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行政總裁伊梅特 (Jeffrey Immelt) 在一個私人晚宴上發牢騷:「我真的擔心中國,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想讓我們(外資企業)當中任何一家成為贏家。」
醜事果然傳千里,私人言論隨即成為國際頭條新聞。外資企業絕少公開批評中國政府,大部分樂意做啦啦隊,所以伊梅特的言論令人愕然。雖然通用電氣立即補鑊,澄清伊梅特的言論被斷章取義,中國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市場,我想探討這件事。


從醫療設備到飛機引擎,通用電氣在中國無處不在,去年中國市場的營業額達53億美元,比上一年錄得14%增幅。中國市場雖然只佔通用電氣集團營業額3.4%,但增長潛力驚人。去年底伊梅特在公開場合高呼,全球沒有比通用電氣更看好中國的企業。在美國,通用電氣是最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富可敵國;伊梅特身經百戰,慎思慎言,在私人晚宴所講的一番說話,究竟是失言,抑或是有策略的部署?
先看失言的可能性。假如他真的按不住氣而發牢騷,他就非常戇居,通用電氣董事局應在伊梅特的成績表蓋上黑豬。伊梅特指中國不似是希望外企成為贏家,這當然,中國希望中國成為贏家。雷鋒精神已死,「專門利人,毫不利己」是謊言,中國想中國成為贏家,這道理太顯淺,所以我認為伊梅特發爛渣的可能性不高。


伊梅特言論較深層次的指控,應是指中國政府沒有致力維持公平營商環境,讓內企和外企競爭,而且不時干預市場運作,刻意栽培內企取代外企。伊梅特最不悅的,是中國政府以中國市場來換取外企的先進技術,然後利用這些技術在中國和海外市場跟外資競爭。
以市場換取技術的政策,在發展中國家甚為普遍,是明碼實價的交易,願者上鈎,伊梅特不可能覺得不公平,我看事情另有原因,而原因是內企真的強大起來了。外企答應轉移技術予內企,當然不是出自真心,是無可奈何地轉移了自己科研團隊多年辛勞的成果,雙手奉獻給一個對知識產權薄弱的國家。因此,我想像到這轉移過程不會完全「順灘」;即是說,外企依照合約轉移技術,內企吸收不到與我無干。


經過多年技術轉移,內企在某些行業的技術水平明顯地跟外企仍有一段距離,例如汽車業。中國汽車工業開放了二十多年,合資車廠是業內主流,但外方仍緊緊握住核心技術,中方至今仍未能當家作主,所以國產汽車只集中在中低檔次,中高系列汽車對內企來說仍然遙不可及。至於通用電氣,它在中國最重要的業務,例如發電機和飛機引擎設備等行業,內企掌握技術的能力較高,跟外企的距離愈拉愈近。再者,政府政策向內企傾斜,進一步削弱外企的競爭力。通用電氣開始發現處處碰釘,情況跟早幾年不同,因此,我相信伊梅特對中國的批評,是經過計算的行動,是商業反擊的其中一步。
外企對中國政府的批評分前後,人前和人後各一套。以Google 撤出中國市場為例,公開撐Google的外企絕無僅有,私底下大讚Google有骨氣的言論我聽過不少,但我強調是私底下。伊梅特的批評可能代表着一種突破,這突破對中國和外企皆有意義。


中國給外企的感覺是面皮薄,容易嬲,一嬲就秋後算賬,或者搬出一些歪理,例如就算中國是錯,都唔輪到你說三道四。假如中國營造一個寬容的環境,容許別人公開批評,代表一份自信,是中國站起來的最佳證明。外企視中國為最重要海外市場,是鐵一般事實,大家同坐一條船,它們只會希望中國愈來愈好。中國如有足夠智慧和胸襟去接受外企的批評,是天大喜訊。
我有一位活躍於內地的文化界朋友,近年他以香港評論人身份名揚中國。他說如果有人替中國政府在打壓異見人士事件上寫一篇擁護文章,作者從當權者得到的,是鄙視。
廣告時間:我在書展期間有一場講座,名為「金融是文化」,各位請踴躍支持。
時間:7月25日,星期日,11:30 am-1 pm
地點:會展會議室S428室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