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情話:妙手回春 廟街傑青

Alvin他人在廟街,居高臨下,面對包浩斯風格停車場,想像香港如一個巨大森林,居住了大小不同建築(生)物,物競天擇,有些自然死亡,有些重建再造,有些接受保護。他身為建築師,自覺肩負責任,為城市把脈,期望在發展和保育之中,找到一條藥方,妙手回春。記者:曾凡攝影:陳盛臣作品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其他副刊影片 葉長安 Alvin

畢業於倫敦 AA建築聯盟,現職香港理工大學,主持設計學院競賽及展示研究室,擔任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副館長、港深雙城雙年展港方聯合主席、深方學術委員、中國建築傳媒獎香港區提名人、文化城市計劃專家成員等。近年策動 Detour、雙年展、灣仔視集、着迹、潛力量、六百尺等,積極推動文化創意與可持續發展,近日獲選為 2011年度香港傑出青年。

放大圖片
■ 2004年,英國執業建築團隊設計作品「車站」。

■ 2004年,英國執業建築團隊設計作品「車站」。

放大圖片
■ 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作品。

■ 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作品。

放大圖片
■ 2009年, Detour總策劃,沙灘與竹橋。

■ 2009年, Detour總策劃,沙灘與竹橋。

放大圖片
■ 2009年,港深雙年展西九策動,二千長者導賞團。

■ 2009年,港深雙年展西九策動,二千長者導賞團。

 

建築不是起樓

Alvin當選為 2011年傑出青年,同年最為人熟識的叫伍樂城,「傑青就似香港小姐,看似重要,其實無人理。這幾年,你說得出哪幾個獲選名字?」唔……謝安琪、古巨基……「就是囉,沒了演藝界,更大鑊!」他代表的界別是「娛樂、康樂、文化及藝術」,不說明他的建築師身份,也的確容易令人誤會是康文署高層。談到建築,近年香港烽煙四起,一時西九文化區,一時中環舊街市,還未提到永利街、虎豹別墅和永賢里的活化,都是建築師的風格練習。「隨着時代轉變,建築師的身份也在不停改變。以前屬於技師範疇,地產發展,目標為本,之後着重設計元素,講求建築特色。」現在,由於科技發達,建築面對的是全球化趨勢,所設計的項目要與市民溝通。「回到最基本,建築其實最重要講求包容,世上所有事情其實都可以和建築拉上關係。」但建築講求邏輯,天與地之間,必然有一部升降機或樓梯,不會一步登天。於是, Alvin便藉着寫書,以建築物、模型、文字等不同媒介,展現創作意念,就如 06年香港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他當策展人,只想大眾明白「建築不等於起樓(咁簡單)」!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1.偌大的陽台,用來讀書曬太陽做甚麼都好,也算是奢侈行為。

1.偌大的陽台,用來讀書曬太陽做甚麼都好,也算是奢侈行為。

 

放大圖片
2.日常生活,落街,彎也不用拐,已經甚麼都有。

2.日常生活,落街,彎也不用拐,已經甚麼都有。

放大圖片
3.差不多算是私人使用的樓梯別具唐樓味道。

3.差不多算是私人使用的樓梯別具唐樓味道。

 

尋找第二春 放大圖片
4.大龍鳳霓紅燈在灣仔街頭亮起,六十年代的氣息,也的確迷幻迷人。

4.大龍鳳霓紅燈在灣仔街頭亮起,六十年代的氣息,也的確迷幻迷人。

城市不斷向前走,尤其近年,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清拆之聲不絕於耳,每區總有幾幢舊樓等收購,「這時候是香港最好的時候,前幾年我們說了很多關於保育、本土文化相對商業社會很多不同的瓜葛、張力和磨擦,我想要更多創意的想法去思考我們的城市應如何向前行,變得更有趣更開心更多想像力。」Alvin曾經把建築視為一隻生物,「活」在城巿生態當中,所以建築物自然會老殘退化。市建局收樓,即是押令建築提早收皮,但政府一日未「打針」,建築物還未能「安樂死」,這個吊命過程可以長達三五七年。他就趁着這個時機,與發展商合作,在有限的時日當中,為社區貢獻出建築物最後的光輝,藍屋後面的「灣仔視集」創意藝術社區項目,就是在這個條件之下誕生。「藍屋後面這條街,有幾幢舊樓等待重建,但收購費時起碼兩三年,因為靠近藍屋黃屋,發展商便想來一次『零和遊戲』,把這幢樓拿出來搞一點新意思,惠及社區,發展創意,幾年後不掙不蝕,打個和,皆大歡喜。」 Alvin便把這幢明琴大樓有限度翻新,在二樓成立一個空間,定時舉行工作坊,讓附近街坊參與,又有一個閱讀室,有枱有凳,「我希望這裏會成為一個社區中心」;三至六樓是服務式公寓,有不少暫居香港的外國人居住,貪這裏方便之餘又充滿本土特色。

放大圖片
5.灣仔視集區內舉辦不同的工作坊,同時把作品展出,圖為針孔相機達人 Martin為區內家庭拍的全家福。

5.灣仔視集區內舉辦不同的工作坊,同時把作品展出,圖為針孔相機達人 Martin為區內家庭拍的全家福。

放大圖片
6.整幢建築物只「生存」在重建開始之前兩三年內,也算是地產商與創意文化之間的一個實驗計劃。

6.整幢建築物只「生存」在重建開始之前兩三年內,也算是地產商與創意文化之間的一個實驗計劃。

 

放大圖片
7.單車本來是街頭的棄置廢物,成為再造的裝置藝術。

7.單車本來是街頭的棄置廢物,成為再造的裝置藝術。

放大圖片
8.就連餐牌宣傳單張等也模仿舊報紙排版。

8.就連餐牌宣傳單張等也模仿舊報紙排版。

 

廟街日與夜

與其口講「擁抱本土美學與歷史文化」如何動人心弦,也不及切切實實居於區內與草根民眾活在一起,何況是廟街地標「美都餐室」的上世紀老建築,頂層四樓,便是 Alvin與太太的安樂窩。「三樓那位仁兄不居於此,閒時只回來讀讀書聽聽音樂,晚上美都收舖,這裏便像是我們獨家擁有。」樓高四層房子隱身鬧市之中已經夠特別,還要附贈無敵陽台,不管用來晾衣曬太陽抑或 BBQ打邊爐,都屬奢侈。「租這個地方,其實沒有甚麼特別關係,只是幾年前做訪問,就在樓下三樓,當時正想結婚找地方住,問一問業主,打聽了幾個月,便搬來了。」舊樓無價,不遷不拆,業權分散是主要原因,「大部份業主都不在香港,租務都由美都負責。」可會一日三餐美都著名焗排骨飯,「搬了來幾年,好像只幫襯過幾次。」油麻地一帶,龍蛇混雜,街頭賣唱,巷弄賣毒,「初時搬來的確不太習慣,但住落,慢慢熟悉社區環境,又覺得相當不錯。最正是食,落街走一圈,天天吃新款,也要一年半載才重複。」到底身為建築師,由陽台遙看包浩斯風格停車場,也在計算空間運用,如何惠及市民,「你話係咪嘥,咁靚一座建築,將最高幾層拿出來改建,做創意中心,扶植年輕人,不知幾好。」

街坊懷舊酒吧

至於地下兩個舖位,其中一個 Alvin和他太太 Sam聯同幾位朋友,開了一家滿有老香港風味的酒吧「大龍鳳」,與附近環境出奇地配合。「我想地下舖是最能表達出建築物整體概念的地方,一開始,我們便想搞一間酒吧。在外國,這種社區式的酒吧很普遍,不用約定,街坊們定時定候聚集在酒吧閒話家常。」酒吧設計中西混合,在 Hoegaarden和 Stella Artois啤酒襯托下是紙皮石地板、像雜貨舖懸在半空的盛錢鐵罐、牆上的龍鳳木雕和廁所牆上的舊報紙當牆紙;洗水盆旁,又來一塊滿載慶雲街歷史的業主啟事,「這塊牌我是撿回來的,你看,那時的人寫一份啟事也用毛筆木板書寫,多認真。」華燈初上,附近店舖開始拉上大閘,「大龍鳳」招牌才慢慢亮起,旁邊車房的工友來到門口吧枱前,呷了幾口生力生啤,呼一口大氣,「最初開店,附近的人都用奇異的眼光來看我們。」 Sam說。當然,一般人心目中,開得酒吧也非善類,「但慢慢就接受了『大龍鳳』的存在,現在有空大家都會來坐坐。」照計,這種情境,多由士多辦館或者茶餐廳快餐店來飾演,此番酒吧上場,多元文化的衝擊,着實不能看輕。對我來說,最吸引的,還是酒吧身處街頭巷尾的香港風情,「試過有一次,我們私自把街口路封了,在店前架起一塊木板,用投影機放《西遊記》,舉行小型露天放映會。」社區活動,街坊街里,應該很開心。

放大圖片
■誰想到,一間社區酒吧,竟然代替了士多辦館茶餐廳角色,凝聚街坊人情。

■誰想到,一間社區酒吧,竟然代替了士多辦館茶餐廳角色,凝聚街坊人情。

放大圖片
■洗手盆旁的業主啟事,毛筆手寫,舊時情懷。

■洗手盆旁的業主啟事,毛筆手寫,舊時情懷。

 

放大圖片
■店內裝修擺設刻意懷香港的舊,點到即止,仍然是間酒吧。

■店內裝修擺設刻意懷香港的舊,點到即止,仍然是間酒吧。

放大圖片
■佔領門前大街,只為舉辦露天放映會。

■佔領門前大街,只為舉辦露天放映會。

 

網頁:http://www.visualarchive.hk/


■作為廟街地標,美都餐室在香港建築史上可謂獨一無二具相當地位, Alvin和 Sam兩夫婦居於此,在陽台外望,老廟老樹老街坊,到底居所落成前的榕樹頭,是何模樣?

型情話:妙手回春 廟街傑青

Alvin他人在廟街,居高臨下,面對包浩斯風格停車場,想像香港如一個巨大森林,居住了大小不同建築(生)物,物競天擇,有些自然死亡,有些重建再造,有些接受保護。他身為建築師,自覺肩負責任,為城市把脈,期望在發展和保育之中,找到一條藥方,妙手回春。記者:曾凡攝影:陳盛臣作品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其他副刊影片 葉長安 Alvin

畢業於倫敦 AA建築聯盟,現職香港理工大學,主持設計學院競賽及展示研究室,擔任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副館長、港深雙城雙年展港方聯合主席、深方學術委員、中國建築傳媒獎香港區提名人、文化城市計劃專家成員等。近年策動 Detour、雙年展、灣仔視集、着迹、潛力量、六百尺等,積極推動文化創意與可持續發展,近日獲選為 2011年度香港傑出青年。

放大圖片
■ 2004年,英國執業建築團隊設計作品「車站」。

■ 2004年,英國執業建築團隊設計作品「車站」。

放大圖片
■ 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作品。

■ 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作品。

放大圖片
■ 2009年, Detour總策劃,沙灘與竹橋。

■ 2009年, Detour總策劃,沙灘與竹橋。

放大圖片
■ 2009年,港深雙年展西九策動,二千長者導賞團。

■ 2009年,港深雙年展西九策動,二千長者導賞團。

 

建築不是起樓

Alvin當選為 2011年傑出青年,同年最為人熟識的叫伍樂城,「傑青就似香港小姐,看似重要,其實無人理。這幾年,你說得出哪幾個獲選名字?」唔……謝安琪、古巨基……「就是囉,沒了演藝界,更大鑊!」他代表的界別是「娛樂、康樂、文化及藝術」,不說明他的建築師身份,也的確容易令人誤會是康文署高層。談到建築,近年香港烽煙四起,一時西九文化區,一時中環舊街市,還未提到永利街、虎豹別墅和永賢里的活化,都是建築師的風格練習。「隨着時代轉變,建築師的身份也在不停改變。以前屬於技師範疇,地產發展,目標為本,之後着重設計元素,講求建築特色。」現在,由於科技發達,建築面對的是全球化趨勢,所設計的項目要與市民溝通。「回到最基本,建築其實最重要講求包容,世上所有事情其實都可以和建築拉上關係。」但建築講求邏輯,天與地之間,必然有一部升降機或樓梯,不會一步登天。於是, Alvin便藉着寫書,以建築物、模型、文字等不同媒介,展現創作意念,就如 06年香港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他當策展人,只想大眾明白「建築不等於起樓(咁簡單)」!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1.偌大的陽台,用來讀書曬太陽做甚麼都好,也算是奢侈行為。

1.偌大的陽台,用來讀書曬太陽做甚麼都好,也算是奢侈行為。

 

放大圖片
2.日常生活,落街,彎也不用拐,已經甚麼都有。

2.日常生活,落街,彎也不用拐,已經甚麼都有。

放大圖片
3.差不多算是私人使用的樓梯別具唐樓味道。

3.差不多算是私人使用的樓梯別具唐樓味道。

 

尋找第二春 放大圖片
4.大龍鳳霓紅燈在灣仔街頭亮起,六十年代的氣息,也的確迷幻迷人。

4.大龍鳳霓紅燈在灣仔街頭亮起,六十年代的氣息,也的確迷幻迷人。

城市不斷向前走,尤其近年,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清拆之聲不絕於耳,每區總有幾幢舊樓等收購,「這時候是香港最好的時候,前幾年我們說了很多關於保育、本土文化相對商業社會很多不同的瓜葛、張力和磨擦,我想要更多創意的想法去思考我們的城市應如何向前行,變得更有趣更開心更多想像力。」Alvin曾經把建築視為一隻生物,「活」在城巿生態當中,所以建築物自然會老殘退化。市建局收樓,即是押令建築提早收皮,但政府一日未「打針」,建築物還未能「安樂死」,這個吊命過程可以長達三五七年。他就趁着這個時機,與發展商合作,在有限的時日當中,為社區貢獻出建築物最後的光輝,藍屋後面的「灣仔視集」創意藝術社區項目,就是在這個條件之下誕生。「藍屋後面這條街,有幾幢舊樓等待重建,但收購費時起碼兩三年,因為靠近藍屋黃屋,發展商便想來一次『零和遊戲』,把這幢樓拿出來搞一點新意思,惠及社區,發展創意,幾年後不掙不蝕,打個和,皆大歡喜。」 Alvin便把這幢明琴大樓有限度翻新,在二樓成立一個空間,定時舉行工作坊,讓附近街坊參與,又有一個閱讀室,有枱有凳,「我希望這裏會成為一個社區中心」;三至六樓是服務式公寓,有不少暫居香港的外國人居住,貪這裏方便之餘又充滿本土特色。

放大圖片
5.灣仔視集區內舉辦不同的工作坊,同時把作品展出,圖為針孔相機達人 Martin為區內家庭拍的全家福。

5.灣仔視集區內舉辦不同的工作坊,同時把作品展出,圖為針孔相機達人 Martin為區內家庭拍的全家福。

放大圖片
6.整幢建築物只「生存」在重建開始之前兩三年內,也算是地產商與創意文化之間的一個實驗計劃。

6.整幢建築物只「生存」在重建開始之前兩三年內,也算是地產商與創意文化之間的一個實驗計劃。

 

放大圖片
7.單車本來是街頭的棄置廢物,成為再造的裝置藝術。

7.單車本來是街頭的棄置廢物,成為再造的裝置藝術。

放大圖片
8.就連餐牌宣傳單張等也模仿舊報紙排版。

8.就連餐牌宣傳單張等也模仿舊報紙排版。

 

廟街日與夜

與其口講「擁抱本土美學與歷史文化」如何動人心弦,也不及切切實實居於區內與草根民眾活在一起,何況是廟街地標「美都餐室」的上世紀老建築,頂層四樓,便是 Alvin與太太的安樂窩。「三樓那位仁兄不居於此,閒時只回來讀讀書聽聽音樂,晚上美都收舖,這裏便像是我們獨家擁有。」樓高四層房子隱身鬧市之中已經夠特別,還要附贈無敵陽台,不管用來晾衣曬太陽抑或 BBQ打邊爐,都屬奢侈。「租這個地方,其實沒有甚麼特別關係,只是幾年前做訪問,就在樓下三樓,當時正想結婚找地方住,問一問業主,打聽了幾個月,便搬來了。」舊樓無價,不遷不拆,業權分散是主要原因,「大部份業主都不在香港,租務都由美都負責。」可會一日三餐美都著名焗排骨飯,「搬了來幾年,好像只幫襯過幾次。」油麻地一帶,龍蛇混雜,街頭賣唱,巷弄賣毒,「初時搬來的確不太習慣,但住落,慢慢熟悉社區環境,又覺得相當不錯。最正是食,落街走一圈,天天吃新款,也要一年半載才重複。」到底身為建築師,由陽台遙看包浩斯風格停車場,也在計算空間運用,如何惠及市民,「你話係咪嘥,咁靚一座建築,將最高幾層拿出來改建,做創意中心,扶植年輕人,不知幾好。」

街坊懷舊酒吧

至於地下兩個舖位,其中一個 Alvin和他太太 Sam聯同幾位朋友,開了一家滿有老香港風味的酒吧「大龍鳳」,與附近環境出奇地配合。「我想地下舖是最能表達出建築物整體概念的地方,一開始,我們便想搞一間酒吧。在外國,這種社區式的酒吧很普遍,不用約定,街坊們定時定候聚集在酒吧閒話家常。」酒吧設計中西混合,在 Hoegaarden和 Stella Artois啤酒襯托下是紙皮石地板、像雜貨舖懸在半空的盛錢鐵罐、牆上的龍鳳木雕和廁所牆上的舊報紙當牆紙;洗水盆旁,又來一塊滿載慶雲街歷史的業主啟事,「這塊牌我是撿回來的,你看,那時的人寫一份啟事也用毛筆木板書寫,多認真。」華燈初上,附近店舖開始拉上大閘,「大龍鳳」招牌才慢慢亮起,旁邊車房的工友來到門口吧枱前,呷了幾口生力生啤,呼一口大氣,「最初開店,附近的人都用奇異的眼光來看我們。」 Sam說。當然,一般人心目中,開得酒吧也非善類,「但慢慢就接受了『大龍鳳』的存在,現在有空大家都會來坐坐。」照計,這種情境,多由士多辦館或者茶餐廳快餐店來飾演,此番酒吧上場,多元文化的衝擊,着實不能看輕。對我來說,最吸引的,還是酒吧身處街頭巷尾的香港風情,「試過有一次,我們私自把街口路封了,在店前架起一塊木板,用投影機放《西遊記》,舉行小型露天放映會。」社區活動,街坊街里,應該很開心。

放大圖片
■誰想到,一間社區酒吧,竟然代替了士多辦館茶餐廳角色,凝聚街坊人情。

■誰想到,一間社區酒吧,竟然代替了士多辦館茶餐廳角色,凝聚街坊人情。

放大圖片
■洗手盆旁的業主啟事,毛筆手寫,舊時情懷。

■洗手盆旁的業主啟事,毛筆手寫,舊時情懷。

 

放大圖片
■店內裝修擺設刻意懷香港的舊,點到即止,仍然是間酒吧。

■店內裝修擺設刻意懷香港的舊,點到即止,仍然是間酒吧。

放大圖片
■佔領門前大街,只為舉辦露天放映會。

■佔領門前大街,只為舉辦露天放映會。

 

網頁:http://www.visualarchive.hk/


■作為廟街地標,美都餐室在香港建築史上可謂獨一無二具相當地位, Alvin和 Sam兩夫婦居於此,在陽台外望,老廟老樹老街坊,到底居所落成前的榕樹頭,是何模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