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油王子施髮術

店外伯伯問道:「刨花油怎麼賣?」莫老先生不慍不火地前去應門,拿出一樽又一樽大小不一的刨花油,一両賣十五元,看你要多少。自從這間以「刨花油」及「朱義盛」聞名的「老實公司」傳出即將結業的消息後,每天都有不少坊眾甚至外地歸來的老顧客前來,哪管只為一樽幾両的刨花油,或幾對「朱義盛」鈪。老闆莫先生只淡淡然說,這個現象不會維持得太久,在現代世界沒能力變通,最終就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20年沒漲價

店舖門外一邊掛着「老實公司」,一邊掛着「朱義盛」,映襯着擺設雜亂的老舖,顯得有點弔詭。老店於1926年開設於上海街,1988年搬來這間位於新填地街的「新店」,總計已有84年歷史,開宗明義賣「朱義盛」的「老實公司」,只此一家。老闆莫老先生說19歲繼承父親生意,並依循先父囑咐,做生意要老實,如刨花油廿年來都沒有漲價。可是近年租金上漲、成本增加,這幾年來都一直處於虧蝕狀態,加上莫老先生說他快將77歲了,眼睛不好,是時候退下來,打算9月就正式結業。「我一直都想不做了,但又不能將這沒有前景的店舖交給兒女,自己還有一點錢可以虧蝕守着祖業,但終有一天撐不下去。」

刨花油可護髮

刨花油是利用刨花樹皮製成的天然「慕士」,將頭髮定形,亦具護髮效用,莫老先生說做大戲「打片子」,都會用刨花油浸過「假髮」才能使用。400呎店舖一角擺設十多台攪拌機,其實這就是小型刨花油製造工場。請教老闆娘莫太如何製作,她說:「先要將刨花浸幾天,令到它滲出膠質;然後就攪爛刨花,令它的味道滲透出來;最後把成糠狀的刨花隔渣,再加入香油即成。」

刨花油可說是只此一家,問起莫老先生何時開始製作?「大概八十年代,當時第一屆港姐孫泳恩小時候頭髮不多,都是靠擦油長髮,在那時候製起刨花油。」這段歷史難以稽考,但第一屆港姐舉辦年份應是1973年,「那就七十年代吧,記不起來了。」早年多是馬姐來買,現時有不少年輕女性顧客,但不變的是多年來的售價,一両只賣$15。莫老先生無奈的說:「多年來,都有人叫我不如將刨花油發大嚟搞,但自己沒這種才幹,又不熟不做,兼且付不起高昂的宣傳費用,刨花油或許很快就會消失。」


將刨花片剪碎,浸它幾天就會滲出膠質和油,為製作刨花油的第一步。


刨花油用上回收來的膠樽盛載,但盛載着不止那無色無相的液體,還有多年來的堅持。


莫老先生感慨將來再沒有空間製作刨花油。

朱義盛款式十年如一日

「老實公司」是以「朱義盛」起家,玉器以至刨花油都是後來引入的貨品,都是本着「不熟不做」的原則打拚。四、五十年代「朱義盛」盛行,不少人買不起金飾,退而求其次買「朱義盛」,顧客多是鄉下人或水上人,耳環、金鈪都賣到成行成市,大批大批運到內地。但後來政治原因及社會進步,買「朱義盛」的人愈來愈少,現時來買貨的多是老顧客,小記兩天到訪都只見到上了年紀的顧客在選購,花幾十塊錢買一對「金鈪」或戒指。後來引入的銀器、玉器,都是一些下價的產品。「人客走來都是為買一些平價的東西,太貴的沒人買。」款式方面更十年如一日,店內所售賣的「朱義盛」耳環及戒指跟幾十年前的沒有兩樣,莫老先生說:「嘗試改款卻沒有人買,但在這個年頭,沒有進步其實就等同退步。」


朱義盛耳環、首飾款式幾十年如一日。



老人家前來購買朱義盛,為將來入土之用。


從已剝落的小箱子裏拿出一個又一個上百年的銀幣,有些將永久收藏,有些則待價而沽。

上一堂傳統的課

「老實公司」可說是間甚麼都有的雜貨店,但小記更相信它是一個藏寶閣,莫先生、莫太太更是一本活字典。店內堆放着中式婚禮用的絲絨花、老人家擺大壽回禮用的拜壽金桃,這一代人已難親眼看見。莫太說:「以往人家要辦喜事一定會去上海街,買襟花、婚嫁用品等;現時雖然未算絕迹,但為數已甚少。」

「知道甚麼是漆籃嗎?是用來裝食品,如雞、肉同生果等,婚後探親時會用,清遠人、客家人、潮州人都有這個習俗。」

「擺大壽呢,男的要齊頭數,如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等,但女的要遲一年,如六十一、七十一等,因為傳統上女的要遲過男,除非另一半已不在又或是女的比較惡死。」

莫老先生拿出一柄如湯匙的銀製工具,着小記猜那是甚麼。小記答不上半句,莫老先生笑說:「這個外國人雪糕匙般的,其實是脷刮。」又問小記知道何以斗零叫「三分六」?「百年前斗零銀幣重三分六 ,一個一元銀幣重七錢二分,一秤就知真假。」這一堂關於傳統的課,雖然時間短,但終身受用,只是時間巨輪卻永遠不會停頓。


「知道斗零為甚麼叫三分六嗎?」莫太太邊秤着銀元邊說着。


偌大的壽牌,將來只能成為追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