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超英為首的英皇同學會,早前登報要求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下台,觸發點是英皇書院被逼「自願減班」,有人對林超英反應那麼大,大惑不解。

林超英在網誌揶揄孫公是「縮公」,硬要英皇縮班,林超英對此亦說:「大惑不解。」他曾是天文台台長,颱風襲港時決定掛幾多號波;這回輪到自己刮起「十號風球」,他卻說:「我無憤怒,只是覺得很滑稽,咁都有嘅?香港幾時變成咁?很悲哀。」

在英皇書院成長,他經歷了「教育可以扶貧」的過程;今次大聲疾呼,是希望保留合理名額給年輕人經歷這種蛻變,「我們的校訓是『慎思篤行』,想清楚,然後堅持行到篤。」林超英明言不會輕言罷休,孫公請做好「防風措施」。

超英是個很會說故事的人,舉例比喻,層出不窮。今次教育局提出的「自願減班」計劃,他這樣的借喻:「一個國家人口過盛,皇帝推出『自願優化人口結構計劃』,男士們可自願舉手選擇接受去除生育能力手術,有人顧全大局照辦,有人不情願而拒絕。

「措施推出後,原本相安無事。有一日,皇帝在街上見到一個國民,覺得他樣衰,不應該有後代,着衛士捉住他,即場令他日後不能生育。

「聽到這裏,係咪覺得好唔舒服呀?原本皇帝絕對有權『閹割』國民,但他一早說過計劃是自願性質的,突然又要強制『優化』你,英皇的情況正是這樣。」

林超英在網誌發表很多類似文章,有寓言故事,也有指名道姓的。「我不是故意要鬧局長,這不是我個人的事,是眾人的事,很多年紀比我大的學長指着我要我去發聲,我碰巧是今屆同學會會長,是緣份叫我這樣做。」

這場「閹割」風波,由去年十月底開始,「那時有聲氣說要減班,有同學已經告訴我。」對於整件事的時序和發展,林超英記得一清二楚,「十一月一日,學校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提出計劃,兩名校友代表即時反對。」

他不是代表之一,但即時掌握了計劃詳情,決定站在反對減班的一邊,「港島西區的男生好傷,基層都是望住英皇想考入去,只有家境好的才會諗聖保羅男校或聖保羅男女,所以要減班,真的好似攞我哋命咁緊張。」

出賣

英皇校友反對,教育局出力游說,兩星期內兩次到英皇開會,第一次林超英有份出席,「當時氣氛很好,官員聽完意見,說月底回覆,但要求我們低調。」豈料,教育局公開說無人反對計劃,「叫我們低調,結果他們高調,這一刻我們覺得被出賣了。」

林超英重視誠信,覺得誠信被利用,即時寫電郵給教育局,說無法再遵守承諾,不會低調處理事件,然後發動校友力量,寫信給孫明揚叫他三思,又寄給西區區議員,惹來公眾關注。

十二月一日的英皇管理委員會特別會議上,十人中有四人反對縮班,主席卻說要在會議紀錄寫上「主席認為會議達到共識」。二月廿四日,正式開會表決,主席說已決定減班,然後拋下一句:「要投票,你們自己投。」

林超英的容忍已到達臨界點,「你堂而皇之說是『自願』,為何其他辦學團體可以不減,但對英皇書院如此堅持?我只能說大惑不解。」這時,英皇風波掛出一號風球

警告。

「然後局長向記者說無違反自願原則,是眾目睽睽之下、大義凜然地說。」憤怒升級,三號風球即時懸掛;未幾,孫公被記者再三追問,在電視前說:「無講大話,點會講大話?」

「這是我的超級大惑不解,很多同學都很憤怒。」十號風球一觸即發,英皇同學會決定登報抗議。「五十年代的學長最激動,他們當年受恩於學校,大大改善了生活,感恩之心很強。」

扶貧

六十年代在英皇讀書的林超英,也有相同感受,「我們深知教育是最好的扶貧工具,點解不可以畀這間學校教多幾個人?可能因此有四十個人由基層浮上去,社會就少了四十個窮人。」當年,他也是其中一個窮學生。

「以前有同學因為無錢食午飯,餓到暈倒街上,要老師揹回來。」林超英說,英皇同學都來自基層,父母賣報紙、做小販、工人的都有,「有人用三毫子在西邊街後巷買個麵包食就一日了,很多人都是這樣。」

偶有一、兩個同學是有錢人,但他們都很少說出口,「就算有車、有工人送返學,老遠就撇甩工人。人人都自己行返來,他就有個白衫黑褲的一齊,咁核突,我們不會覺得有錢就勁啲。」

林超英的家境不算最差,父親在南北行做理貨員,負責量度貨物大小,計算託運費,「要去海事處考牌的,是爸爸一生人最高的榮譽。」於石塘咀山道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唸書,由中文小學考上英文中學,最初相當吃力。

「這裏是我入學永遠的記憶。」他站在英皇書院的有蓋操場上說。當年副校長叫名上課室,結果全部人走了,只剩下他,「他問我:『Why are you standing there?』他叫我英文名,我唔識聽,諗起都覺得瘀。」

英文水平差,卻培養他另一專長,「考試時同學成日舉手攞紙,我就永遠寫好少嘢,英文唔夠,無乜嘢寫,但分數未必少過他們,因為我鍛煉自己只寫重點。」

英皇是傳統名校,但無人會睇低英文差的同學,「歷史悠久的學校會有它的校風,我們的同學較多合作,不是競爭,會諗點樣幫人,師兄幫師弟,讀完的筆記留給師弟,曾經有師兄借書給我。」

謙卑

「我們行出來有個款的,隔籬學校會係咁。」他一邊說,一邊蹺起雙手,擺出趾高氣揚的表情;然後,他裝作頭耷耷,代表英皇謙卑的形象,「我們是比較規矩、溫純敦厚一點,做老公唔錯o架!」他笑說。

英皇一直灌輸要貢獻社會,畢業生很少成為生意人,「多數做專業,醫生、律師、會計師、公務員等等。」林超英當時選擇了執教鞭。

「那年代的人,大學畢業出來,屋企人真的會唞一啖大氣。」七三年大學畢業做老師,人工有一千三百六十元,「真是天跌落來咁happy,多過爸爸的收入好多倍。一年後做科學主任更勁,三千四百元,嚇死人咁多錢,睇見都手震。」

這就是他口中的「教育可扶貧」,「第一份糧就非常覺得全個屋企的狀況改善,我們很快就買了冷氣機,幾勁呀,還要不怕畀不起電費。」他笑說。

如今孫公「一刀切」減班,林超英認為是盲目的決定,「我都做過首長級公務員,感受特別深,以前一定留意人家在出面講怎麼,讚我、『省』我的都要聽,決不會與民意對着幹。」

捱罵

○六年,颱風派比安襲港,林超英扑槌只掛三號波,但電視重複播放一個女人在尖沙咀碼頭,被風吹的垃圾桶撞倒的畫面,他備受批評。「因為一個女人,一個垃圾桶,全香港都覺得好大風,應該掛八號,鬧到我飛起,兩份報紙都在頭版叫我下台。」

科學判斷上企硬,但他意識到市民的擔憂,於是舉行過百場諮詢會,見過逾千名各界代表,最終修訂日後全港八個風速站中,只要有四個達標,就會掛八號風球。

「既然不違反科學原則,又貼近人民感覺,就改制度囉。畀人鬧千萬不要勞氣,要拿走意氣,講道理,找出做得到的改善,才是勤政愛民的政府部門應做的事。」官員或愛面子,不肯打倒「昨日的我」,林超英不以為然,「做得公務員就要謙虛,我們不是選出來的,一定要調節自己,適應民眾,不要講面子喇。」

做公務員逾三十年,他以「謙恭誠勤」做座右銘,要聽意見、想人家所想、有誠信、做事勤力。在林超英眼中,孫公犯了其中三條,他堅決地說,不會輕易收手。「我做事不會計較最終是否成功,要做就做,我校的校訓是『慎思篤行』,想清楚之後就要做下去,難道砌佢兩槌,不夠打我就走呀?無理由的呀!」

教育局至今仍未改變初衷,問林超英怎辦?「長命工夫長命做。」他滿有自信地說。對自己做事的決心,他絕不會大惑不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