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銀行 -- 脆弱與否?

「穩健的貸款系統是穩健銀行體系的核心,而劣質貸款就必然會導致災難的發生。」

我不太清楚過去幾年有關借貸的詳情,尤其是在2010年,因為那時總共有1.2萬億美元的新貸款。如果有誰知道些什麼的話,那必然是內幕消息了。

看過工行(1398)截至2010年6月的報告後,你應該會對行政總裁就有關文件和內部監管的意見感到安慰。工行的業務遍及各行業和地域,呈現良好的分散性,因此不存在太多隱憂。而貸款和存款比也少於75%,亦說明了一眾銀行沒有過度借貸。

更重要的,是查看年終的資產負債表,不過資產負債表上似乎沒有可讓人容易地了解貸款狀況的資料。所謂的貸款額不過是風險管理人員的估計。資產負債表不會列出所有細微資料,不過我們還是要整體地閱讀年報。

匯控(5)截至06年12月的年報一點都沒有顯示出什麼大問題,但後來進行了1,000億美元撥備後,大家就明白了。其實管理層早就有意為美國的按揭業務進行撥備,不過當時他們沒有意識到到底情況會有多壞。當然了,他們也可以辯護說自己真的不能控制這個問題。但實際達20倍的槓桿比率,對我而言已經是最明顯的先兆了。

那麼工行呢?首先,它主要的借貸對象是內地市場,這點我們必須先搞清楚。第二,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問題的話,管理層必定會透露風聲,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聽到什麼,他們也一如既往地謹慎行事。第三,工行的槓桿比率比匯控低,但是市值還是穩佔業內第一。

雖然看淡者正準備沽空內銀股,但我們又何必跟著他們瘋呢?根本沒有證據說明內地銀行有嚴重借貸損失,幹嗎要賣股呢?雖然2010年內銀共批出了1.2萬億美元的貸款,但不代表全都會成為壞賬吧!對不起,我真的搞不懂這些看淡者的邏輯。
 
那麼內銀和新興市場是不是真的如看淡者所言,正在衰落呢?照數據來講,絕對不可能。利率上升不代表銀行業就要完蛋了。實際上隨著風險的減低,銀行業反而能受惠。我認為這是個健康的趨勢,尤其是當一半的通脹是來自食物價格的時候,其實利率上升的影響應該不會很大。

內地確實有弱點,比方說過度興建,還有煤、金屬、油等價格的上升和工資的上升。但有明顯壞賬問題嗎?至少目前沒有。

我常說銀行對政府機構、地區權力機構借貸太多了,不過實際上這些機構都是在賺錢的,而且過往5年都是。實際上已經有措施去抓緊借貸條款、提高利率、減低還款期和提高借貸安全性。

也許這是銀行業發展當中必須面對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從錯誤中學習,改善培訓制度,確保銀行業務合乎規定。而內地銀行的年報都說明這正正是正在推行的事。
 
隨著利率的上升,銀行也需要提高資本儲備。房地產投機活動逐漸被整頓,資本獲利稅也在醖釀之中。不過人民幣的升值,對出口和大型行業則有點不利。

銀行存款儲備總共達到800億美元,也不會胡亂借貸。壞賬的問題也不是像美國07至09年時的那麼經常。

07至09年的金融風暴,不光是由美國聯儲局、銀行或是監管機構造成的。多年來這些機構都無視了投訴、不肯改變、不相信泡沫的發生,也一直允許金融機構維持低資本儲備。這就是「堅守美國銀行系統穩健」的機構的作為,一直都不肯承認錯誤,直到金融風暴的發生。

內地人反之卻把事情都做對了。
 
拿美國跟中國比自然是不可能的,不過內地的腳步確實已經跟得很貼了,這點不可否認。倒不是說內地不可能出現問題。如果內地放寬對借貸的監管的話,問題就很可能出現了,這就跟美國一樣。如今內地的監管者則是不遺餘力地對銀行進行監管,而且對不守規矩的銀行的懲罰也毫不手軟。
 
市場是不是真的認為內地銀行的高層參與金融管制會議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壞賬問題呢?說穿了,不過就是擺擺樣子罷了。

內地沒有衍生工具,沒有按揭證券,沒有複雜的金融產品,也沒有任何自滿的意思。評級機構對內地銀行的評級也沒有什麼下跌之意。或許內地銀行也有沒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貸款活動,不過金額應該不多。反正內地監管者會嚴厲打擊這些行為。

當然了,如果所有持股都是內銀股的話也不太好。
 
如果看淡內地的人真有什麼說的話,請拿出證據。光是造謠的話是沒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ing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