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於1955年的王支農場 / 種本地菜 / 是香港最老的農場之一
自05年創始人黃枝身故 / 人與菜仿如逝水 / 然而 / 有人仍戀戀不捨 / 要在無邊的土地上尋回逝去的回憶
對父親的記憶 / 就只有這片菜田 / 不能失去 / 黃枝的兒子Sunny說他是個飽讀詩書的高才生 / 放洋加國 / 做過貿易公司老闆
但厭倦了世界的紛爭 / 人心的計算 / 終於 / 落葉歸根 / 回到綠田上 / 重掌父親的菜田
他掏空積蓄 / 接手農場 / 卸下西裝 / 變身為一個農夫
5年經營 / 蝕了十幾萬 / 焦頭爛額 / 卻打不垮他的決心 / 因為在田地中 / 有老父的血汗和回憶
而回憶 / 化成強勢的動力 / 支持他一步一步走下去
對昔日的緬懷……
早上六時,朱紅色的祭台前有一座香爐,卻沒有點燃任何清香。他向這祭台閉目深深一拜,看着當中的照片,口中念念有辭,像是有股思念與深情,在空氣中縈迴不散。
他是Sunny,五十歲,王支有機農場的主持人,自創辦人黃枝過身後,作為長子的他,每朝都會祭告父親。似要讓他知道,這創於1955年的老農場,一切安好。
王支農場,曾經是元朗馳名農場之一,六、七十年代,來買菜的不僅是附近的批發商,還有不少來自九龍。
冬天的菜心、芥菜,夏天的茄子、通菜,每日生產過五六百斤,經常被一掃而空。和今天每天只是收割百多二百斤菜,差天共地。
「舊時香港農業發達,本土自給自足,但自從大陸菜開放進口,一切就改變。」他說的蓬勃日子,在戰後四五十年代。
那時,他父親黃枝從潮州揭陽來港,身無長技,只會種菜,在元朗大江埔租地租牛耕田。靠着勤勞的雙手,種出滿眼綠意和瓜香,掙來一頓飽暖。由於貨客頗多,他還僱了幾個夥計一起耕作。
「那時種菜好,年輕力壯,有塊田,就可以養一家人。」Sunny說。
那是個勤力就有出頭天的年代,黃氏一家,就靠一塊田安頓了生計。後來,Sunny母親病故,父親續弦,為了生計,每天晨興晚歸,打理田壟,父子一天沒多少時間見面。但客家人疼兒子,每次回家,父親總會抱抱他,玩樂過後,繼母就將當天割來的蔬菜煮吃,白菜、番薯、豆角、節瓜……簡樸清淡的蔬菜,不是珍品,只是天然的菜香,他父親卻吃得笑逐顏開,彷彿世間全無愁煩。
對驟變的惶恐……
其實愁煩,早已在不知不覺間來到。
70年代,大批新移民自大陸來港,走入大江埔作農民,僧多粥少,灌溉井水幾乎被抽乾。農田缺水,父親憂心忡忡,一夜間帶着家人收拾細軟,搬到八鄉吳家村,租了二萬八千呎地作菜園,另覓水源,維持生計。
「自在吳家村落腳後,生計才有轉機,阿爸才有番笑聲。」Sunny說。
只可惜,王支的豐收歲月,只維持了十年。80年代,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大陸蔬菜價廉,市場菜價大跌,不少私營批發商相繼結業,王支也只好將菜供給政府蔬菜統營處,以平價出售。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一家根本不懂反應,只知不少新界農夫也轉行他去。繼母為此消瘦了不少,父親說話也少了,只把僅餘的力量,都放到農田和這獨子身上,一心希望盡最大氣力,把Sunny這獨子供上大學,好使將來走出一條新出路。
Sunny在父親的供養下,圓了心願,考進了嶺南學院唸工商管理。然而,飛了出去的他,對於農場事務再無興趣,只一心為自己前途打拼,畢業後跑去經營小生意,從沒想過要繼承父業做農夫。
城市人的孤寂……
「粒粒皆辛苦,我想沒有人讀飽書,走去當農夫吧﹗就算阿爸,都希望我賺錢賺得舒服些,不用太辛苦!」他說。
Sunny畢業後,與朋友合作經營中港貿易生意,將大陸食品引入香港售賣,他眼光獨到,打開了不少生意門路。豈料生意大好,其中一個朋友在外做同樣的私幫生意,影響了信譽,最後只好與他拆夥。
後來另一個朋友,又要求加入一個陌生人來分一杯羹,他不想大家的關係破裂,因而退出了生意。
「我與他們兩人的多年友情,沒想到在賺了錢後會變質,我很天真,這次之後才懂得人心是很複雜的。」
他受了沉重打擊,對人信心大跌。時為96年,香港一片移民潮,他帶着一身怠倦和難過,孤身上路,移民到加拿大,轉而售賣健康食品。
他很投入,不理晨昏,一星期做足六天半,錢是賺到了,卻失去生活的方向,他以為一生就這樣營營役役度過。誰料一天,香港傳來一個消息,說他父親年老多病,他聽了,腦中有句話不斷重複着: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放下電話,他獨對一間偌大的空屋,無法再獨對這片孤單寂寞,於是毅然放下一切,跳上飛機回港。
再重踏的足迹……
04年,Sunny返港,05年,父親猝然離世,剩下的農場,最終也湮沒。
他重回從前的田地,剎那間,才驚覺老農場消失了,連他和父親一起的快樂,都一併化灰。
「我的情緒低落到極點,回想這幾年,見盡人心險惡,嘗遍異鄉寂寞,只有這片綠田園,才是我的家,我的根。」於是,他決定承繼農場。
「我要抓住我一直失去的東西。」他說。
重掌農場,他首先把外國吃得健康的有機觀念移植過來,把本來用化肥種菜的農場,轉作種植有機菜。
但他是門外漢,為了種出優質有機菜,他由零開始,看書上網,又四處求問,取沒有基因改造的有機菜苗、用魚骨粉和麻夫做肥料、採芋藤攪碎壓汁來驅趕蟲害,一切按照有機原則進行。
耕作方法亦有機,例如「間作」,把農地區域種植一種以上的蔬菜,害蟲有貪方便的習慣,會選較大遍種同一類菜的地方,不選間作農地,便可減少害蟲大量繁殖。
用心做的有機……
但有機菜有很多麻煩要克服,常規菜下化學肥料,生長速度較快,有機菜收成一般會比常規菜多二分一的時間,生長速度慢,阻礙了賺錢能力。
「種有機菜的方法與時間不同,我繼母一向主理菜田,起初她一時未適應,跟我吵過不少架。但我堅持要改變。」他說。
為了有效銷售,他還想出一條龍服務,自己種有機菜,然後接訂單,還親自駕車送貨,將菜送到客人府上。這個計劃,說出來幾乎沒有人贊成,連繼母都批死:「一定蝕入肉﹗」他捱了五年,果然蝕了十多萬,但他還是不放棄。
「人一生有些價值,不可用錢來衡量的。」Sunny淡然的說。
他就是相信有機概念,在港一定有市場,就咬緊牙關的捱下去,除了菜心、生菜等傳統本地菜外,還加入了不少西式蔬菜,紅菜頭、黃紅椒、西芹、歐美品種番茄等,慢慢開始受到外籍人士歡迎,殺出一條血路。
他見有機可乘,便將傳單貼在電腦網頁,和寄往不同屋邨,目前已寄出了十數萬張,回報雖然千分之一也沒有,但他沒有氣餒,每周星期一、三、四,都開車把菜蔬送往不同區域。他的菜種類繁多,中西菜的比例是八比二,現季最當造是蕹菜、莧菜、潺菜、茄子等,另類些有番薯苗、辣椒葉、羅馬生菜等,連生果都有,龍眼、楊桃皆是時令。全部都是上午收割,下午送到,非常新鮮,入雪櫃保存,可放三至四天也不壞,生意也靠這樣一點一滴積回來。
尋索中的發現……
「增長好慢!有時我都會問自己,以前賺錢易,多好!何解今天要坐困愁城,多笨!」他一再自我懷疑起來。
最差的時候,甚至天天下大雨,蔬菜全毀,血本無歸,令他吃不下飯,睡不着覺。那時,他真的想過放棄,任由農場結束算了。
然而,正想放棄之際,忽然又想起父親的一番說:「客家人是水流柴,走到那裏,撐到那裏,靠山吃山,靠田吃田,只要肯捱肯做,天無絕人之路。」
一句天無絕人之路,彷彿父親與他並肩同行,這感覺,比賺許多錢還要好。
雖然這數年間,有人不幫襯,但亦有人成了他的擁躉,吃過他的有機菜後都大讚,給他打了不少強心針。
最開心,是他其中一個當社工的客人,原來是兒時一起在田間玩耍的鄰家女孩,再遇上,重談起當年田園的趣事,一度消失了的勇氣、堅持和歡笑,今天又再回來了。
「這個女孩,現在已是我太太哩!」他嘿嘿地笑着說。
今天,這成了她太太的女孩,一直默默地在背後支持着他。
路是人行出來的,心裏相信,有人相伴,終會走到彼岸,看見光明。
王支有機農場
地址:元朗錦上路吳家村江廈圍
通訊地址:新界錦田信箱134號
電話:9196 6595
電郵:mailto:order@wongchiorganicfarm.com
每朝他都會向離去的父親祭告。
Sunny(右)小時候最得父親黃枝(中)的疼愛。
80年代末,Sunny(左二)在農場與同學的合照。
08年,Sunny(中)與做社工的童年玩伴(左)拉埋天窗,他太太現時常支持他打理農場。
耕田種菜之職主要由他的繼母負責。
灌溉皆用地下井水,水內要養有活魚,令水質不受污染才可。
農場獲香港有機資料中心的有機認證,政府每星期也派人抽查其蔬菜、泥土和用水去化驗。
吳家村內有不少有機農場。
有機肥料是魚骨粉和麻夫。
現時茄子大造,味道又滑又香。
每逢星期一、三、四,他將蔬菜收割、包好,然後送往客人家中。
王支位於江廈圍側旁。
Sunny集好各種蔬菜,便駕車送菜去。
有機菜送上門除月結交支票外,也可以現金交收。
周小姐(右)是王支長期客戶,她說:「佢嘅有機菜味道同一般菜冇乜分別,我貪佢冇落化學物,食得健康啲。」
Sunny吃得清淡,又不喜食肆吃飯下味精,開工時必自攜飯菜,在車內進食。
大雨沾濕了肥料,放太陽底下曬乾,方便保存。
羅馬生菜
這本地羅馬生菜比外國進口幼嫩,質感較軟,但味道保留羅馬生菜特性,菜味甘甜,口感爽脆,做沙律最具口感。
番薯苗
番薯苗質感爽脆,菜味甘澀,最宜用蝦醬、豆豉、欖角等濃味醬料辟去澀味,炒來更加可口。
龍眼
踏入七月,荔枝過造,龍眼成熟。這有機龍眼,爽滑透光,肉薄、果味濃郁,新鮮多汁,嗒落還有花香味。
水蕹菜
水蕹菜葉嫩綠,菜梗爽脆多汁,以馬拉盞、XO醬或椒絲腐乳炒,特別惹味。
紅莧菜
紅莧菜菜味特濃,無論放湯或炒都要加入蒜頭,味道好外,蒜頭味能殺死專附在莧菜的蟲蛋。
茄子
茄子皮光肉滑,肉質夠嫩,茄味香,以之配濃味蒜頭蒸,或做魚香茄子煲,皆美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