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下調陸續有來

一些聲名狼藉的評級機構,如穆迪及標普,在美國製造了一輪恐慌後,開始把矛頭對準中國。它們現在說中國的增長將由9.5%變成9%,儘管這仍遠高於温總的7%目標。

而我只想簡單的問一句:當中國在過去四、五年享受著持續的10-11%增長時,上海的股票發生什麼事?

答案:它們實際下跌近75%,儘管期間利潤及股息都有所增長。

第二個問題:如果中國增長這樣可觀,但股價卻跌過四腳朝天,那麼如果中國的增長放緩,為什麼股價不能反跌為升?

這個問題純粹為發問而發問,因為恐怕包括你自己在內,沒有人夠膽給予答案。

你看,其實沒有人真正知道中國增長放緩會對公司利潤如何構成影響,或如何推動股價,又或那些行業會受到最大的衝擊。

我不想宣之於口的回應是,大部份股價已作了50-80%反應,再向下走的空間還有多少?

某些公司或會受較大衝擊,但那些業務或多或少與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相配合的公司,卻是另一回事。

一些具周期性的好公司,譬如濰柴動力(2338)的股價已遭腰斬,一年內恐怕不會有作為。不過,它們現價便宜。

其他公司,譬如中煤(1898)、中信泰富(267)、中海油(883)、中國鋁業(2600)、江西銅(358)、中人壽(2628)及比亞廸(1211)等,儘管股票跌幅已巨,估值可能仍然偏高。

望著100間公司的股價及它們由高峰掉下來的形態,的確觸目驚心。以我看來平均跌幅為40%,但高達80%的亦比比皆是。我們所說的是一些有數十年經營歷史的好公司。它們基本上沒有負債,產量持繼增長,但市場並不賣帳。

對我來說,這是第一個看好後市的理由。其次,一如以前提過,是大量的沽空數字。第三,是估值出奇地平宜,而大家似乎是視若無睹。最後,是不分青紅皂白式的拋售,連匯控(5)及新地(16),均跌至低於資產淨值之下。

差不多每一個行業,無論是銀行、食品、體育用品、玩具、消費、旅遊、製造、航運、服裝,不少評論都認為會出現大規模的企業倒閉。而令我覺得興奮的是,那些自身難保而作出這類評論的外國投資銀行,早前卻願意用20元買創科(669)、150元買思捷(330)、140元買匯控、400元買宏利(945)、20元買中石油(857)等。為什麼興奮?因為無論牛市或熊市,它們幾乎在每個周期都搞錯了,這次,相信亦不會例外。

不過,讓我們回到現實。問問自己,如果市況維持在現水平,而企業盈利則因中國的增長放緩而受到輕微影響,中資股票年底的估值將會如何?

就以我所跟踪且認為值得投資的公司來說,市盈率約為8倍、市價相對每股現金流為5倍、股息率5%、股本回報率20%、無負債、銷售有10%以上增長、市賬率1.5倍。對於一個成長中且年底很可能採取中性財政政策的巨人來說,以上估值未免太低。這種現象不會持久。當塵埃落定後,大家會明白中國經濟只是調整,而不是在懸崖邊跌下來,股價會回復到更正常的狀態。

我仍在舔著傷口。不過,我曾見過無數相同場面,深信這次最終亦會反敗為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ing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