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這,一點那!

由於日本的不幸事件、利比亞的戰爭和中東的戰亂,人們都不停沽售,導致了波動指數的高企。儘管賣吧,也沒有多少空間可以再賣了。

波動指數的上升,對我而言,不過是反映人們都很驚恐罷了,而該指數剛經歷了20年來最大的雙週變動。我想東尼大概會喝著啤酒、抽著雪茄,在路上大搖大擺地慶祝,因為能以低價購股。

波動指數高了,說明市場氣氛緊張了,貪念少了,機會來了。我不是什麼數學家,但希望各位明白我的邏輯。

在我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250億美元流出了股市,當中220億美元湧進了債券市場,現在又增加了。可以肯定,這是出於恐懼而作出的錯誤反應。這氣氛也許要再持續一會兒,不過已有不少中港公司對獲利表現樂觀,而且股價也非常便宜。

如果日本要用5000億美元來重建經濟的話,那麼日圓和日圓債券應該都要受挫。日本的債務已經是GDP的兩倍了,那麼要到哪裡才能集資5000億美元呢?難道說只有國內富有的消費者嗎?也許吧,但他們會甘於在未來10年賺取1%的年利率嗎?應該不會。

隨著新興市場通脹升溫,美國和歐洲的通脹情況又開始重現,我認為只有那些希望虧錢的人才會購買債券。
 
南華早報

在成本上升、廣告業務受挫後,人們都質疑南華早報(583)還有什麼前景。

不過根據2010年年報,它確實還在前進。扣除物業價值的重估和稅務支出,營運獲利為1.65億,比先前的3800萬高得多,非常不錯,原因是銷售額的上升和成本控制。除稅後,該數字為1.35億元,每股8.6仙,股息每股6仙,股價為每股獲利的18倍,股息率為3.8%。以其平平外表來看,不算便宜。

那就看看估值吧。在過去兩年它錄得2.75億元的物業重估收益,對於有著23.75億股東權益的它來講,相當於每股1.52元的收益。你也許會說它的價值已完全體現了。真正讓我擔心的,是強勁的現金流正漸漸被用以投資在金融資產(相當於11%的股東權益)。這是什麼?

沒有人知道,不過報告裡有簡略提到南華早報跟某些公司債券所有瓜葛,因此謝謝了,我對它沒有興趣。

我不介意公司囤積現金,但我不能容忍董事們或是經理們當自己是基金經理般,將公司的資金置於危牆之下,又不透露到底投資了什麼。我也不介意公司不進行私有化,畢竟那溢價也不會高到哪兒去。
 
北京首都機場(694)

無論是在牛市還是熊市,我對此股的看法都應驗了。在母公司將大量負債轉移至北京首都機場,因此它就能購買跟機場新翼有關,價值又過高的資產了。

時間過去,證明了它的確是家表現不佳的公司。那麼其2010年的年報呢?它的未來又怎樣呢?

是的,無論是航運業務和非航運業務,如租務和零售業務的收益都漸漸增加,但淨負債還是高達178億元,要知道其股東權益不過是134億,133%的比例甚至比中國鋁業(2600)還要高,不過當然獲利素質比後者要好。在股本回報只有4.4%的時候,你相信資產負債表上固定資產的價值嗎?

我是這樣看的:

假設2011年收入大大增加12%,成本上升6%,利率4.5%,那樣其營運獲利就有18.4億元。減去8億元利息(178億負債乘以4.5%)和2.6億元繳稅,得出7.8億元,相當於每股2毫1左右。股息是沒望的。股價為4.2元的它,為每股獲利的20倍,回報0%,負債比率為133%,負債為獲利的2.8倍,董事們面對的問題可大了。跟中石油(857)、匯控(5)或中移動(941)比較,你就知道為什麼投資者們會輸得慘重。

此外,它需要在2013年清還75億元人民幣,在2015和2017年分段清還49億元的債權。還要通過歐洲投資銀行和本地的金融機構,在未來20年以每年3億的價錢,歸還向母公司借來的款項。

現金流暫時比獲利高,這是因為折舊的回撥,但機場始終需要翻新,屆時它將遇上關鍵時刻。

現在首都機場已經在進行擴展,先是擴張2號客運大樓,再想為3號大樓增添一幢建築,再想增添第四條跑道。現在它已經負債累累,到底要怎樣才能為這些項目進行融資呢?

要提醒一下各位投資者,各大公司在2011年首兩年的表現比起2010年全年顯示出放緩的趨勢。航空股增長4.8%,去年為6%;本地業務增長3.1%,去年為4.6%;乘客量增長8.7%,去年為13.1%,當中國際乘客量從22%的增長下跌至11%,本地乘客量則又10.6%跌至8%。

內地放緩的現實,不能被遺忘。溫總理的話,也不能不聽。

北京首都機場不單有家對自己灌輸負債的母公司,而且在沒有什麼資金可言的時候還談什麼擴張和增長?為什麼控股母公司不能放手讓子公司做該做的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ing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