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總是未可知

「不過,巴菲特及其他投資者,過去40年來一直在賺錢。」

一大班末日預言家用今天的情況為明天下定論。他們包括頭腦簡單的經濟學家,及美國那些口口聲聲支持削減赤字、但投票時卻會反過來支持消費議案的國會議員。

人生充滿不確定性,但醒目的投資者明白這現實並努力面對。他們把目光聚焦於一些可以確定的地方,及人類無限的潛能 -- 譬如最近利比亞的例子。當其他人在自憐中哭泣時,他們在尋找機會,及計算成功的可能性。

你每天睜開眼睛,都可能發現有大災難在世界不同地方發生。在海地的地震中,短短60秒之內,超過23萬人失去生命。當那些末日論推銷員在談論對未來的憂慮時,他們所說的豈不是人人必有一死式老生常談?我們是否因為這樣就放手不管,不再投資或建立自己及家人的未來?

早前我提到「內在價值」,特別是指某些幸運的公司所擁有的物業及實物資產。你可以將這概念引伸到盈利及現金流之上。

巴菲特的簡單定義是「有關企業在其餘下生命所能產生的所有現金,再折算為現值。」他的意思是扣除了稅務支出、資本開支,及股息後的現金流。不過,這不過是一個估計數字,要隨著利息的變動及未來現金流的預測而不斷作調整。

「餘下生命」亦是另一問題。我們很難期望中信泰富(267)的生命,可以比中移動(941)更長。而企業將如何運用留存收益,更是計算內在價值時更主觀的因素。究竟企業所保留的1元盈利,會變成2元還是0.5元?很可能,中移動會產生出2元,而中信泰富只能產生出0.5元。

另一個我先前討論過的題目是槓桿。

我明白人的眼睛總是比他的錢包大,而放貸人很多時候都樂於為借款人的幻想提供方便。但槓桿容易上癮;即使由十分醒目的人運用,結果往往得不償失。當某些只有現金才能解決的問題發生時,槓桿可以為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借款人很快就會體會到,信貸就像氧氣。當它很充足時,你不會發現它的存在。但當它消失於無形時,正是你最需要它的日子。

在你決定出手投資股票前,謹記內在價值、持久性、及債務。

讀者Kevin問:「如果你要向你所愛的人提供一點意見,讓他們在往後的日子有所得益,你會說什麼?」我的回應是:「讀巴郡(Berkshire Hathaway)的2010及2011年年報。」注意,上述的討論部份直接引述自巴郡的2010年年報。恭喜Kevin,下載巴郡年報是免費的。

祝君好運,投資獲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ing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