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人士買賣

我不時收到關於企業內幕交易的問題;看來大家似乎都相信,這對我們是否買賣一隻股票,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有關的提問主要環繞著內部人士出售股份,增持股份則從未提及,反映大家現在都是草木皆兵。從相反理論指標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利好的訊號。

內幕交易或許是其中一樣要考慮的因素,但絶對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事實上,你不應因內幕人士在賣股而放棄購買某股份,一如你不應因內幕人士在買股而購買某股份。

我最喜愛的例子是微軟。1985年上市之初,公司大部份股份由比爾‧蓋茨所持有。多年來,蓋茨多次配售手上持股以分散投資他的財富。回頭看來,他的行動並不成功。他的售股價只及現價的一少部份,而現價相對2000年的高位,已回落65%。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內幕人士並非什麼都知道。事實上,我甚至可以說,如果他一股也不賣,他今天會富有得多 -- 儘管他今天已富有得難以想像。

就以思捷(330)這個案來說,幾年前某大股東以60元配售大量股份。接貨的是機構投資者,你會以為他們已做好盡職審查。今天相關的董事已離去,或許純粹是想套現。較近期的內幕人士賣股沒有可疑。

至於雨潤(1068),有些董事在大額配售股份,也有些在大額買股,究竟應相信誰?公司最近亦公佈了銷售放緩、8月份的毛利率等個別的內部消息,他們有些是等到相關消息公佈前的最後一分鐘,才進行交易。

搞清楚了,無論是在中國或其他地方,我們都不能信任這類好事多為的董事或相關人士。

你永遠不會真正知道一名內幕人士為何買或賣。可能是要套現買其他資產,或支付學費,又或為了離婚的安排。不必多疑。內幕人士買股亦不一定是他掌握了一些利好消息,可能他只是想把現金花掉、相信公司的前景,又或認為股價合理。同樣不必多疑。

要知道,內幕人士買賣,甚至公司回購股票,在公司公佈重要消息的前後,都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期間內幕人士都不能進行交易。

我會更留意公司回購的消息,如果同一時間董事們沒有出售股份,可視為更有力的訊號。

另一個不一定準確但同樣不錯的指標,是假如八大地產股大亨用現金增持其上市公司的股票。這與運用誇大的價格轉移私人物業至上市公司以換取新股,不可混為一談。

我知道很多情況是大股東看來越買越跌,但他們其實是希望持續地增持股份,目標不一定是要買在最低位。所以李嘉誠在70元增持和黃(13),而最近公司股價曾跌至50元以下。又或李兆基在57元,而非37元增持恒地(12)。這樣做,不會令他們變成傻瓜,但如果我們跟著他們,則有可能中伏。不過,如果我們把錢投入到其他股票之上,一樣有可能成為傻瓜。

嘗試找一些不正常的情況:譬如相對資產有大折讓、淨現金比市值更高,或收購等,例如,當邵氏兄弟被私有化時,你其實可以在20元以下購入電視廣播(511),而三年之內以55元賣出。邵氏兄弟的主要資產是持有24%的電視廣播。

相對於憂慮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例如內幕人士在做什麼,或為什麼做某些事情,上述做法會更有利可圖。


 

arrow
arrow

    sting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