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潮和泡沫

「什麼當紅,終必破滅。」

打從2009年3月起,我已提過這兩個詞多遍,大概已悶著各位了。

過熱和處於泡沫的工業和股票,終歸還是要破滅的,至少大部分如是。即使存活下來的,要恢復先前光輝,可能也要用上幾十年的時間。

近代泡沫的例子,包括80和90年代的首個次按危機、90年代至2000年的科網泡沫、00至07年的第二個次按危機、1998至2007年的美國房產泡沫、1984至1997年的香港房產泡沫。它們最終都破滅,讓人損失慘重,就如幾個世紀前的鬱金香狂熱般。歷史的確會重演。

比亞迪(1211)的消息已經出現了多個月,不過沒有人留意,正正因為泡沫的本質,是很難破滅的。我的一位同事曾建議趁比亞迪股價還在80元的時候,將它沽空,當時想他是不是瘋了。後來證實他真英明,我才是個瘋子。

兩年前巴菲特以18億元購入比亞迪9.9%股權後,其股價高見80元,市值達2,000億元,增加了11倍。其實老早就有人在猜想,這個風潮到底能維持多久。而結果,就像銅、黃金、油、美元、垃圾債券等的泡沫,最終還是以破滅告終。
 
中國新聞

2010年12月的資料顯示,中國的外貿順差在入口增加的情況下,已經減少了,這對於持有著內地消費股的投資者來講算是一點希望。實際上2010年出口量也增加了31%,至1.58萬億美元,相當驚人,不過卻被看淡者忽略了。2010年貿易順差額是1,830億美元,相當厲害。各位趕緊購股吧。那麼人民幣的情況又如何呢?我想頂多會逐漸升值。不過最近有那麼好消息,我想更出乎意料的好消息也許快來了。
 
消費股這一環自從2010年9月開始,表現就不怎麼樣,股價也一直下跌,直至今年一月,因此現在股價相當便宜。還記得有人在Google升至700元前就以90元賣掉了嗎?也有人在蘋果升至340元前就已10元賣掉了。也有人在創科(669)升至11元前就以1元賣掉了。也有人在新濠(200)升至5.5元前就以4.3元賣掉了。所有恐慌性抛售都意味著購股的時機。人家做對的機會是十分一,而你則是十分九。我喜歡有著穩定現金流、且市場定位穩固的公司,而不是那些突然飆升然後就搖搖欲墜的股份。我想未來30年都能安枕無憂。


澳門賭場

澳門賭業股的股價開始上升了。那麼這個行業的股份到底應該賣,還是說賭博熱潮會一直持續呢?我想後者的機會較大,不過我承認我們很難知道這些賭場實際上到底有沒有賺錢,也不知道那些錢到底要到哪去。實際上新濠的情況,跟資產淨值的折扣有關,而其大部分資產淨值都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濠娛樂。昨天新濠娛樂股價升了4%,但新濠股價卻跌了3%。這並不合理。以新濠娛樂目前的股價而言,當中的折扣達35%。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想套利的人而言就是一大好消息了,尤其是假如其2010年資產負債表比2009年時更容易理解的話。

現在我們該做的,可能是繼續持有多5年左右吧。何氏最近也在攏談些生意,雖然依我看沒什麼大不了,但還是會讓股價有些波動。我想就如所有拉斯維加斯的賭業股一般,一場泡沫終歸會到來的。

「放馬去購股就是了。」正如批出了次按的人所言。

阿里巴巴(1688)

這快速增長的股份終於引來人們的注意了。如果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話,也許股價會比現在高一半。我想阿里巴巴很快就會被併購了。如果香港投資者不願意的話,其他人也許會以雙倍的價錢進行收購。正如一個聰明的讀者所言:「它就像是瓶越來越香醇的紅酒。」

不要信政府
 
最近Jake van der Kamp寫了一篇文章,內容是有關興建第四條連接新界西北和九龍東的過海鐵路的成本,恰恰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不能相信政府。造價從150億元升至670億元,反映了政府的無能,也解釋了人們對建造商的壞印象。建造商總是說自己營商艱難,實際上卻從香港人身上拿了50年的好處。不光是建造商,還有其他貪婪的跟建造有關的公司。

兩個意見。第一,不要投資在承建商。第二,只有當港元危機徹底出現時,香港跛腳政府才會做點什麼。不過那時大概已為時已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inglife 的頭像
    stinglife

    娛樂八掛大放送★

    sting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