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跟奧巴馬進行官式會面,政治分析員忙於分析兩國政經關係。國家大事對我個人有沒有影響?我分析過這一大堆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做廠將會愈來愈難,而難正是部分廠家的大好機會。又難又有機會,是有點矛盾,讓我解釋。

當前美國經濟最頭赤的問題是高達一成的失業率。美國政府實施過不同刺激經濟方案後,經濟多方面都呈現起色,然而奧巴馬政府對失業問題仍束手無策。老百姓對於大部分經濟數據都感到既陌生又遙遠,但自己或家人失業卻是切膚之痛。美國政界把失業問題的矛頭指向中國,指中國以廉價勞工和偏低的人民幣匯率為手段,長期製造貿易順差,是美國人失業的元兇。這邏輯是否合理可能已不重要,因為美國人似乎已達成共識,怎樣迫使中國在貿易方面讓步,是奧巴馬政府當前急務。
美國來勢洶洶,中國不能不回應美國的要求,中國政府的考慮是,要做點事情來讓奧巴馬向國民交代,當然這些事情不可以令中國政府和人民過分委屈。讓人民幣升值是解決貿易順差的一個辦法,不過從中國政府過去一段時間的態度來看,立場相當強硬,匯率是大是大非的中國內政,外國人無權干預。人民幣匯率策略是一個超越經濟的議題,政治上牽連甚廣,我看不到中國的當權者有意或有力作出重大改變。再者,人民幣匯率升值,中國貨變得昂貴,訂單會流向其他國家,中國毫無得益。


解決貿易順差的另一個辦法是讓中國工人的工資上升,這樣做的話會令工廠經營壓力增加,遲早要把工資增幅轉嫁予客戶,世界工廠出產的產品價格自會上升,同樣做到中國貨變得昂貴的效果,不過分別是得益者包括中國工人。中國工人生活改善,有助社會和諧,帶動消費,我認為中國會朝着這方向走。
廠家呼天搶地,哭訴經營困境: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颷升,其他成本如電費水費樣樣加……如果工資不停上升,簡直是把廠家置諸死地。中國政府不是不關心廠家的死活,但讓工資上升是回應美國訴求兩害中較可行之路,況且工資已連續升了幾年,見不到社會出現動亂,就讓達爾文定律來解決廠家出路的問題。我這廠佬無力改變這大環境,要接受,要順勢行,但怎行?


首要是不停調節自己和管理層的思維,當然不是麻醉自己嗌什麼「危中有機」的空口號,而是正面面對更困難的經營環境。困難環境會加速汰弱留強過程,即使市場規模不變,市場份額很有可能會出現波動,因為對手會做出不應做的事或不做應做的事。
過往廠家的心態是中國工人價廉,採取人海戰術,然而究竟人多是手腳亂抑或是好做事,廠家未必在意。廠家現面對的是潮退時刻,誰有著泳褲,一目了然。這時候在工廠最常出現的詞彙,一定是「生產力」。
生產力容易理解但不容易掌握,因廠而異,要從實戰中領略。最能掌握生產力細節是前線員工,因此提升生產力一定要從上而下由管理層制定方向,定下策略和制度,同時從下而上由前線員工帶動提出具體方案。今日的經營環境已不容許得過且過,要擊倒對手,最佳武器是超卓的生產力。其實這時候對手的心理同樣變得虛怯,你面對的困難對手也在面對,廠家在劣境中仍能發力的話,可進一步打擊對手的信心,其實令對手離場是擊倒對手最常見的方法。


除了生產力,廠家此刻要有加價的自信心。前線銷售員工的信息總是客戶要求減價,對手已順應客戶要求,自己不減的話會失去生意。這是欠缺自信心的表現,成本上升不可能永遠全部由廠家以提升生產力或減低利潤來承擔,廠家認為自己欠缺加價能力的話,是極壞的訊號。跟客戶在價格上的博弈,是廠家檢驗自己實力的最佳工具;不要怕,說出口好像有點礙耳,但這是應做的,望住客戶雙眼說:「不錯是 5%,不過是加,不是減。」
廠家可自怨自艾,也可專注提升生產力和建立加價的自信心,你可笑我阿 Q,我是笑着迎接這工業大時代的來臨。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