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 
香港中秋節活動:
中秋佳節嚐月餅?賞綵燈?在香港度中秋豈只如此!我們要您感受道地的節慶文化色彩!中秋節期間,香港各區除了會舉行綵燈會之外,位於銅鑼灣的大坑更保留了有逾百年歷史的傳統習俗—舞火龍。熱鬧歡騰又壯觀的舞火龍,讓您從這個不朽的傳統中,體驗香港道地文化豐沛的生命力。

香港鬧市出現巨大火龍!這絕不是電影情節,而是香港有逾百年歷史的傳統習俗。中秋節來到大坑,您會發現在一片鑼鼓聲中,近三百人舞動著一條長67公尺、插上過萬枝線香的火龍,在街道上飛舞翻騰,平日寧靜的小巷因而變得煙香繚繞、火光閃爍!大坑一連三天的舞火龍,源於19世紀居民為求消除瘟疫而起,如今成了香港獨特的風俗,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坑舞火龍 傳統習俗—舞火龍

2012香港中秋節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 插上過萬枝線香的火龍,在街道上飛舞翻騰

名人的話「火龍插滿線香,居民在火龍巡遊期間又會燃放炮竹,故火龍經過之處都會充滿硫磺火藥的氣味,將蛇蟲鼠蟻趕走,使瘟疫不再蔓延。」

<活動資訊>

日期︰2012年9月29日至10月1日

地址︰香港島銅鑼灣大坑

查詢︰+852 2577 2649

如何前往︰從港鐵天後站A1出口,橫過英皇道後右轉,前往高士威道與銅鑼灣道交界,然後左轉沿銅鑼灣道步行5分鐘往大坑。
從 03-10-2009 東方日報網站得悉,據報導一連三天在銅鑼灣 大坑舞火龍 於昨天正式舉行,據傳 129 年前曾協助大坑解脫一場瘟疫,時至今日的舞火龍盛會,除了當地的「大坑仔」不容錯過外,舞火龍更成為旅遊項目!



       據報導 大坑火龍 由於在晚上舞動,故又名「夜龍」,整條「火龍」分:龍頭、龍尾、龍心及龍珠四部分,全長共 32 節合共 220 呎,主要以珍珠草、印尼籐與鐵線扎制而成,當中龍頭製作最講究,龍鬚由榕樹氣根造成,電筒為龍眼,引領火龍的龍珠是「沙田柚」,插滿長壽香的龍身在夜間舞動時,好像點點繁星躍動飛舞!

       據報導昨晚在大坑揭幕的「舞火龍」一早便吸引了約三千名市民與遊客駐足觀賞,浣紗街以及蓮花宮西街一帶擠得水洩不通,不少一家大小及旅客到現場感受節日氣氛特色,甚至「拍友」們亦一早霸定有利位置,期望可捕捉「火龍」飛躍的情景!

       其中,不少人在「火龍」飛舞的時間,衝出路中央取景,並險些兒遭「香火」火舌燒傷,及險象橫生,但仍獲市民報以掌聲不絕!

       但是,近年為免污染環境,「火龍」會在深夜後用貨車送到焚化爐「飛龍在天」;據報導這項「舞火龍」的風俗活動正申請成為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統籌活動超過 30 年的「舞火龍」總指揮 - 陳德輝 慨歎,活動只得 大坑褔利會 獨力支撐,港府支援有限!

       他又謂現極缺乏「扎龍傳人」,同時亦面對「樁腳男丁」隨時不足的情況;故此福利會惟有向區內學校招募男丁外,亦不排除打破百年傳統准許女生舞龍!

       據總指揮說,由 1880 年第一次舞火龍開始,舞者把撐著「火龍」的「龍竹」一代傳一代,現已傳至第三代「大坑仔」,即 大坑坊眾福利會火龍總指揮 - 陳德輝 本人手中;他說統籌了三十多年「舞火龍」感慨後繼無人,以及總有一天會累的時候!

       編者細嚼 火龍總指揮 - 陳先生 的回顧,等於上了一課 通識教育,當局的愛理不理,卻促成了 陳先生 的擔憂;期望有關當局加把勁,將這項值得保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來,以及讓市民可以世代觀賞「大坑舞火龍」!

       今天是八月十五正日,在香港的另一邊 印尼 一帶正發生了地震及水災,造成了無數的家園盡毀與生命傷亡;期望擴大的市民可以伸出援手幫助災民渡過困境!

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 : 是香港銅鑼灣大坑的傳統習俗,最遲於19世紀末便已出現,但實際由何時開始卻無從稽考。2011年5月23日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說於1880年的中秋節前夕的一晚,颱風吹襲大坑村,有一條大蟒蛇吞食村裏的家畜,給村民合力打死於破屋內。翌日,颱風過後,大蟒蛇屍體失蹤,大坑村發生瘟疫,多名村民病亡。



當時,有道士說此大蟒蛇原本是龍王之兒子,因此要降疫症懲罰該村,報復殺子之仇恨,而村中又有一位老翁,聲稱有神仙打救報夢,指海龍王最怕是火龍,火克制水,所以在中秋節連續三晚,即是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三天舞火龍,就可解脫這場災難,村民照辦,並沿襲至今。

舞火龍只在香港日治時期停辦3年,第17任香港總督金文泰更曾就舞火龍向大坑居民頒發獎狀。2007年舞火龍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的慶祝項目之一,在灣仔修頓球場表演。

火龍晚上6時左右在大坑蓮花宮點睛開光,再於安庶庇街插香後起龍,先到浣紗街對嘉賓作致敬禮,多數會打龍餅(喜結龍團),之後會按傳統遊街(火龍會在大坑的街道上舞動),途徑浣紗街、京街、新村街、銅鑼灣道等,遊街完畢會到浣紗街拔香和重新插香,後會在浣紗街表演至10點左右。整個儀式可分為「火龍過橋」、「火龍纏雙柱」、「綵燈火龍結團圓」三部份。2010年、2011年,火龍更在中秋正日10時左右舞至鄰近的維多利亞公園中秋綵燈會。



從前,節日完畢後,習慣把火龍拋下銅鑼灣避風塘的海底,以示「龍歸滄海」,但近年為免污染海水,於深夜用貨車送到焚化爐去,變作「飛龍在天」。

火龍的製作講究。龍身全長220呎(67米),分成32節,先以粗麻繩紮成龍骨,再用稻草紮成(現改用珍珠草)龍身。龍頭由藤條屈曲為骨架;龍牙以鋸齒的鐵片造成;雙眼是手電筒;舌頭是漆紅的木片。帶引舞龍的珠球是個插滿線香的沙田柚,一共兩個。舞龍時,全條龍身都插上火紅的長壽香,在夜間舞動,點點星火,十分可觀。舞龍健兒不論是否大坑居民均可參與,但只限男性。



這個已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的活動,已越來越受重視,亦成為吸引遊客的旅遊推廣節目。活動為期三天,由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每晚兩場(十五晚的第二場已移師至灣仔修頓球場舉行)。活動在大坑浣紗街一帶舉行,期間全區封路,並架起鐵馬,將觀眾和舞火龍隊伍分開。今年選擇十四晚去趁熱鬧,先到蓮花宮看拜祭。可惜儀式在宮內舉行,謝絕外人參與。然後到新村街街口,看開幕儀式和火龍啟動過程,最後隨著火龍在大坑一帶遊街。火龍規模很大,亦有官員和社區領袖來致辭道賀,今年為入健力士,參與的健兒亦不少,而到來觀看的市民和遊客就更多了。活動很熱鬧,但旅遊表演活動感覺很強烈,除了遊街一段外,大部份時間擠在人群中,絕不容易可欣賞到火龍飛舞的場面,加上有鐵馬分隔,令人難有投入感。

相比之下,薄扶林村的舞火龍,就來得有趣味了。雖然沒有紀錄這活動始於何時,現今只在中秋夜舉行,火龍較短,亦無政府官員來參與,但完全沒有人為阻隔,讓觀眾和村民近距離接觸火龍,令大家更能感受歡樂氣氛。活動由黃昏六時半開始,至晚上十一時結束。雖然只能接近九時才到達薄扶林村,錯過了參拜李靈仙姐和火龍遊村的過程,但仍可以參與到插香過程和在街道上的舞火龍表演,然後一起沿大街操經華富村、下走至瀑布灣公園,最後的一幕是「龍歸滄海」,場面甚為值得回味。

文化遺產 大坑舞火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