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文章標題已由〈做廠艱難〉轉為〈做廠玩完〉,看到標題不用細看內容,玩完就是玩完,還有其他需要說?對於小撮仍在工業界奮鬥的人,對壞消息已麻木了,事到如今,廠家只得繼續低頭做事,儘量少看報紙。


這現實頗諷刺:廠家頑強的生命力其實是工業愈來愈難做的其中原因。正常情況下,生意難做,部分廠家出現虧蝕,會出現物競天擇現象,強者留低,弱者離場。之後,供應稍放緩,競爭沒以前激烈,留低的人生活會稍為好一點。然而,現實是廠家生命力特強,弱者死極死唔去,達爾文定律不能暢快地奏效,因此出現愈難做愈頂難市的怪現象。長此下去,是艱難抑或玩完,分別可能已不大。在一片黑暗中,全世界最大電子工廠台灣鴻海集團宣布最新計劃,鴻海將會增加機械人數目,由現在一萬台,明年增加到三十萬台,二○一三年增加到一百萬台,差不多等於鴻海現在內地的員工人數。傳媒取笑鴻海新策略的動機是,機械人不會自殺。假如機械人取代工人,代表廠家減低成本的出路,這條路我不懂,兼不想行。


開源艱難,廠商當然拿成本開刀,而成本之中,勞工成本佔比例不小,近年並且以高速上升。今時今日,內地工人工資絕對沒鑽空子空間,廠商只有給多不可能給少,過去三年,內地實際工資平均升幅每年不少於25%。從國家領導人過去幾年言論,我相信工資上升的趨勢會繼續下去,讓工人多賺一點已成為不輕易扭轉的國策。工資只上不落,廠商唯有想盡辦法減少用工人。到了今日,仍在戰鬥中的廠家不是普通人,廠家全部都是劉德華。劉德華的形象代表了身體fit、勤奮、永不言敗、樂觀做人、對自己和身邊的人負責任等,劉德華代表有用的人的模樣。即是說,廠家應做的事,一是已經做了,一是試過做但沒法做得來,廠家的字典裡沒有懶散二字,要做的全做了。減成本,不論是工人人數,或是物料成本,已經想到盡,每一個環節想過幾次。肥人減肥有可能,劉德華減肥冇可能,廠家個個已經減到劉德華的身形,減無可減。


郭台銘的機械人治廠大計,代表普遍減肥方法行不通的話,就來一招範式轉移,不要再從人的方面想,用機械人代替人,立即出現一片新天地。我相信採用機械人策略的意義,是依賴機器自動化,特別是重複的工序,最極端的例子是採用機械人。依賴機器對於廠家是老生常談,今時今日小本經營山寨廠已難立足,廠家大都願意接受新事物,自動化早已經是日常生產運作的一部分。我相信沒有一個廠家會反對機械化取代人手的策略,我相信每個廠家過去已經積極把工廠機械化。以我管理的工廠為例,有些工序一定要依賴機器,有些工序一定要依賴人手,有些工序的性質在機器和人手之間,可以考慮進一步以機器代人的工序只有界乎機器和人手之間這一部分。老實說,進一步機械化不是不可能,但很多時候是不可行,因為用人手比機器比較划算。


我舉兩個划算的例子。我從事投資銀行的時候,參觀過一間注重物流運作的公司,這公司擁有龐大車隊,每日在街道上行走,公司買了一套昂貴的GPS定位電腦系統,跟進每一輛車的位置,讓總部安排工作,系統用了一星期後放棄,因為電腦系統不及人手划算,所謂人手是請三位「台姐」不停跟司機通話。我最近再遇這間公司老闆,他告訴我現在仍用「台姐」。另一個例子是我每次去澳門,都留意上船前劃位制度是否仍用貼紙,我上個月留意到仍用貼紙。有沒有先進的電腦系統能取代簡陋的貼紙,一定有,仍用貼紙是每日安排乘客劃位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貼紙又平又方便,最划算。郭台銘生意的規模大至令人難以想像,他做每一件事都有其目的,包括包含政治或做騷成分。大部分廠家不可能跟隨郭台銘的每一步,機械人留給郭台銘玩,我們繼續學做劉德華。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