
Leo珍藏
1.96-97年,香港辦過不少李小龍電影欣賞會,票尾自然成了珍藏!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2.李小龍的 Postcard,大部份為近年翻出的新品。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3.Leo幾時開始收藏李小龍照片?「九十年代在旺角荷李活中心樓下,有個阿伯是賣明星相的,我的相片很多都在那裏找到的。」
放大圖片
3
放大圖片
3
放大圖片
4.其中一本李小龍研究著作:《神話再現》。
放大圖片
5.Leo的李小龍照片,全部用相簿收好。
放大圖片
6.郵政署推出的《香港巨星》系列,有梁醒波、任劍輝、林黛,當然有李小龍。
80後最愛李小龍電影一.《猛龍過江》 放大圖片
Leo:「這是他第一套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可以睇到佢最想講乜嘢。這對我來說,有個人風格,也很有教育意義,例如雙截棍的用法,點樣用點樣打。最經典自然是鬥獸場大戰羅禮士一場,他由最初繃緊去打,被打退了,如果是另一些電影,主角會加碼,用更勁的拳去打,但李小龍變成了靈活馬步,這不是為了視覺效果而做出來的。」
二.《死亡遊戲》 放大圖片
Leo:「因為電影沒有完成李就逝世,《死》 1978年出版過毛片,但後來有人找到了全部拷貝,修復後再次出版,有所有打鬥場面,原來李小龍原意是他們只三個武術家,一起闖塔的。」
三.《精武門》 放大圖片
小白:「最經典,是他說出『我唔係東亞病夫』,這對我來說是精神上的支持,因為當時我被人排擠,好辛苦。這電影令我想到,別去睇唔起人,人家亦會睇唔起你。」
11月 27日是李小龍七十冥壽,一級龍迷歐錦棠早在十多年前已拍成實驗電影《 1959某日某》,講述龍哥赴美前失意一天。今年再找來 Eric So倒模李小龍面具,為舊作加入一段兩分鐘新片,龍哥樣貌保證歷來最似,可以講句,小龍復生了。記者:何兆彬攝影:陳陶鈞
加插兩分鐘片段 放大圖片
■李小龍生平信件結集《 Letters of the Dragon》,內有其獨特字迹。
一個是自小練武的歐錦棠,一個是文質彬彬的 Eric So,多年來,二人一直合作舉辦李小龍展覽之類計劃。去年,歐錦棠突然興起重新整理十多年前已拍好的實驗電影《 1959某日某》,「電影本身講李小龍赴美前一天,他只是個等去美國的死 o靚仔,心情很迷茫,就像所有青少年一樣,不知道自己前途如何……」他想拍李小龍失意一面,而非人人讚頌崇拜的國際巨星 Bruce Lee,「套片當年出過 DVD,因為不是我負責的,聲音和光線等等我沒有落手落腳去跟,出來的效果並不滿意,我重看電影,也覺得有些地方拍得不好,於是刪去不少。這十年間,看了一本關於李小龍生平書信的書《 Letters of the Dragon》,書內刊出多封李小龍的信件,都是寫於他在美國未回港拍《唐山大兄》時期的。原來那時他腰部受重傷,醫生建議他連跑步都不要跑了,更不要再打功夫。這等於判了他死刑!他當時經濟拮据,但他沒有放棄,在信中還一直鼓勵身邊人。」歐錦棠剪接舊片,重新加上一段李小龍未回港在美國寫信給親友的兩分鐘新片,但問題來了,哪裏找人演成年版李小龍呢?「我想過了,你找誰都有人說不似,有樣大家會說沒形,有形大家說沒神,那我就問 Eric,怎麼辦?」
預做李小龍體
Eric很快接腔:「去年這樣阿棠問我,我就說:『雕出來囉。』反正沒有人似李小龍,不如索性雕一個李小龍頭像出來。有定案,大家各自籌備,我負責美指及頭像,其實十多年前我已開始雕一比一李小龍頭像,當年沒想過有真正用途,經屢次修改,這次可派上用場了。」歐錦棠:「頭像一改再改,我本來說滿意了,但 Eric說下巴差一點,到雕好了,他再把雕像倒模出一個面具。到這階段,我們得找個與李小龍身形相似的人,剛好我們有一個朋友,他也是李小龍迷,寫過幾本關於李小龍的書,而且身形好相似,連前臂也像李小龍一樣練得相當健碩。」拍攝當日,歐錦棠太太當特技化妝師,為演員貼面具戴假髮,仔細修補輪廓,「我們是 No Budget製作,不是 Low Budget。」看着看着,李小龍真的復生了,遠看還似得驚人。「這位演員朋友也很落力,連李小龍的握筆姿勢都研究過。」補拍戲份裏會出現李小龍字迹, Eric:「李小龍的字迹很特別,碰巧我在 2000年已用 Mac機把他字迹做了一種 Fonts(字體),也就是『李小龍體』,我在電腦打一個『 A』,螢幕就會出現一個李小龍寫的『 A』,這字體今次也派上用場,一切都很巧合!」
不應只看表象
把自幼好武虎背熊腰的歐錦棠與身材瘦削怎看也是個文弱書生的 Eric So拉在一起的,是一代武神李小龍。李小龍令他們成為好友,十多年來私交甚篤,歐錦棠說:「十二年前 Eric第一次辦李小龍展覽,我因此與他認識,之後事無大小我們都會見面,如我要問一些美術上的意見,會找他;他要問一些演藝界或武術上的意見,會找我,在李小龍思想上,我們二人一致,我們好投契,與一般龍迷不同。」與一般的李小龍迷有何分別?「出面好多人,只看他功夫有幾勁。」 Eric:「單這樣看欠缺啟發性,好多人談李小龍只當古仔去看。李小龍是生存過的人,不是創作出來的,你當歷史看,裏面有好多故事,我們一直在做的,是在歷史當中抽出重點,讓大家去看去思考。歷史要讓人思考,才有意義。」歐錦棠:「問一般人喜歡李小龍甚麼,他們會答:『有型囉!好打囉!』也有人說他為中國人出了一口烏氣。」這些只懂看表面的階段,他們也曾經歷過。
放大圖片
■ Eric So:「我最愛的李小龍思想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這一思想,用在煮餸都得。」
放大圖片
■歐錦棠:「我最愛的李小龍思想是『 Be water, my friend. It is just like water.』你倒進了杯,就成了杯;倒進了茶壺,就成了茶壺。」
用電影宣傳理念 放大圖片
■李小龍帶給歐錦棠的第一次震撼──《唐山大兄》中段,李小龍忍夠了,終於出手打人!
談李小龍思想,談啟發,二人談得眉飛色舞。Eric:「花多些時間研究他的歷史,你會發覺他的理念很重要。好多人只看表象,即李小龍好好功夫,但有無留意到他怎樣改變自己人生?又怎樣用自己的人生去改變另一些人的人生?」歐錦棠:「李小龍用電影推廣功夫,因為電影接觸面大,如果用著作去宣揚理念,畢竟讀書的人相對來說始終較少,他最終做出來的 Product是電影。電影裏有很多真真假假,但已不大重要,他給我的啟發,是要去創新,永不言敗,而且助人自助。談李小龍只懂口號式的說他有多厲害,人云亦云,這是沒意義的。我看過他的書,他當年原來好拮据,但他一直樂觀上進,上兩代的人,的確是刻苦點。」 Eric:「好多人看不到他艱苦一段,只看到神話。為何你是人他又是人,你做不到他做到?因為他肯刻苦肯創新又肯融會貫通,一般人做到他七成已成就非凡了!」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 The Art of Expressing the Human Body》、《 Jeet Kune Do》、《 Tao of Jeet Kune Do》等關於李小龍哲學的著作,最震撼 Eric。
拍攝過程
放大圖片
1.歐錦棠與 Eric So合作,為舊作《 1959某日某》追加兩分鐘片段。
放大圖片
2.小龍頭像先做原模,相片中這一個頭像修改了十多次。
放大圖片
3.用原模複製出面具,這透明灰灰的是原色,其實二人可考慮量產,我想戴它看七人欖球賽。
放大圖片
4.在面具塗上膚色,黏上眉毛。
放大圖片
5.演員化好妝排戲,遠看,真的似翻生李小龍。
放大圖片
6.這個側面都十分神似,演員前臂亦十分健碩。
放大圖片
7.日版 DVD《 1959某日某》。
買地拖自製雙截棍 放大圖片
談人生中李小龍帶給他們的第一次震撼,他倆還是心情激盪。歐錦棠:「七、八歲入戲院看《唐山大兄》,戲裏李小龍一直不出手被人蝦,直至被人抓甩了胸中玉塊,他才憤怒地衝出去,連續多腳踢倒壞人……我個心卜卜跳,跳得好厲害,一生人看過那麼多電影,都不及那次震撼、痛快。」 Eric:「我十多廿歲才看李小龍電影,已經不是小朋友心態。念完書開始認真研究李小龍,震撼反而不是來自電影,而是來自其著作,讀了好多關於他的思想,發現原來『李小龍並非一般人講的功夫及電影』,這對我最震撼!我發現,截拳道不只用在武術,而是能用在任何地方,因為這是哲學,你用來煮餸都得!」歐錦棠:「那時我只有幾歲大,看完電影就穿唐裝,幾歲人仔穿唐裝幾巴閉,當年只有師傅才會穿唐裝!然後花幾毫子買地拖棍,把棍鋸成一截截做雙截棍,連繫雙棍的狗鏈每條$1!當年很多細路也是如此,帶住自製雙截棍通街舞。」
放大圖片
■ 2000年 5月,歐錦棠戴上李小龍最愛的烏蠅鏡,為投資的李小龍館開幕,結果蝕了不少。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 Eric So在 2001年推出的六款 12吋李小龍 Figure。
放大圖片
尊重原創精神 放大圖片
■小龍創截拳道,被認定為 MMA(綜合格鬥)之父。
新實驗電影版先在 8月 22號辦放映會,問會不會出 DVD,歐錦棠說暫時不會,卻原來日本有片商找上門,替他的新版出日版《 1959某日某》 DVD( amazon日本網賣 3,990日圓,約$300), Eric:「他與本地 DVD商談過,由於這片較另類,商人要求他出錢云云,但日本方面不用他花一分一毫,而且十分尊重原作者。」
放大圖片
■《龍爭虎鬥》造型,胸肌上的抓痕,李小龍迷最難忘。
推出日版 DVD,電影修改完成,二人大計才剛開始,「我們與一些香港青年協會商談,希望能一區一區的播放給年輕人看,然後辦研討會。當然,不是不歡迎成年人參加,但我們是想透過此片去鼓勵年輕人。」那一定是不收費了, Eric:「想都沒想過收費,其實大家都知,我倆做這些,是不斷跌錢的。我們在社會取了這麼多資源,也好應該回饋一下。有了這影片,我想可以成為與年輕人對話的一道橋樑,也許在分享會,年輕人能反過來啟發我們一些甚麼呢。」
放大圖片
■李小龍當年學詠春,但歐錦棠竟沒想過學:「我學他的,是到處去學,今天我學的是泰拳及空手道。」
放大圖片
■李小龍的《青蜂俠》造型,經典中的經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